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對裕隆的期許,本人謝絕筆戰@@

gta1994 wrote:
不管買了那個廠牌的...(恕刪)

這種間諜性的發言我之後就不回覆了,沒有需求,沒有人這麼無聊會去做規格、改款訊息、新聞、試駕影片等等的功課XD這種沒薪水的麻煩事,至少我是不太願意做的XD
造車工業是一個國家重工、輕工業整體實力的像徵,

要發展講明白點就是要 錢!錢!錢!

想要研發展技術需要錢,向別人買授權需要錢,核心技術研發需要錢,

這個行業沒有錢,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就拿核心技術來講,

你知道一款新的引擎技術光是自主研發就要燒掉至少10億美金以上,

而且還不保證一定能成功,以後量產時的良率能否達標。

再談到變速箱,現在全世界汽車大廠都有自行組裝變速箱的能力,

甚至直接轉投資變速箱大廠,除了自己供應外還可以做專業的代工。

拿日本廠商為例, Aisin和Jatco 這兩家背後通通都有來自車輛大廠的資金,

Aisin的背後就是Toyota, Jatco的背後就是Nissan。


談完了車輛最核心的技術,一台車還有很多的零組件需要外廠支援,

抱括 主被動安全系統;剎車系統;散熱;冷氣;機電;等等各種的軟件和硬件。

而如何能取得高度競爭力的價格?

當然就是你的市場基數,這決定了你的議價的能力,

舉日本的大廠為例: Honda,Toyota, Nissan, Mazda, 他們的車量全世界行銷,

今天假如要跟外廠買一套零組件,這些大廠的市場基數大,

有量為前題,當然就能取得很好的議價權。

反觀國產車裕隆,你覺得裕隆的車輛全世界有多少市場基數???

這種市場基數下,裕隆有辦法取得議價主導權嗎?

結論是非常明顯的,裕隆就只能求別人賣你,還深怕別人給你斷貨!

沒有市場基數做後盾,你的車怎麼做價格都永遠比別人高,

而且成本還控制不下來。

當有了市場的基數後,再加以產線的自動化,更再次降低了成本,

這更是國產和國際大廠很大的分野,

youtube隨便搜關鍵字 「car production」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別人都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你就能了解國產車和國際大廠的製造能力,差別就是這麼大!

所以難怪日本車全車日本製造,來台灣價格都幾乎可以跟著國產車的價格做競爭,

因為人家成本控制的能力就是非常好,而且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

今天再來看看裕隆,它有什麼?

連在大陸都沒辦法取得有效的市場份額,還能祈求在台灣有多大的銷量嗎?

台灣了不起一年全車市就只有40-50萬輛的市場,裕隆能佔多少?

而且上個月進口車已經佔到單月總銷量分額的一半,

國產車越來越邊緣化的態勢已經形成,難以逆轉。

我只講,光靠台灣救不了裕隆,而且光靠台灣市場也養不活整個汽車製造業。

有辦法走得出去才有活路,否則我認為還是收一收,該清算的清算,

台灣根本就不需要車輛工業,政府不要再保護這夕陽產業,

倒不如乾脆全面開放進口,讓國外的各廠方彼此競爭,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真正有實力存活下來的,會是台灣最強最精華的,

汽車貿易全面開放競爭之下的價格才會慢慢趨向合理化,

長期來看,這才是全體台灣人民之福。
一堆人不知政府補助方案亂批評(尤其是帶顏色的立法委員)
把電動車產業整體補助全算到裕隆集團頭上真是無知.
一群人就被帶風向亂批評,可悲!
至於將汽車業與電子業相提並論更是無知的表現.
電子業租稅優惠與傳統產業相比規模金額大太多了.
再加上政府及社會資源(資金及人力)大都集中在電子業.
也造成台灣傳統產業發展較為艱辛.
台灣的產業可以不支持不喜歡,但不必落井下石一天到晚酸來酸去.
平均十年以上換新車 原來是因爲沒錢?很多國家也都這樣好嗎 代表汽車持有成本低。像日本車老了 稅會加重 台灣沒有這問題。等開到不能再開再換這是台灣人的想法。
j00164168 wrote:


所謂"這些年"有...(恕刪)



tomith wrote:
小弟本人因為家庭因...(恕刪)


首先恭喜樓主購入新車

有空歡迎樓主多爬點納版文章喔
其他樓有PO納智捷的510計畫
這個計劃就有研發自己的引擎跟底盤(因該算合作研發的)

再來我非常的不認同納智捷出所謂的陽春車款
(就很單純只賣車子,沒什麼配備)
一.首先納場的強項就是在影像鏡頭輔助這一塊,這邊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
這是他們的招牌
二.沒了影像輔助技術巴拉巴拉的,論引擎,底盤,妥善率,油耗都沒有很突出的
表現,更是吸引不了消費者的目光
三.在沒有第二點的支撐下,出了一台50萬以下的車子,消費者更是會質疑
你什麼特點都沒有憑什麼你的車子可以賣50萬??光妥善率這點,就讓一堆
人嘴到不行

會買50萬左右車子的人,大多數是上下班代步車,或者是家裡的第二車,
要的就是小排氣量,省油耗,買這台車不大需要花太多錢保養
所以就別再說什麼推出便宜的車子,這個市場納智捷因該是沒機會跟神V搶

red violin wrote:
造車工業是一個國家...(恕刪)


己霸昏,前段的觀念無誤
真的要扶植一個造車產業就是這麼的艱辛不容易

但政策的鬆綁與否取決於上位者
這中間就牽扯太多的金錢與權力

同樣的錢,我也希望能買到品質更好價格更實惠的進口車
可惜短時間要政府開放零關稅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gta1994 wrote:
不管買了那個廠牌的...(恕刪)


我覺得樓主算好啦
比起使XX那幾個酸民帳號
樓主他的出發點也是希望納廠能振作

再者,他有更多的經費可以選擇
能買更好的車有什麼不好??

我買U6
有更多的錢我是想買CX5或者CRV五代
我買納智捷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愛國情操
只是很單純的,在有限的價格裡面
選擇最高CP值得車

terlowa wrote:
首先恭喜樓主購入新...(恕刪)


要是陽春版肯定贏不了VIOS的
但能開放配備選購
不再以分級制度劃分
把螢幕、氣囊、鏡頭輔助開放選配
讓消費者多一點選擇
起碼對消費者是多一家自已想要的車商
而不是眾多車商又多一家的感受

red violin wrote:
造車工業是一個國家重工、輕工業整體實力的像徵,

要發展講明白點就是要 錢!錢!錢!
想要研發展技術需要錢,向別人買授權需要錢,核心技術研發需要錢,
這個行業沒有錢,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就拿核心技術來講,
你知道一款新的引擎技術光是自主研發就要燒掉至少10億美金以上,
而且還不保證一定能成功,以後量產時的良率能否達標。

再談到變速箱,現在全世界汽車大廠都有自行組裝變速箱的能力,
甚至直接轉投資變速箱大廠,除了自己供應外還可以做專業的代工。
拿日本廠商為例, Aisin和Jatco 這兩家背後通通都有來自車輛大廠的資金,
Aisin的背後就是Toyota, Jatco的背後就是Nissan。

談完了車輛最核心的技術,一台車還有很多的零組件需要外廠支援,
抱括 主被動安全系統;剎車系統;散熱;冷氣;機電;等等各種的軟件和硬件。
而如何能取得高度競爭力的價格?

當然就是你的市場基數,這決定了你的議價的能力,
舉日本的大廠為例: Honda,Toyoda, Nissan, Mazda, 他們的車量全世界行銷,
今天假如要跟外廠買一套零組件,這些大廠的市場基數大,
有量為前題,當然就能取得很好的議價權。

反觀國產車裕隆,你覺得裕隆的車輛全世界有多少市場基數???
這種市場基數下,裕隆有辦法取得議價主導權嗎?
結論是非常明顯的,裕隆就只能求別人賣你,還深怕別人給你斷貨!
沒有市場基數做後盾,你的車怎麼做價格都永遠比別人高,
而且成本還控制不下來。
當有了市場的基數後,再加以產線的自動化,更再次降低了成本,
這更是國產和國際大廠很大的分野,
youtube隨便搜關鍵字 「car production」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別人都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你就能了解國產車和國際大廠的製造能力,差別就是這麼大!

所以難怪日本車全車日本製造,來台灣價格都幾乎可以跟著國產車的價格做競爭,
因為人家成本控制的能力就是非常好,而且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

今天再來看看裕隆,它有什麼?
連在大陸都沒辦法取得有效的市場份額,還能祈求在台灣有多大的銷量嗎?
台灣了不起一年全車市就只有40-50萬輛的市場,裕隆能佔多少?
而且上個月進口車已經佔到單月總銷量分額的一半,
國產車越來越邊緣化的態勢已經形成,難以逆轉。

我只講,光靠台灣救不了裕隆,而且光靠台灣市場也養不活整個汽車製造業。
有辦法走得出去才有活路,否則我認為還是收一收,該清算的清算,

台灣根本就不需要車輛工業,政府不要再保護這夕陽產業,
倒不如乾脆全面開放進口,讓國外的各廠方彼此競爭,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真正有實力存活下來的,會是台灣最強最精華的,
汽車貿易全面開放競爭之下的價格才會慢慢趨向合理化,
長期來看,這才是全體台灣人民之福。


寫得好極了,發展汽車工業,除了"錢 錢 錢",再來就是技術.
偏偏基礎科學+技術 是百年基業,台灣在這方面太弱了.
為什麼台灣代工多如牛毛?這些大老闆們不知道金礦在何方?

Luxgen為什麼在創業十年後放棄華擎將引擎改PSA/東風?
嚴董被自己的"心願"沖昏頭了,所以"知"的太慢?還是騎虎難下不得不為.
技術一經市場考驗,就如同大家說的"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騙不了人的.

S3/U5從頭到尾跟熊貓車有甚麼不一樣?家一些電子配備+換Logo而已.

vaiomika wrote:

(雖然最後還是下訂了SX4,考慮到車要開十年以上)

這話非常耐人尋味
能否翻譯翻譯(恕刪)



版主他就是要開十年以上 (翻譯)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