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裕隆發債百億 籌納智捷新車銀彈

說真的 納智捷在大陸 幾乎不可能贏,太晚進入市場,沒錢又沒人才。
大陸市場要便宜比納智捷便宜的太多,要高級那更是各種進口合資廠!產品沒有適當的定位,沒有大型母集團或政府的資持,拖時間而已。個人和納智捷員工聊天的結論,討論討論

Allen鍾 wrote:
我真的很為納智捷擔...(恕刪)

說真的 納智捷在大陸 幾乎不可能贏,太晚進入市場,沒錢又沒人才。
大陸市場要便宜比納智捷便宜的太多,要高級那更是各種進口合資廠!產品沒有適當的定位,沒有大型母集團或政府的資持,拖時間而已。個人和納智捷員工聊天的結論,討論討論汗淚淚淚
感覺聞到一點不尋常的味道

希望不要讓那些支持者失望

開心就拍手 wrote:
裕隆公告將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總額以不超過100億元為限,估實際發債金額將介於80億至100億元間,採固定利率發行,發行期不超過7年。這也是裕隆自2005年之後,公司首度發債;2005年裕隆曾發行55億元的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裕隆主管強調,這次發債募得資金,將用於投資後續的納智捷新車開發所需,與裕隆新店城開發案無關。

裕隆主管透露,這次選擇發債籌資,主要是考量當前利率偏低、但接下來有可能升息,因此採固定利率方式發行,控制成本風險,又可避免現金增資或發可轉債帶來稀釋每股獲利的壓力,一舉數得。


無擔保公司債得洽特定人,一般投資人意願應該不高.
納的引擎變速箱好像也不是自己研發的,為了經營大陸市場把台灣定價定高大陸2~30萬,實在叫人難以接受,真不知他到底是國產還是大陸進口車。
Chieh Nash wrote:
說真的 納智捷在大陸...(恕刪)


個人也是覺得納牌要先把根紮穩了再去對岸拼會比較好,台灣這邊至少一個月要產出2000台才會有經濟規模吧。

中小型房車產品力不足要趕緊改變才行,建議S3改成5門掀背然後S5改成Wagen.
我本身自己是LUXGEN車主
當時買這台 LUXGEN MPV 是很開心沒錯...
因為國產很少這麼科技性的車子!
但是從2012年開始入手後.....
總覺得 科技進步得很快!但是LUXGEN很多東西很簡單的概念
但是....為什麼都沒為我們這些車主想到
例如:
當時的EagleView。
算在當時很勁爆的功能....
可惜的是,竟然沒把行車紀錄功能納入。
這個東西就很單純只要把相關訊號的接入DVR BOX即可。
但是就是不懂為什麼LUXGEN做不到?
結果聽說 NISSAN的 竟然可以錄影@@
真的很是傻眼,所以小弟也等不及 自己去搞了相關的BOX來錄影
http://blog.xuite.net/allens118/wretch/508085136

再來就是當時的車主門號服務
每個月繳了333,有點類似抓GPS位置的功能 除了自動發簡訊,還有秘書打電話通知 防盜響了
其實當時覺得這如果有搭配到網路的話,那該有多好>~<
如果有行車的WIFI,這樣一來,我連在車子上都可以裝個簡單的WebCam
這樣車子防盜的狀態也更加地提升了!
所以...用了一陣子後,也把333解約了!直接換了預付卡(還比較省...)
http://iluxgen.com/thread-109604-1-1.html
如果要抓GPS定位動態,也可以直接在車上放一台老人機(發送GPS NODE功能的),也可以達到相關要求!

雖然 LUXGEN,有些地方 真的覺得其實可以一次到位的
但是 畢竟是商人吧!功能也是只會慢慢釋放出來
像第一代的EagleView到現在新款的3D顯示
其實說穿了,就是把輸入盒換掉。但是....原廠會讓你這樣爽升級嗎@@
我是覺得 很多東西如果可以做到讓舊車主也可以跟著科技進步而提升自己的愛車
這樣反而 會讓支持該車的車主更加挺!

還是希望LUXGEN 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那些東西 早就該做了 應該把他做好吧

不知道多少人有涉獵股市
多少人知道 發債 增資 等的意義
舉債基本上就是增加槓桿
透過融資取得營運成本來賺錢
對於投資人 就是看公司融資造成風險增加但是否可以因此充實營運資本進而賺更多的錢

而發債與聯貸的方式選擇
基本上在台灣就是發債鎖固定成本
聯貸付浮動成本
攸關你對未來利率的預期
當然籌資的顧問費用也有差異

所以裕隆發債的意義 在於確定要注資納廠的未來營運
先不論納廠籌到的百億投入資本可否賺錢
但已經先確認未來5年要玩比較大

至於看雖納廠
若籌資成功且債券利率合乎市場行情
就代表理性的投資人對於該公司的營運有某些程度的信心
也許跟酸民預期的會有落差
就等籌資完成後 再來理性論定

樓歪的還頗大 不是在說籌資嗎?

Allen鍾 wrote:
我真的很為納智捷擔...(恕刪)


哈。你說的數據有點牛頭不對馬嘴耶
我研究中國車市沒超過5天
就知道你的內容轉貼錯了
目前才11月初
中國車市商才正陸續公布上個月(10月份)的數字
U5應該是看10月份的數字咖準。市場也都等著看
東風裕隆賣得不好的舊聞(月售僅千輛)
這時再貼出來鞭。是有點.........
至於其他車商「11月份賣得嚇嚇叫」?
11月份都還沒過3分之1,不是嗎
這也都是一些車商的話術
如同U5也號稱推出後中國接單超過8000上看一萬
您信嗎?我想你應該不信,
「11月份賣得嚇嚇叫」你卻信了

今天看到裕隆發債挺納智捷,是件好事
應該用同理心來看待公司高層的想法
接單好壞公司內部自己最清楚
若是510的第一款消費者的回饋很差的話
我若是高層,我不會再加碼百億下去凹了內
我們就靜待中國的銷售數字以及裕隆10月份的營收
就可知曉
有人願意流汗動手,不幫忙沒關係,但是一直在旁邊唱衰,可能要評估一下心理狀態。是老闆欠了你錢不還是吧?

每次遇到那牌的發言,就是一句恨鐵不成鋼。先立足台灣,放眼大陸,才有機會胸懷世界(看看南韓車)。

能否讓在受到關稅保護與政府栽培來發展的時候,想想先回饋鄉親?對比對岸,差價很大真的讓人有點傷心。
(不要扯兩岸消費力或稅制,現在誰消費高還很難說了,更不要跟在台合資廠比,人家有市占率,勝者為王)

讓大多數來台觀光的客人都見到本土品牌的車滿街跑,不就是一種宣傳?

還有,大陸的營業4s點太少,要找都找不到,資源不夠,就先提升台商多的省分的市占率,不啻是一種方法。

畢竟人在海外,人不親土親,台灣人多少還是會考慮一下自己的品牌。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