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e wrote:
在台灣 政府哪敢大額補助企業啊
補助下去 反對黨跟名嘴就會開始用"圖利廠商"的罪名丟給政府
台灣欠缺理性的監督力量
只有永遠的反對 執政黨做什麼都不對
沒有是非 台灣企業不可能成長
怪罪台灣的產業外移到國外 其實是因為台灣人民根本不支持本土產業
不過 你看政府的所作所為
哪項不是在圖利廠商
救房市,搞活動,修路
請問人民獲得多少,稅金又繳了多少
可愛小熊 wrote:
只要開外國品牌的車,...(恕刪)
臥龍深 wrote:
以下的數據是聯合國依照購買力評價計算出公元兩千年的平均國民年所得,
日本:約三萬八千美元
美國:約三萬七千美元
新加坡:約兩萬七千美元
香港:約兩萬六千美元
台灣:約兩萬三千美元
韓國:約一萬三千美元
阿根廷:約八千美元
馬來西亞:約六千美元
菲律賓:約四千美元
大陸:約八百四十美元
印度:約七百美元
臥龍深 wrote:
再來看看韓國車,像現代和大宇,在台北街頭愈來愈多。
有空去看看美國最具權威的消費者指南『(Consumer Report)』
去年的評比從安全性到故障率一片長黑,最後編輯的結論是
『工業水準以下 ('Below Industry average')。』 沒關係,全都銷來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