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納廠唯一翻身的機會

我辦事你出錢,如何?
Barett88 wrote:
這位CEO大大,快...(恕刪)
險路勿近 wrote:
生產一部價位落在台幣五十萬左右,安全性,省油性,好保養的國民小車,做的出來就是台灣的印度塔塔 做不出來?就是這幾年在街頭消失的葡式蛋塔 ...(恕刪)

險路勿近 wrote:
瞧不起塔塔啊?我們差人家遠去囉 ...(恕刪)

印度塔塔在2009年推出號稱「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車」Tata Nano,最初要價僅10萬元盧比(約50000元台幣),至2017年車價上漲至約25萬元盧比...
2017年4月塔塔集團正式發佈新聞:「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車」Tata Nano 是個失敗的計畫,預計在2020年結束這條產品線...

險路勿近 wrote:
我辦事你出錢,如何? ...(恕刪)

求職請上人力銀行,線上填寫求職履歷登錄表.
b8822068 wrote:
你要看證據是嗎?阿...(恕刪)


所以政府補助的證據在哪裡?全台灣的汽車廠只補助裕隆一家?
b8822068 wrote:
連找個網站都很難嗎...(恕刪)


這是電動車的補助.

他廠眼紅,政府補助只為裕隆?
事實上,過去曾有其他媒體批評政府的電動車補助計畫,是為裕隆集團量身訂作、裕隆至今沒有能力量產,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由一份經濟部工業局對裕隆汽車集團的補助計畫部分資料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工業局有三大補助裕隆開發電動車專案,分別是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案(補助款2.95億元)、智慧電動車共通性補助案(3千萬元)與智慧電動車性能提升輔導計畫(2千萬元),三個案子合計約3.4億元。
從最大的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案來看,子計畫包括幾個都會區的電動車計畫,例如台北都會區低碳旅遊計畫、智慧電動車消費者行為意向調查-世界的大台中先導運行先期研究、世界的大台中-夢想生態城綠色交通計畫、新北市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大臺南低碳綠能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等。被補助的廠商分別是裕隆日產、格上、酷比、納智捷。
專案補助項目包含電動車輛(車體及電池)約占50%、充電設施建置約占10%、智慧加值系統及驗證營運模式所需必要費用約占40%。所投注經費除補助車輛318輛外,建構電動車基礎建設414座充電座(先導運行案補助367座,裕隆集團另自費增建47座)。
根據工業局的資料顯示,從2011年補助到2015年的結果,裕隆已提供電動車(不含Nissan Leaf)258輛,加上國營事業採買54輛納智捷,合計共生產312輛電動車。

有補助沒造車嗎?補助三億就能造出一部電動車?裕隆自己要投入的資金怎麼沒說?要不要政府也補助你3.4億?你造個電動車給大家看看能否造得出來?
lg6677 wrote:
這是電動車的補助....(恕刪)


哈囉你離題了,回歸正題台灣車廠中就是只有裕隆拿到補助喔,我這樣有解答你的疑問了嗎

另外報導整篇重點在這
一名工業局官員私下指出,「你在路上有看到裕隆的純電動車在跑嗎?很少對不對,其實他們拿了工業局上億元補助,至今無法作出一台量產的消費級純電動車,那台純電動車,沒有銷售給一般民眾,續航力也只有一百多公里而已。」
我們看文章一定要看重點知道嗎?

最後回你除了吃政府補助裕隆他確實有拿出資金,所以嚴董看到105年財報臉都綠了!!這樣有解答你的疑問嗎
b8822068 wrote:
哈囉你離題了,台灣...(恕刪)


只有裕隆一家要發展電動車.當然就補助他一家.其他國產汽車的代工廠要發展電動車.政府也是會補助.不是嗎?補助3.4億就能造出一部電動車?還要蓋充電站.這才是重點.

所以不用老是扯,沒有政府補助裕隆會倒.沒有政府補助這3.4億.裕隆就會倒了?
b8822068 wrote:
我只跟你們說成功的...(恕刪)


你只針對裕隆補助電動車3.4億在說事.怎麼沒說自創一個汽車品牌要燒多少資金?發展一個車型.幾十億的資金跑不掉.納智捷至今才第十年.已經有M7.U7,U6.S5.S3五款車型.投入的資金你自己可以算.

不用去說車有多好?至少你曾經開過或是車主.把不足的地方提供給納智捷.請它們改進.而不是,很多人車都沒開過.卻能把車說的一無是處.這就是典型的 "為反對而反對".
b8822068 wrote:
我不談論個人,我也不會去說你是失敗還成功
我今天是談論裕隆這家公司

公司成立目的就是要賺錢,你說它有進步,我從105年財報是看到他退步,跟你說的有落差...(恕刪)

那可不一定!
以下這家電動車公司成立目的看起來不像是要賺錢:
特斯拉2017年首季營收27億美元,為2016年同期營收11.5億美元的兩倍多,亦優於分析師預估的26.2億美元。
儘管如此,特斯拉首季每股虧1.33美元,遠超過分析師預估每股虧0.81美元。特斯拉2016年同期每股虧1.45美元。

lg6677 wrote:
你只針對裕隆補助電...(恕刪)


公司治理裡面有一項是[利害關係人]指的是股東,是供應商,是消費者,是媒體,是政府
並不是只有消費者車主才能批評或說話,你的觀念並不正確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