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陸人,台灣車進軍大陸,大陸網路媒體也有報導。說一下小弟的看法吧。
說實話,我並不看好台灣車進軍大陸,不是給台灣人澆冷水喲。汽車這個東西比電子產品貴多了,沒品牌真得很難生存,汽車不僅僅是使用工具,也是地位的象徵,至少在大陸人眼裡就是這麼看。對於沒有多少名氣的台灣汽車很難吧。
說說南韓車,其實南韓也不見得汽車工業有多好,但南韓人很有眼光。比如現代汽車就是和北京市政府簽訂了出租車協議,北京的出租車全是現代。這就給現代一個很好的廣告,即使現代在出租車方面賠本,但在廣告上真的賺翻了。現在大陸大街上現代很多,甚至比日本車還多。同理,夏利和天津也有出租車方面的協議。就好像HTC給GOOGLE代工手機一樣,也許沒賺多少錢,但是起碼廣告打得響了。
再說說大陸人對台灣產品的印象。一般都是人為台灣的電子產品比較好,但汽車工業,大陸人一般不會認為比大陸強多少的,甚至認為台灣人汽車工業比大陸還差。因為大陸人不瞭解台灣,導致了大陸人對台灣產品的不信賴。不過台灣的重型工業確實不如大陸。大陸過去一直都是重工業優先,這和軍工有一定關係,就和前蘇聯一樣,工業基礎還是不錯的。
台灣的哪個品牌在大陸成功過?據我所知,也就是康師傅等食品業吧。至於宏基華碩和HTC,都是在歐洲市場站住腳后才會在大陸有些知名度。如果認為大陸人沒品牌觀念,真是大錯特錯了。誰有錢會買山寨手機呢?都是沒錢人吧,讓他們買台灣貨,真是可笑吧。
給台灣汽車業一個建議吧。
一、發展電動車,利用台灣的電子科技和美國某科技大廠合作賺知名度,就和HTC一樣。
二、發展小型車,到越南去。越南的工業基礎比大陸差遠了,利用先期卡位,取得部份市場。
三、和大陸某個有影響力的城市達成協議,做出租車。不過機會不大。上海有自己的汽車工業---上汽,重慶也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力帆。
總之不看好台灣汽車進軍大陸,也許,大陸市場是大,問題是台灣能夠分得什麽呢?
王潤海 wrote:
我是大陸人,台灣車進...(恕刪)
1.大陸市場這麼大,並非每個人都買得起名車,也並非每個人都喜歡買公車^^
2.台灣市場太小,一年全包也才30萬台(應該是),大陸市場一年多賣幾萬台就多賺這筆錢,更何況市場比台灣大多了。
3.市場區隔,嚴董開發的新車,創新性實在是很吸引年輕人,只差在經驗可能還不足,缺點說真的也不少,但總會慢慢改進,各車廠車型多多少少有固定的問題產生,就看買的人是否可接受而已。
4.試問名氣怎麼來的? 當然是打出來的,難道沒名氣的公司就不要進去了?
85度C在台灣名氣大,剛過去大陸有名氣嗎? 還不是照樣打出一小片江山。
台灣珍珠奶茶有名氣嗎? 在大陸是個有名的飲料嗎? 還不是打出名號來,只是要多久時間沒人知道。
旺旺集團在大陸有名氣嗎? 當初去大陸還差點倒,現在呢?
要舉例的太多了,不是沒名氣就不要進去^^ 只是消費者買不買單而已。
並非想筆戰^^ 只是跟您說聲,這只是市場接受度問題。
還有山寨機不是台灣貨喔~是大陸貨ok~只是零件是台灣製品,認清楚事實^^
大陸重工業比台灣多,台灣又沒產那麼多樣,去哪生那麼多重工業= ="
光高科技產業要設廠就一堆環評不會過的問題了,地都不夠用了,重工業在你家隔壁開你要嗎?
應該不要吧,台灣就是這樣,地方小沒地方設廠,設廠在台灣又有運送成本問題、市場問題。
金龍湖 wrote:
感謝版主撥空分析
因為身分關係,所以觀點有其參考性
個人認為其分析應該都沒錯,也是事實
但是世事通常計畫趕不上變化
潮流也是一樣
過去經驗可供參考
但是創新、創造出潮流則有時不受經驗束縛
微軟從不會想到有google這個對手
google正得意時也沒料到跑出個臉書!
QQ在意氣風發時卻差點被"奇怪的老虎"氣死!
守舊則可以Follow以前的模式!
但是Leader則是海闊天空!
雖然創新是條不歸路!(不歸路大大,不好意思借用一下!)
但是卻是一條生路、活路!
這樣才能走出一條自己的汽車產業大道!!!
恕刪)
金龍湖大大…每每看你發言…
總覺得條理帶沈穩~ (不帶情緒)
有別一般網民…
怎麼造就的…很想多了解你…(離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