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新手想買車,請問 Luxgen SUV 是不是真的不二價?

lin8810 wrote:
呃....富士通跟富士康是差很多的



哈...
筆誤 筆誤

等一下去更正
cwc006 wrote:
所以台灣注定...(恕刪)


台灣各領域都有人在努力求生存求發展,被你批評的都是能站在世界舞台的佼佼者。

台灣地方小又缺乏資源,基礎工業和技術的發展也因早年的動盪而發展的比較晚。
那麼小的國家在處處受打壓的情形下能發展到今天的成就,很了不起了,不用妄自菲薄。

台灣人很務實,所以用不著去想自己做火箭上太空。
在既有基礎上,爭取最大發展和利益,得到最大成就,是台灣人的本事。

嚴凱泰有心、有企圖,也有本事,他搞出了一個LUXGEN。
你不必做,只要說說你有什麼想法,什麼計劃,可以搞出一個你覺得了不起的事業。
cwc006 wrote:
我們都怕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被別人學走
但我們的核心技術都是買來的
我們能買,別人不能買嗎?
我門只是比別人早買"核心技術",所以比別人多知道一點know how
難道這些know how別人都不會???

創造出自有的核心技術才是王道
別人肯花錢研發,但台灣哪家公司是肯花錢做研發的???
別人一組研發team是幾百人,台灣是一家公司幾百人
唉.....

發展自有品牌 發展自有核心技術
這才是真的愛台灣啊~~~~(恕刪)


你的水平到這裡喔

害我前幾頁還挺認真的把你話認真看

cwc006 wrote:

所以台灣注定要做這種低毛利的產業???
所以台灣產業注定要外移??

說難聽點代工強在如何去壓榨勞工!
富士康.......富士康......
一個月一千人民幣的工作,台灣人啊!你要做嗎?...(恕刪)



搖頭ing

原本想說只是遇到一位習慣用知識+的同學

沒想到連經濟跟管理報告都可以利用知識+來應付

上網查資料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的基礎一開始就是錯的

那你查的資料是不太可能正確的

如果可以砍掉重練會比較快

就從你回答的問題從頭去查一遍,當然你覺得沒必要也是ok

但是如果哪天你的小孩問你相同的問題,叫他去查知識+嗎?

代工業?

代工業等於低毛利?

大陸的勞工薪資標準?

台灣的勞工薪資標準?

勞力密集?

自動化生產?
cwc006 wrote:
還是一句話 ..還有一點
台灣沒有高科技
台灣只有代工產業
台灣的高科技都是花錢技轉的
.(恕刪)


何謂高科技??電子產業嗎?還是汽車工業?還是航太工業?
看到這個論調,我就彷彿看到以前還在念工學院的我
小鼻子小眼睛的認為只有電子產業才叫高科技,
畢業後一心一意就是要走這條產業
但後來到了所謂的傳統產業
我才真的發覺以前還真是井底之蛙
以為自己看到了全部,結果不過就是叫叫叫的井底之蛙
台灣這些被一般『科技人』不屑的傳統產業
其中所蘊含的『科技』,可是多少人傳承下來的心血
在世界上可是赫赫有名的
我們只有電子業在世界上有名嗎?
不,台灣的『傳統產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更是赫赫有名,
你知道全世界最大的化學集團是那一家嗎?不是德國的,也不是美國的,正是台灣的

別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你不過是在人群中,被一群人包圍著,但這些人並不代表全世界
pasido wrote:
你的水平到這裡喔害我...(恕刪)

基本上常引用奇摩知識+的
大部份都是學生
學生沒什麼不好,就是見識還不是很夠
就別再批了吧
pasido wrote:
你的水平到這裡喔害我...(恕刪)


服了YOU

你還認真看喔?
很奇怪, 一台汽車難道只有引擎? 變速箱? 底盤?
我所知道的納智捷的切入點是智慧型電子系統..
當日本和德國已經訂立了工業設計的規格後...
是有多少廠商有能耐去整合且訂立一個新的規格..??
目前我看到了的就只有納智捷.... 其他的車廠還是依循既有規格去設計
不論結果是好是壞, 納智捷敢這樣做, 就已經是一個很有種的投資了

大陸是世界上近期中消費人口潛力最大的國家..
如果站穩大陸市場, 拿下部分的佔有率...
當公司的經濟規模達到一個程度, 當然在研發上, 會有更多的著墨...
不然公司沒有錢怎麼全心全意投入研發... 難不成要把裕隆集團所有的資源全部投入Luxgen
不管營運風險的問題嗎? 要批評, 也要等個10-20年你才能知道到底納智捷要怎樣做...
目前在草創初期, 我認為一步一腳印的方式才是對的... 好高騖遠, 就留給其他人吧...


1Ds2+400D+1n+28-70mmF2.8L+70-200mmF2.8LISII+58AF-2=手拉傷.
台灣電子產業基本上算不上高科技,
屬於生產設備的歐美及日本才是高科技,
這些機台設備從幾千萬到幾億都有,
台灣廠商買來這些設備後,
再辛苦的一塊一塊賺,
當設備有問題,
還是得花一筆錢請原廠技師解決,
國立大學生美其名掛工程師,
實際上是這些昂貴設備的操作員,
在無塵的作業環境中,
呼吸著工業毒氣!

反倒是台灣傳統產業,
在作產業研究時,
居然發現高科技與高智慧,
舉一例,
在製造砂輪中,
居然要加入龍眼子磨成的粉,
這樣的製程讓台灣砂輪耐用,
不會在生產時崩壞傷人,
進而行銷全世界.

台灣的高科技隱藏在這些傳統業中,
而台灣所謂高科技的產業,
技術其實掌握在歐美原廠設備廠中.




機台設備的確是高科技,但投資開發資本太大,又需要扎實的基礎工業和尖端的研發技術,台灣實在玩不起。尤其到現在12吋的投資還未回收,半導體大廠已經在催促著開發下一代18吋設備,其實很多設備廠都在虧損苦撐,所謂高科技生意未必好做。

現代產業分工很細,做自己專長而最有利的才是正途。如果砂輪廠的KNOW HOW是高科技,台積電的KNOW HOW也絕對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而納智捷雖然不是自行開發變速箱,能以自身受限的條件發揮專長做出MPV和SUV這兩款車子,也實在值得鼓勵!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