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轉】商週記者對LUXGEN的語重心長!???....

undefined商周和陳教授誰在說謊??
置入腥羶聳動的標題殺人,提高銷售率,比混充高級橄欖油的奸商又有何異?

農委會要求商周公布檢驗方法以及提供樣本比對,同時若檢驗有誤,商周恐須負責。對此,商周表示,政府機關不應針對商周而來,而模糊事件焦點,政府機關本來就有義務告訴民眾,我們喝的牛奶到底安不安全。商周雖是委託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檢驗國內部分乳品,但並非在銘傳大學實驗室內進行檢驗,而是在符合國家認證標準的機構進行檢驗,商周對此有信心,但基於保護該機構單位,目前還不會公布是在何處檢驗。至於農委會已行文要求,商周則回應:收到公文再說!

農委會和食藥署公佈鮮奶用藥檢驗結果,沒有檢出禁藥,質疑商周檢測,沒有採取定量分析,結果出來的太過草率。華視獨家找到接受商周委託的銘傳大學副教授陳良宇,他大方回應,自己從來都沒有說檢驗的實驗室符合國家標準,他已經把檢驗報告交給了農委會。

農委會強調,「商業周刊」委託銘傳大學副教授陳良宇,檢驗牛乳含禁藥後公布,卻使用定性方式,無標準品、草率檢驗又謊稱歐盟方法,隨意公布結果造成消費者恐慌,恐怕已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

商周指出,送驗發現這項驚人結果後,試圖尋找第二個單位檢測印證,不過先後找了全台8個實驗室,包括美和科大、SGS、與食品工業研究所等卻都遭拒,暗指背後因素不單純。遭點名的美和科大副校長陳景川反駁,實驗室絕對沒有利益考量,而商周驗出的除了塑化劑以外都是代謝物,在檢驗上根本沒有標準品可去比對,檢驗的公正性值得商榷。
「沒有標準品怎麼做檢驗?做研究可以,整體沒有去比對,只是GC/MS(氣相層析質譜儀)跟資料庫做比對而已,這樣是有點風險,會可能誤判、不是那麼客觀與正確,參考做研究很好,但是要用來檢視食品安全風險,我覺得這個值得商確。」
另一個遭點名的食品工業研究所則表示,沒有接到任何來自商周的連絡訊息,實驗室也沒有檢驗這些項目的認證,台美也說沒有收到委託。針對這份報告,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姜郁美21號在記者會上指出,這篇報導在資訊公布上有缺失,依據新版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食藥署21號已經發文要求週刊提供檢驗單位、檢驗方法與數據,以供判讀。
對於乳品疑似含禁藥一事,慈濟大學教授葉金川今天在出席台灣食品風險管理體檢論壇時批評,商業周刊「牛奶駭人」報導引起民眾不必要的恐慌,形容商周應為「黑心媒體」。
葉明功今天在同一場合則表示,衛福部已發文要求周刊及實驗單位提供相關檢測資料,以供食藥署比對資料。他強調,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檢驗須有良好設計、標準程序,過程公開的方法需透明,才能向大眾公布,若事後證實報導有瑕疪,不排除祭出重罰。

tcwin wrote:
拿也"按捏".
呵呵呵......媒體呀媒體......孔老夫子說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記者不過是搭上媒體平台而得以發聲的一個人而已,其言可擲地有聲,也可淪為笑柄......立言者--慎之;聽言者---思之!......(恕刪)


這篇寫的最棒,謝謝 tcwin 兄。
一堆人老提台灣市場小,試問哪家車廠哪個品牌是指內銷國內市場的?

現在是全球化的世界了,小市場打響名號,進軍全世界,別遠光短小!
這些董字輩不比你笨,低價不代表一定成功,反而很容易被定位。

在中國,誰管1.8 vs 2.0的差異,車的本質好壞,非一趨可及,網路太多是是而非,鍵盤車手,放下網路一切雜念,不要先自行定調,只聽自己想聽的,親自跑一趟勝過千言萬語。

"車是你要開的,職業嘴炮車手又不幫你出錢,想要啥車,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口袋深度決定車的強度,硬要比百年車廠百萬車,只是苦了自己!
記者有權主觀撰寫
但背後需要有強而有力的依據
本報導內容空洞且潦草引述
完全不具說服力
很失敗
商周淪落至此令我難過

以往自己總習慣看商周的報導
判斷正確與否不重要
但其判斷依據確實令小弟受教
這一篇真的比較像影劇周刊內容
缺乏深度

就算那牌日後真的失敗
也不會是因這記者的論點所致

以台灣為腹地,大陸為賣場,兩岸服貿通過之後大可為。
我對納智捷樂觀,對其眼光讚同。大陸豺狼多,資金運轉不見得自由,能進不能出,隨時都會【整碗】被端走。
立足良善的台灣,就算目前規模較小也不致於爆發財務危機。
台灣關貿在變,靠代理,靠代工的車廠反而風險漸增,代工的生產進度跟不上日本研發的腳步,例如人家11代,台灣還在代工10點5代。
我認為納智捷接下來改款的速度會很快,能夠改款快,它才有競爭利器。
第一頁就看不下去了.......
show749 wrote:
文章標題是:為什麼納...(恕刪)
標題應該改成對所有台灣代工廠業者的語重心長...

三年前去某家號稱要做LED燈自有品牌的公司
公司背景是某PC產業市占率過4成
面試問我如何跟飛利浦之類比
我回不要傻了
台灣自古以來在全球的燈業版圖
從未像PC那樣曾有的影響力
更何況還是要玩自有品牌
不要夜郎自大
不考慮大品牌P,O和G
也不考慮自有突出技術
先看看子己口袋深不深
自家地盤(市場)夠不夠大
說到這剛好老董進來聽
他臉色很不爽低說
既然是要燒錢
那隨便找人即可
幹嘛找你?
去~~~
至少我比較誠實
敢說真心話

後來進公司
跟所謂的經營管理部高層開會
問業務市場需要什麼產品?
我們就blablabla...
除了業務
PM, RD有聽沒懂
搞到最後
高層發出專案開發申請表
要業務一一填出專案代號, 客戶名稱, 品名, 規格, 數量, time frame...
TMD
根本就是拿OEM/ODM那套出來玩

以上說的
幾乎可以在所有代工起家想轉自有品牌公司看到
不誇張

宏碁, 明碁和華碩其實在品牌經營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了
可惜缺少自家地盤
加上經歷的一些領導者思維

回顧施老大的一些演講談話
都有抓到重點
但為何宏碁今天會落魄到如此?
他們沒看到手持智慧裝置的前景嗎?
如是這樣
當年幹嘛併購倚天?
再說
Lenovo難道就抓到平板和手機市場嗎?
去看看吧

商周鮮乳案已經等著吃官司,公信力和水準可見一斑。至於納至捷和宏達電是在政治上白目表態,搞的4成台灣人要"或一繫",這樣的台灣企業豈有生路!

格子老爹 wrote:
長期閱讀商週以來,這...(恕刪)


我倒覺得商周說得並不是完全沒道理,我並不覺得納廠有對台灣人多好,我知道台灣市場規模不大,但是光看一個安全氣囊配置,我想應該也跳脫不出現在任何一家國產車的思維,永遠都要到最高等級,才會擁有最完整的被動安全,U7 和MPV7是最高的兩等,我想既然是台灣之光,為何不對台灣自己人生命重視一點,進而將這一份心意去影響其他家車廠,最大家(牛頭牌)的我想應該是沒救了,這是可以從自己先做起的,U6難得看到一台好車,結果看到安全配置,心又涼了...........
商周?

放心 裕隆還沒倒 商周可能因為鮮奶事件先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