果然被刪了,哈
但跟大家討論一下,大家罵的這麼兇,但探討問題的人卻很少
但小弟我覺得這問題是台灣的一個普遍現象,所以大略分析了一下
這則新聞的問題應該說有3個
問題1>>.現在商人在台灣不順,就想往大陸去,導致台灣之後有可能面臨技術研發能力不足,服務業變為大宗,國際競爭力下降~~在更之後人口會外移,國內人口會更嚴重偏老,國家內外部的市場都會萎縮
但往大陸移動這牽扯到太多的因素1.中國市場龐大還有跟台灣的語言文化關係2.商人對於國家的認同3.國內政治利益的複雜度4.國內市場的結構5.媒體
這問題並非打打字或想個一個月就能找到方法解決,牽扯到太多的因素
問題2>>政府在推動案子時牽扯太多利益,但有些東西又必須要有法規才能上路,變成很多事情必須是民怨大聲到一定的程度,國外已經普及到一定的程度時,才會"突然"一堆政府人員出來力挺,接著馬上就通過
網路的普及照成媒體現在為主流勢力,媒體的聲音會影響人民的想法,人民跟媒體的勢力又會影響到政府的政策,看起來互相牽引的三大勢力,但其實卻都是由少數利益占有者在操作,大多數人都只是棋子,或者說所有人都是利益的棋子
問題3>>人類使用汽油排放二氧化碳已經到一個很危險的地步,推動電池車的確是一個必要的方向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台灣是不是第一個並不重要,而是全世界都應該要開始推動並執行,假如今天任何一家廠商到任何一個國家推動成功,並且讓其他國家跟著推動,都是一件值得讚賞的事
剛剛看了討論串很多人開罵,的確該罵,但我們也只能無奈的罵,但不要罵錯方向就是了,
越來越多人發現問題,越來越多人往對的方向走,才會出現對的改革,這無關黨派,更無關商人的愛國心阿~~
我們繼續討論,好讓事件的真正問題得以發掘出來,而不是讓商人僅把好處撈光光!
以電車的發展來說,台灣真的是滿適合的國家,城鄉差距不算大,該有的都會有,真的要推動電動車的環境,台灣絕對是個最適合發展的國家!
但... 商人依然是商人!如果只單想撈好處來打底,打好底後再進軍大陸?
那可不必要這麼麻煩,現在就可以請該企業滾出台灣 ~
各位有回想到日前嚴董在大陸所說的話嗎?就算台灣的市場都給一間?也比不上在大陸的幾 %!
但嚴董恐怕沒想到,中國是個分的很清楚的國家,他現在要你,並不代表你就可以真的在那狂撈好處!
等被榨乾時,希望嚴董也不要學東森王先生一樣,拿錢落跑國外!
對於此議題,建議要滾快滾!不要只想要撈好處!老子繳的稅金不是要讓你拿去亂花的!滾!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政府至少法規要訂出來,
才能展現它推動的決心,
例如未來加油站在民國幾年之前都必須附設充電設施,
然後電池的標準、電動車或電池的購買或租稅優惠等等,
法案一過之後,想玩的廠商自然跳進來。
電動車一事跟之前吵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有點像,
這些能源如果沒有一些法規來協助推動,
例如保證購回的發電比例,或是電費的優惠等等,
要發展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台灣連電動摩托車都推得很辛苦,
電動車價格更高,家家戶戶一般也只會買一部車,
如果這台車沒辦法全台跑透透,
應該沒人敢買啊...
再說,車商的專長就是生產車輛,
要它兼蓋充電站恐怕有點強人所難,
何況電動車的需求跟汽油車不大相容,
若既有的加油站與石化業者的利益可能受損,
沒有法規介入的強制力下,很難談合作...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台灣自己開發生產的電動零污染車要付全額貨物稅...........
要是我實嚴董也會不高興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失去要再追上可能要花上2倍以上的力量再出發!!!!
好比被時速100的車巴過,
要從0開始加速追至100以上知道要多久嗎?
還不算對方已經加速到200以上...
其實還是要請納廠三思
至少研發技術等重要資產要根留台灣
去對岸生產銷售都沒關係
但是如果本業資源都搬過去
前10年也許可以大賺錢
但是一旦技術被對方取得
銷售通路被控制
整車的know-how全部被逆向工程破解!
就算賺了1000億回台
我想應該沒幾個人會去接機的!
更不用說台灣自主設計汽車產業可能走入歷史!!
想想看,可能比非戰之罪的飛羚101更令人惋惜!
真的要請嚴董開會提出更長遠的方案!
可不要成為第二個只會賺錢的"神車"!!!!!!!!!!!!!!!
若是這個會期無法審核
明年台灣電動車如何上市
明年大陸地區電動車開始交車
人家會說為何在大陸先上市
內燃機車輛一律都在台灣優先上市
電動車搞下去是大錢
政府不補助搞不好...還沒人買
電池交換站裕隆興建
電池裕隆出租
一部SUV仍然要價130萬
轎車可能也近百萬
誰人買的下手
大陸地區每輛補助30萬元以上
電動車一開始要一直燒錢
並不是賣出去就賺錢
若不能維持研發量能
就無法與世界各廠競爭
裕隆若有心往電動車發展
這場競爭不能缺席
光靠內燃機車輛
很難追上先進世界大廠
等電動車世代時早晚也會被淘汰
話說政府沒錢
補助電動車不公平
目前有興趣在台灣上市的
有日產.還有雪拂蘭
又不是只補助裕隆
軍公教18%難道不會有失公平
其他人民賺錢不辛苦嗎?
每人還要為18%優存
背3000元負擔
這個更不合理
裕隆要的是一個舞台
政府給它一條荊棘路
要不要走?
力量夠不夠?
都是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