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m66 wrote:
不要只讀政客給的資...(恕刪)
講述歷史和政客有什麼關係?
頭尾完全錯接
1947年9月,黃烈火以新臺幣81萬元為資本創設「和泰商行」。1948年8月,和泰商行取得豐田汽車與橫濱輪胎的臺灣地區總代理權。1952年,和泰商行取得日野汽車臺灣地區總代理權。1955年4月25日,和泰商行改組為和泰貿易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10月,和泰貿易新莊工廠動工。1968年1月,和泰貿易更名為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和泰起源
1953年9月10日,原籍上海的企業家嚴慶齡為響應時任總統蔣中正「引擎救國」之號召,創辦「裕隆機器製造有限公司」,資本額為新台幣二百萬元,業務範圍為機器製造銷售。
這是裕隆的起源
由宗祿堂、宗圭璋、宗仁卿三兄弟創辦的六和紡織公司於1969年3月4日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成立「六和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透過中間人牽線與日本豐田汽車簽署合作協議,1970年2月起在臺灣生產美力士(豐田MiniAce)輕型卡車、可樂娜(豐田Corona)轎車等兩種車款,但銷售業務交由和泰商行(現稱和泰汽車)負責[5]。1972年9月29日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在中華民國政府的壓力之下,六和汽車在1973年4月跟豐田汽車合約屆滿之後不再續約[6]
^^^^^^^^^^^^^^^^^^
這是六和起源
1974年5月,政府宣布全面禁止進口日本轎車,和泰只能進口豐田中小型卡車與日野大型貨車。1977年4月,政府全面禁止日本車輛進口,和泰縮編裁員。1982年1月,和泰代理銷售三富汽車製造之速霸陸小貨車。1983年6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豐田汽車設廠投資案。1984年4月9日,和泰、中華開發信託公司、日野汽車與三井物產合資成立國瑞汽車;同年5月第一輛日野巴士底盤車RK-174上市;9月行政院會議通過終止豐田汽車設廠投資案。
這是政府開始介入的時期
先要搞清楚
有哪家公司從設立之初就是吃政府奶水扶植.由政府以公帑養大
1950~1960 年代的政府採購標案中除特殊軍用車輛外,運輸車輛均為裕隆生產為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