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358期_宏碁會出走台灣成為歐洲公司嗎?(自有品牌的迷思)

也許財訊的揣測有點過
但是從中可看出當年宏碁會從歐洲竄起不是沒原因的

個人認為有2點
1.當年HP併購Compaq整合時給予宏碁一個大好機會
2.蘭奇剛好接掌宏碁歐洲業務

以上2點剛好符合: 人和 天時 地利

人和: 蘭奇(這就要很佩服當初決定延攬蘭奇以及全權售予蘭奇最大權力的宏碁高層人士)
天時: HP & Compaq合併磨合陣痛期
地利: 歐洲

試想
當初如果沒有蘭奇今日的宏碁會是怎樣的狀況?
或許有人會說除了宏碁還有華碩阿
嘿嘿
說真的華碩跟現今的宏碁在品牌知名度上(全球喔不是台灣)還是有段距離
那HTC呢?
有了威盛的前車之鑑
還是過個幾年再來評論吧(我認為如果無法掌握軟體_OS或是CPU,前景都還是堪慮)

自有品牌的迷思
很多人想做自有品牌是因為他們相信利潤會比代工高
但是實際上情況又是如何呢?
或是反過來說
甚麼是自有品牌?
自有技術?自有know how? marketing or marcom? 還是自己喊一喊爽就好?
聽說很多的自有品牌利潤超低的耶
有些比專做代工的還低
不知是真是假?
那到底甚麼是自有品牌呢?
為甚麼要做自有品牌?

小弟曾待過幾家號稱是做OBM的電子業
說真的非常非常的失望
從不曾思考過沒付出哪來的收穫
玩不起就不要在哪喊爽的

如今既然有人投入那麼多的精神與金錢
大家就應該以正面的態度來督導
不管有沒有去消費以實際行動支持個人算是新貧一族

Luxgen加油
但是有錯要勇於認錯
畢竟這是攸關人命阿
更何況還是大家搶先當白老鼠耶
不要有鴕鳥心態
認為別家廠也會熄火小毛病也一大堆
怎麼換成Luxgen的車就要被轟那麼慘?

只能說
1. 你們的車做的很成功, 已經讓很多人擔心害怕了
2. 民族情節, 長期壓抑下我們太需要有個能令人感到驕傲的名字"品牌". 80's在國外最怕聽外國人嘲笑Made in Taiwan. 尤其是電視或電影情節中,那雨傘打開就散掉的一幕 或許現在是變成Made in China被嘲笑.不過說真的,我們要感謝對岸,如果不是他們的產品, 我想到現在MIT還是會繼續被諷刺(除了IT)...這是個人片面言論請勿筆戰喔

所以說
Luxgen你就是要背負上述的十字架_民族意識/情感
真是任重道遠阿
還是你想回歸對岸的懷抱呢?
只是...
聽說現那邊的憤青意識型態很強烈喔
他們對汽車產業的期望絕對不輸我們
並且那邊的消費者絕對是超乎你們的經驗值
世界最難應付的消費市場就是大陸
但相對也是最好應付的
只是看你的作法囉

有人質疑很多他廠業代發酸文
剛開始我也很不以為然這種行為
但是想想他們也是為了生存
如果換是我也許會做相同的事

以上是小弟剛吃飽閑閑沒事做加上頭暈腦脹下的發言
個人絕對保有對以上言論的否認權
2010-11-12 20:56 發佈

nenemalo wrote:
...
2. 民族情節, 長期壓抑下我們太需要有個能令人感到驕傲的名字"品牌". 80's在國外最怕聽外國人嘲笑Made in Taiwan. 尤其是電視或電影情節中,那雨傘打開就散掉的一幕鬱卒 或許現在是變成Made in China被嘲笑.不過說真的,我們要感謝對岸,如果不是他們的產品, 我想到現在MIT還是會繼續被諷刺(除了IT)...這是個人片面言論請勿筆戰喔
...


很不幸,一直到最近,被嘲笑的一直都是MIT,而不是MIC,原因很簡單,沒人敢惹中國,否則產品(或是電影)就不用賣了。

80年代是致命的吸引力,90年代是世界末日,2000年後是約翰走路,誰知道下一個嘲笑MIT的是誰?
Micheal就算染成白的大家也不會把它當成白人
nenemalo wrote:
也許財訊的揣測有點過...(恕刪)

ShangLai wrote:
很不幸,一直到最近,被嘲笑的一直都是MIT,而不是MIC,原因很簡單,沒人敢惹中國,否則產品(或是電影)就不用賣了。



80年代是致命的吸引力,90年代是世界末日,2000年後是約翰走路,誰知道下一個嘲笑MIT的是誰?.(恕刪)


沒辦法啦
誰叫台灣最大的外銷市場是美國
而在眾多出口國中
台灣是最弱勢的
以前還有南韓跟我們作伴(忘了是哪部片,雨傘改成南韓製的)
現在人家因為民族心和政府強力扶植(官商勾結??)
早已經把我們拋在遠遠的後面了

不會啦
現在歐美要開始打壓大陸
民間很多MIC買不得的耳語或是政見

我以前的韓國同學說
三星電子的電器產品是最爛的
幾乎沒人買
現代汽車也是差
但是不得不買
現在呢?
知恥近乎勇(嗯...這個比喻好像不洽當)
自有品牌不是因為他的利潤高喔

看看LCD產業就知道,廠牌商的本業有時不一定會賺,但她以下的全線協力商是一筆相當驚人的產值

有時候你掌握的層面越多就越能在競爭中找出活路,當本業不賺錢但還是每年越做越大時有時候是因為他從這供應鏈的某些環節上也有插一腳賺上一筆(即轉投資)

當然能夠避免剝削也是不想只當代理商的理由之一

另一方面來講產品線能夠自主是最好的,台朔汽車是個好借鏡,人家想要你死時你不得不死,因為你雖然會料理.會烤魚





可是卻不懂得釣魚.捕魚(所以別人不給魚時你就死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