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電動車在英國發展的瓶頸(資料來自9月號汽車購買指南)
在英國有一間為「工程與科技」(Engineering & Technology)的雜誌發表一篇調查報導,質疑英國政府投入數千萬英鎊發展電動車的計畫,可能會因現行電池技術的受限而功虧一簣,應該回過頭發展高效率柴油引擎或是油電混合動力車還會來得比較實際一些。
該篇報導指出,在現有電池技術下,鮮少電動車的實際行駛里程可以超過160公里。而且目前的快速充電裝置的快充設計,會使現有電池壽命減少到兩年而已。若要英國大多數消費者能夠購買電動車的前提,關鍵是要電動車的性能能夠比擬一般汽油車或柴油車。但是這樣的想法可能太天真了,因為要有一款各方面性能不輸汽車款的Focus電動車,光電池可能就超過1.5噸,電池開銷可能達到10萬英鎊。該報導指出電動車雖然有近乎零污染的優點,但終究只能作為都會用車,而不是對環保或是中長程旅行的最佳選擇。
雖然如此,但......................................
科學人雜誌2010年10月號專題:the end.
石油開採量在2014年達到最高峰。
2025年水資源爭奪問題越加嚴重。
2028年用來製作平板電視的銦將枯竭。
2029年銀的生產只能撐到這一年,還好回收可再撐個幾十年。
2030年黃金生產將達終點,或許金瓜石會重新開採黃金。
2044年銅的生產可能開始不足,但安地斯山脈可能還蘊藏有13億公噸,是目前已知礦藏5億4000萬公噸的兩倍以上。
2050年全球暖化對全球糧食生產與供給可能造成極大危機。
2072年煤炭即將用盡。
但
出乎意料的是,
鋰
這個目前電池主要使用的鹼金屬
卻能生產至2560年
這只是存在地表的鋰礦所估計,還未計算海水裏豐富的鋰含量。
對全球減碳排的各方面技術探討與物質使用,鋰確實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儲存電能媒介。
雖然電動車發展仍有許多瓶頸,卻是改善地球環境可努力的方向。
若核融合技術能突破而能商業運轉,則電的產出與鋰有效的電力儲存或許能減少許多溫室氣體的產生。
hcpine76 wrote:
該報導未有礦藏資料及...(恕刪)
不過車用電池做到接近完全回收是相對容易, 不像石油是燒掉就沒了, 所以"量"上面倒不用太擔心.
該擔心的是電池科技什麼時候有大幅度的突破.
鋰電池說不鄧不是解決方案, 搞不好是奈米碳管電池.
longyeekimo wrote:
問題是....電從那來?
鋰不會發電...只能儲電...電從何來?
鋰並非能源,而是媒介...這篇觀念可差大了....
俗話說: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記的要多看電視
最近一兩年來鬧的沸沸揚揚的"氦3"
以月球上的儲存量來換算,足夠供人類使用8000年
只是現階段開採較為困難而已
難保十年二十年後就做到了
再說歐洲的強子對撞機今年又開始運轉了
主要在尋找「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Higgs) 玻色子
「上帝粒子」是理論上存在的一種能量粒子,
很多科學家相信這種粒子幫助賦予大爆炸孕育的所有物質質量。
因為有了質量,物體與物體之間才有引力,行星才有萬有引力
如果能成功找出「上帝粒子」,
那人類將來要做宇宙航行或是移民太空站將不是夢想
況且在能源即將匱乏的壓迫下,說不定更進一步帶動能源科技的大幅進步
所以有空多看點Discovery
cafy.tw wrote:
俗話說:沒有知識也要...(恕刪)
Discovery及National Geographic頻道提供不少環保及未來能源的相關專輯,內容都相當新,可獲得許多新知新訊。
相當推薦Discovery的"流言終結者",經由實做去分析一些流言的真實性,相當有教育意義。
牛頓的運動第三運動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力。他們真的以兩部相同時速的車對撞,結果證明時速不是相加,而是和一部車以相同時速撞一堵牆力道相同,符合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所闡述。國三生一看應該會更清楚。
註:
第一運動定律:慣性。靜者恆靜,動者恆沿直線方向做等速度運動。
第二運動定律:f=ma,作用力=質量*加速度。
第三運動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