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 wrote:
非獨立的就零件少,關(恕刪)
有沒有操控是看"人"
人才是主因
有多少人能將車子開到極限並能體會出扭力樑跟獨立懸吊的差異?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
後獨立懸吊在賽道上的優勢就是比扭力樑還要來的好
雖然十代前的TYPE R用扭力樑可是紐柏林最速前驅車
(那是因為他是HONDA不是納智傑)
但是到了十代換成獨立懸吊卻比九代還要更快
這是不爭的事實
排除掉輪胎、驅動模式跟一堆有的沒的只談懸吊,一堆性能車為什麼都要用獨立懸吊?(這邊不包含十代前TYPE R)
近年後懸吊最有爭議的就是Focus,但是Focus ST用後獨立懸吊喔,怎麼不是用扭力樑?
扭力樑懸吊v.s多連桿懸吊 究竟有多大的差別?
參考參考
jobechi wrote:
有沒有操控是看"人"...(恕刪)
如果非獨立真的操控很佳真的完全打臉把非獨立改成獨立懸吊的性能車
也有不少車分出來的車型一般用非獨立性能改用獨立
如果非獨立真的很好FK8也不會改獨立懸吊
很多人很愛拿非獨立翹輪開法
我只能說誰會在一般道路上翹輪開?
jobechi wrote:
複製C回復這麼多篇就(恕刪)
反正他回答都複製貼上然後歪題
先講複製C最丟人史上最愚蠢舉動
拿2.0 4缸跟3.0以上V6引擎比油耗
拿底盤去比0-100
MBU跑去跟勞斯萊斯去比較
光這三個最蠢的比較就知道複製C水準
我想沒人會拿超過V6引擎去跟4缸比油耗吧
兩顆引擎完全是不同等級的還能拿去比史上最愚蠢的比較
0-100大家都知道是引擎+變速箱+電腦跟底盤毫無關聯
會拿底盤去比0-100就知道他水準多麼低了
妄想MBU搶勞斯萊斯訂單
我從沒看過有錢可以買勞斯萊斯還要costdown不買勞斯萊斯跑去買MBU
能買的起勞斯萊斯的人有必要買比勞斯萊斯整體配備差好幾百級的車嗎?
最愚蠢的妄想還是讓複製C活在他自己的妄想小圈圈吧
每一篇回文都是再創佳績
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但是提到嚴陳麗蓮, 提到嚴凱泰, 他就是畢恭畢敬的
估計他在裕隆可能有擔當過什麼職位
算是飲水思源啦, 但是能力好像不太夠, 整天複製貼上的





北宜最惡砂石車 wrote:
反正他回答都複製貼上然後歪題
先講複製C最丟人史上最愚蠢舉動
拿2.0 4缸跟3.0以上V6引擎比油耗
拿底盤去比0-100
MBU跑去跟勞斯萊斯去比較
光這三個最蠢的比較就知道複製C水準
我想沒人會拿超過V6引擎去跟4缸比油耗吧
兩顆引擎完全是不同等級的還能拿去比史上最愚蠢的比較
0-100大家都知道是引擎+變速箱+電腦跟底盤毫無關聯
會拿底盤去比0-100就知道他水準多麼低了
妄想MBU搶勞斯萊斯訂單
我從沒看過有錢可以買勞斯萊斯還要costdown不買勞斯萊斯跑去買MBU
能買的起勞斯萊斯的人有必要買比勞斯萊斯整體配備差好幾百級的車嗎?
最愚蠢的妄想還是讓複製C活在他自己的妄想小圈圈吧
沒技術的裕隆 怎可能生的出來~!!!!???
月銷不足50台 大陸納智捷的未來何在?
http://news.bitauto.com/hao/wenzhang/31096756
據相關數據顯示,納智捷品牌在去年9月的總銷量僅為42台,同比下滑了80%,而旗下只有兩款車型擁有銷量數據,分別是納智捷U5 SUV共售出1台,以及優6 SUV共售出41台。目前納智捷共有5款車型在售,也就意味著其余三款車型是沒有銷量的。如今車市寒流侵襲,對市場占有率本來就低的納智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今年1-9月納智捷品牌總銷量為1485台,相比去年同期的6400台下降了77%。為此有網友在微博上進行調侃,沒想到很快“東風裕隆-納智捷”官方便轉發微博間接回應:實際賣了四十多台。官方回應無疑最為致命,
最主要的還是納智捷本身的產品缺乏競爭力,且不說讓人聞風喪膽的油耗,就單單是問題頻發的三大件也足以讓人頭疼。縱觀目前納智捷旗下在售的5款車型,造型老氣過時那是毋庸置疑的,納5和銳3甚至還停留在2016款,我們不難看出納智捷似乎已經有放棄這兩款車型的意圖了,而作為主力軍的優6 SUV價格定在了12.98~16.98萬元,不得不說以這樣的價格選擇一台哈弗H6或是長安CS75 Plus不是更好嗎?至少從品牌層面來講,國人對於長城和長安的認可度是高於納智捷的。
值得一提的是,納智捷似乎將所有希望都壓在了全新中型SUV車型URX身上,從官圖上來看,這款車的外形確實加入了不少時尚化元素,但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也談不上,動力方面搭載了1.8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05馬力,匹配愛信6速自動變速箱,說實話在如今的中型SUV領域,這樣的動力是占不到優勢的,加上多年來納智捷所遭受的“質量”與“口碑”雙重打擊,新車想要拯救品牌談何容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