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什麼車,油門輕踩肯定都較省油,也較不傷害車子內部的機械結構。
國內的汽車宣傳短片,比較傾向安全駕駛,對如何節能省油的開車方法,好像較不熱衷。
若全國車子的胎壓能有百分之60以上能符合標準,大多數人也能輕踩油門,一年將能少進口許多原油。
許多人到駕訓班只為考取一張駕照,教練場也只把考取駕照當成對學員的唯一承諾。
許多人第一次認識汽車的駕駛就在駕訓班,駕訓班確實需要除了幫學員考取駕照外,也應培養駕駛人良好的駕駛習慣。
多年來的駕照考取方式一直有許多討論,但考的內容卻幾乎沒因此而改變。
許多人領取駕照後仍不敢開車上路,也有一些人因考取駕照後買了人生第一部車,卻不知道如何加油。
本人一直認為駕訓班在提供駕駛人更多汽車駕駛的資訊上,一直做得不夠多。
部分原因在於我們的考試文化,凡事都能設計一套考試制度,只要通過考試就擁有一些權力,而不去探討考試者是否能學得一些東西。相對的,有些人有某種能力,卻因無法通過考試,而被認定無此能力。
本人當過汽車駕駛的專業講師,坦白說,教師及學員都在應付,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課程對考不考得取駕照真的沒什麼關係。
政府在汽車駕駛的考照制度無法與時俱進,很多時候是以駕訓班負責人的意見為意見。
駕駛人訓練班的英文名稱是"school",基本上是受教育的地方。
政府應研究考照方式的改進,以考試方式的改變迫使駕訓班落實除了駕駛技巧外,能提供學員更多有關開車知識的學習。
Discovery頻道在每星期日晚上11:00播出的"汽車大排檔"及接著11:30播出的"翻新中古車"有頗多的汽車專業知識在裏頭,頗值得觀賞。
12月19日播出的內容中,提到了如何讓車子更省油。
結果是,儘管使用了節能輪胎,儘可能減輕車重,甚至換了引擎晶片,還是無法讓車子更省油。
真正要讓車子省油,除了正確的胎壓,順順開,油門輕踩,這是省油唯一可靠的方法。
不過,可惜的是,該節目並沒有說明車子做了一些節能措施後,省油成效不彰的原因。
畢竟這節目並不似"流言終結者"般,會引用許多不同科學原理來說明。
以下是影片內容:
為了不浪費一滴油,我們還把車子拖至試車賽道。

在最省油的2500轉換檔

然後保持在時速60哩

這輛原廠1.6升polo,一加侖(四公升)跑了46.9哩。

車子的省油性竟有20%來自輪胎這變數

但顯然有80%的駕駛人車子的胎壓都是錯的

而這會讓你耗油高達15%

所以行車前務必檢查胎壓

這是節能輪胎,裡頭添加更多硅矽。

製造商宣稱在道路上滾動更容易

再說到另一個省油方法其實是靠減輕重量

早上讓90公斤重的人搭便車上班

實則會讓你多耗油高達4%

而那重量來自這千斤頂組

還有這沒用的金屬和橡膠就是備胎

加起來12公斤,取而代之的是

補胎劑,重量2百公克。

一般靠著重寫引擎程式讓性能車更快

但有越來越多人要求其能增進省油性

他們把polo的原廠晶片換成他們的

用新指令來提前點火,這能達成更大的勁道。

所以在理論上較淺的油門就能維持時速60哩

來吧,審判日到了,把鑰匙插進電門。

同樣的車速,同一輛車,相同賽道。

我駕駛的方式完全相同。

只是開了45哩之後,車子開始打嗝。

你還得再開兩哩,才算是跟原廠車打平。

儘管我們百般努力也只開到46.4哩

沒了,比原廠車還少了半哩。

提姆,那晶片多少錢?300英鎊。

那些輪胎呢?一條60大洋。

所以就是說你花了550英鎊。

要讓車子更省油。對,是這樣。

我想結論是,你無法大幅增進車子的油耗表現。

好比一條省油輪胎,要開多少哩省下的油錢才能跟差價打平?

2萬5千哩?2萬8千哩。

對一些排氣量更大的引擎,好比柴油V6引擎。

晶片顯然能讓每加侖30哩油耗進步到40哩,這還不賴。

其實我們要說的是,真正要省油唯有一途

就是順順開,油門輕踩,這是省油唯一可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