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談電動車,相關討論一大堆,好像人類馬上就要進入電動車時代了。
然而,電池的發展呢?電池的發展攸關電動車是否會成為「綠色泡沫」。
個人在回kameya君<<Tesla Model S 電動車最大續航480KM搭配快充已可跨洲旅行>>
提出了個人對電池發展需到什麼地步方可取代內燃機汽車:
(1)續航力至少要能時速80公里,開啟空調下,能持續1000公里以上。
(2)電池壽命至少要能維持7年(5年新車、中古兩年)、以里程數算至少要能25萬以上。
(3)不需要政府補助下,價格尚稱實惠。
(4)電池失效或其它情形臨時不能行駛時,勉強駛離危險路段的能力。
(5)快速充電80%電力,要在5分鐘內。
(6)電池百分之90以上物質可回收再使用。
(7)電池回收成本不能太高。
(8)製造電池過程中所產生污染物質,生產工廠能自行處理分解。
(9)電池種類以大型、中型、小型、家庭、越野等使用方式不同,各級距有全球統一規格。
(10)換算發電廠所得的二氧化碳量確能節能減碳30%以上。
我只是想表達,電動車沒那麼容易、那麼樂觀。
更何況弱國怎麼辦,無錢、無資金的國家難道一輩子只能開只有富有國家才有能力研發的電動車。
一輩子只能仰人鼻息,永遠無法翻身。
--------------------------------------------------------------------------------------------
另yenchee君也提出對電動車的期待:
我對電動車要求不高啦, 只要今天石化燃料車可以做的到的事, 都可以做的到就行了
所以續航力我想要求不高, 我只要加一次油能跑500km, 安全極速一樣250kph,
充電站和加油站一樣多, 進去充完電再出來和加油時間差不多, 售價和石化燃料車差不多
耐用度也差不多, 至於污染當然要少的多, 不然我幹麻換電動車
不知道這些要求什麼時候能達到?
---------------------------------------------------------------------------------------------
歐美車廠及最近加入的日本、韓國,最近積極在發展柴油引擎,相對這透露出一個訊息:
不把所有雞蛋壓寶在電動車上,電動車風險大家共同承擔好了(一大堆車廠間結盟動作發展電動車)。
個人也相當期待LUXGEN能推出柴油款的車子。
事實上許多國家已在積極栽培痲瘋樹,這其中以印尼栽植面積最為驚人,達到2400萬公頃,
該數字是台灣總可耕作面積86萬公頃的27倍。
----------------------------------------------------------------------------------------------------------
<<認識痲瘋樹>>
別名:桐油樹、小油桐
用途:抗菌劑、肥皂、生質燃油
特色:能適應乾旱環境,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存活3年;種植3年後即可生產生質燃油,
採收期可達50年,果實含油量可達40%,約和油麻菜籽相當。
地位︰1998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明列「痲瘋樹油可做為極佳的柴油替代品」。
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列為「未來提煉生質燃油最佳候選人之一」。
------------------------------------------------------------------------------------------------------------
以下文章摘錄自(文章順序有調整)1146期商業周刊(2009.11.09)
<<深入全球最大綠色油田 製作人:孫秀惠 撰文者:呂國禎>>
高盛報告,印尼是金磚第五國,二○五○年將成為超越日本的世界七大經濟體。
過去印尼因為亞太金融風暴、政治動盪、排華以及貪汙,經濟發展受限。
如今的印尼,政局穩定、經濟大幅成長、國內投資與內需增加,正在快速躍升!
印尼正從種子逐步培育,企圖在二○二五要種出全世界面積最大的痲瘋樹(Jatropha)林,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質能源國。
前年六月英國石油(BP)和一家英國生質柴油公司D1 Oils,簽署了一張一億六千萬美元
(約合新台幣五十二億元)的合約,雙方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預計在二○一一年前,
成為全球最大的提煉痲瘋樹油的廠商。這家新公司預計四年內在非洲開墾三百萬英畝的土地,
每年將生產兩百萬噸的生質燃料,這大約是歐洲生質燃油需求的一八%。
印尼則是規畫了二千四百萬公頃種植生質能源,其中有一半是痲瘋樹,換算下來可以生產出三千六百萬噸的生質柴油。二千四百萬公頃相當於多大?按經濟部水利署的資料,台灣可耕地面積相當於八十六萬多公頃。也就是印尼光是要種生質能源的面積,就是台灣可耕地的二十七倍。
中國今年在長春市舉辦的中國生物能源發展論壇上,由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發表中國的生質能源基本原則「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要用荒山荒地,以甜高粱、薯類、小桐子、黃連木等非糧食物做為原料,來推動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到二○二○年,中國生質燃料消費將占全部交通運輸燃料消費的百分之十五。其中小桐子就是痲瘋樹,被視為中國大陸生質柴油的明日之星。
在中國,痲瘋樹已經在雲南、海南島試種多年。在印度與非洲,也都已經開始大量種植。
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痲瘋樹。除了印尼官方,中國大陸、日本以及歐美國家也都積極接觸印尼,要承租土地來種植痲瘋樹。
一公頃的痲瘋樹可以提煉出三公噸以上的痲瘋樹油,透過轉酯化或氫化處理,就能轉化為生質柴油或氫化環保柴油,依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從纖維素提煉出一桶生質燃油成本為三○五美元,小麥要一二五美元,大豆一二二美元,玉米八三美元,而痲瘋樹卻只要四三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元)。
也就說,當石油越來越少、價格越高時,未來巴厘巴板可能供給你、我都要使用的替代能源。到了二○二五年,印尼政府目標是自己使用的燃料要產出一○二.二億公升的生質柴油,來替代國內一○%的需求。換算成目前台灣零售柴油油價,相當於二千七百多億元。
從荒地種出價值二千多億元的柴油來,宛如當年沙烏地在沙漠中找到油田,我們問Chaidar Chairulsyah,那巴厘巴板不就成為新沙烏地阿拉伯,他一聽眼睛一亮,猛點頭高興得說不出話來,接著才說印尼將成為生質能源大國。
<<也是台灣之光 基改台灣楊 讓沙漠變綠地>>
更新日期:2010/03/28 02:15 馮惠宜/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
由台灣民間團隊基因改造的「台灣楊」已成為大陸造林最火紅的樹種,從二○○七年迄今,大陸從東北到海南島有超過廿處、四萬公頃土地採台灣楊造林,因環境適應力極強,它讓沙漠、高鹽鹹等惡地也能綠蔭成林;憑藉快速成長、六年成材的優勢,高經濟效益也讓大陸農民可望靠植樹造林脫貧。
因生長速度快、工業用途廣泛,在節能減碳風潮下,各國都投入楊樹品種改良研究,前國大代表、台灣楊推展計畫主持人林克謨指出,大陸地區以一○七號楊木為翹楚,而台灣楊更勝一籌,不但突破以往「楊樹不過長江」的魔咒,跨出溫帶,在亞熱帶、熱帶都能生長。
而比較生長速度,原生種楊樹要十年成材,大陸一○七號楊木進化到八年可砍伐使用,而台灣楊五年半到六年就能做紙漿、環保合板原料,高經濟效益使得它成為大陸經濟造林最佳的樹種。
台灣楊是由民間農業學者引進歐洲黑楊與大陸速生種楊樹雜交改良,在台灣試種經超過五年馴化而成,在台灣推廣因土地取得不易無法廣植,三年前開始他帶著樹苗深入大陸各省,搭上大陸擴大森林覆蓋率政策列車,也讓台灣楊在大陸多處生根。
各地都從小面積試種開始,其中有不少是寸草不生的惡地,像是零下廿度、風沙滾滾山西省北境,以及填海造陸天津高鹽鹼地,經過一至三年試種,今年都陸續從示範造林進展到大規模造林。
林克謨進一步解釋,以台灣楊造林是採輪種方式,以五年期輪種再分別砍伐採收,循環式造林也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而台灣楊推展團隊在大陸成立育苗基地,以單純賣苗木或以「一方出苗,一方出地」的方式和大陸農林單位、民間企業合作造林。
Q122QQQ3600 wrote:
如果以我所得到資訊生...(恕刪)
是踩煞車,沒有錯。但沒有停!
美國現在是希望是否能以玉米桿取代玉米粒來提煉乙醇,
非熱帶國家(痲瘋樹在赤道附近長的最好)則在研究以水藻提煉燃油。
實際換算後,生質燃料並不保證可減少CO2排放量。但因為可延伸研究的東西太多,經常有新發現。
對某些天然資源少,卻相當依賴石化燃料的國家而言,除了經濟現實,還有戰略考量。
溫室效應隱憂下,全球科學家對乾淨能源的追求帶來百花齊放的發展,
各種節淨方案都在摸索,端視各國政府或企業在其先天條件下的判斷與認定。
生質燃料的轉換比若能提高,或柴油引擎能發展出一個相當高水準的節能技術,
縱使只是延緩石油危機、降低一些些CO2排放,也是相當值得期待。
Q122QQQ3600 wrote:
如果以我所得到資訊生..
生質燃料一點也無法改善溫室效應下.....(恕刪)
恰恰相反, 生質燃料是目前唯一一種能在生產過程中捕捉溫室氣體的再生能源.
舉例來說, 生質酒精的原料就是綠色植物在太陽能的幫助下, 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所產生的碳水化合物
生質柴油也差不多(碳水化合物改成碳氫化合物).
雖然這些燃料在使用時還是會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 但一來一回的碳淨排放量為零
但燃料儲備怎麼辦, 這就必須額外從大氣中擷取, 這也就是減碳量的來源了.
因此若是生質燃料能夠成為主流, 那麼將來的全球燃料儲存量全都必須由大氣獲得
算算看如果全球三個月的燃料存量全部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供....
到時搞不好還有人會抗議生質燃料造成全球二氧化碳過少...

那生質燃料產業為何會被壓制
最大原因在於原料種類上錯誤的選擇.
這兩年相關產業為求省事與快速量產, 直接找上糧食作物來當燃料(玉米 小麥 大豆)
除了影響糧食供應, 還附帶使用大量的農藥與化肥...更誇張的是有些國家為了賺錢, 直接開墾雨林來種生質作物...

結果不但減不了碳, 還衍生出一連串的糧食價格波動與社會問題
這些才是目前生質燃料需要被檢討的重點....
而麻瘋樹的問題也不小, 主要是種子有生物毒性
幾乎只要種過麻瘋樹的土地就沒法種其他作物了, 除非能保證種子不落到地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