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問年長的人,飛鈴101/102是怎麼收掉的啊?

yhchiu79 wrote:
大家都知道以前有過101...(恕刪)


樓主問了101,102怎麼收掉的
各各樓層的網友詳細說明了當初裕隆集團的
背景與車輛的問題
導致101,102+外銷荷蘭也僅只2年就收掉了

10年過去了

樓主如今也買了納智捷 M7

不知道是否可以分享一下
使用心得 或對於想對納智捷說的心得
steven591120 wrote:
借一下galant3310...(恕刪)


如今2023年的N7的命運會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旅遊、美食、3C流行資訊、PDA相關應用 科技來自於人性,人性來自於惰性,惰性來自於慣性要享受科技
這個後期是 日產壓迫裕隆就範的

但是印象中壓垮的稻草是
某個車體斷成兩截的車禍

記得是這樣的
yan唷

沒告知日產就偷用人家的零件 被揍剛好啦[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2023-10-22 17:10
upyours wrote:
差的慘品 能有銷量~ 才真奇蹟!!!

爛的東西 怎吹都沒銷量~!!!!!!!!!!!


每逢選舉要到了就會出現戰裕隆的影片,不久前才看了另一個也是把關稅問題貼在裕隆上的。
說關稅是為了保護裕隆,真的是對世界貿易以及台灣汽車史的無知。
中美斷交後,為了反制美國以及隨後與我國斷交的日本及其他國家,因此在汽車關稅及進口車上做限制。
在提高汽車關稅的同時發展汽車自製,並讓國內汽車工業技術可以提升,這包含了裕隆汽車、六和汽車、和泰。

再者,有汽車關稅的國家又不是只有台灣,澳洲調降汽車關稅後的代價是國產車關廠。台灣的汽車工業相關從業人員是幾十萬。
況且,調降汽車關稅後車價一定下降嗎?看看以前嬰兒奶粉降關稅就可知道是不可能的,況且那些歐洲名車賣得比國外貴很多也不是只有關稅造成的。

-----------------------------------------------------------------
福特六和
福特六和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特六和,是臺灣一家汽車製造公司,以紡織業起家的六和集團與美國福特汽車轉投資的加拿大商FLH控股公司(Canada FLH Holding Company)在1972年合資成立,專門製造生產福特旗下車款;另以往因福特對日本馬自達的持股關係,該公司也曾生產馬自達車系。除了就地供應臺灣本土市場,近年來更整車外銷至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俄羅斯、越南、南非等地的市場[5]。

由宗祿堂、宗圭璋、宗仁卿三兄弟創辦的六和紡織公司於1969年3月4日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成立「六和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透過中間人牽線與日本豐田汽車簽署合作協議,1970年2月起在臺灣生產美力士(豐田MiniAce)輕型卡車、可樂娜(豐田Corona)轎車等兩種車款,但銷售業務交由和泰商行(現稱和泰汽車)負責[6]。1972年9月29日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在中華民國政府的壓力之下,六和汽車在1973年4月跟豐田汽車合約屆滿之後不再續約[7]。

而美國福特汽車自1970年代初期起便有意來臺投資,經中華民國政府協調下,雙方於1972年11月20日在美國密西根州福特汽車總部正式簽署合資協定,六和汽車工業公司於同年12月1日正式改組更名為「福特六和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福特汽車對於此項投資案極度重視,時任董事長亨利·福特二世和總裁李·艾科卡均親自來台參加簽約儀式。值得一提的是,福特六和是全球唯一不單單以「Ford」為名:不論是中文的「福特六和」或英文的「Ford Lio Ho」,都保留了「六和」之名[7]。

有趣的是,以六和紡織、六和機械為首的六和集團跟豐田汽車的關係反而更加緊密。從1992年進軍中國大陸汽車市場起,六和集團陸續成立「豐田工業(崑山)有限公司」、「豐田工業汽車配件(崑山)有限公司」等汽車零組件製造廠。除供應給廣汽豐田和天津一汽豐田外,另也供應上海通用、長安福特、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等汽車製造廠。

----------------------------------------------
和泰汽車
和泰汽車(簡稱和泰、和泰集團)是一家臺灣汽車經銷商,由黃烈火創始於1947年9月,為豐田、凌志、日野等日系汽車品牌的臺灣總代理。其經銷之車輛與零件多由其關係企業國瑞汽車生產製造。

2012年,和泰在臺灣總計售出123,740輛各式豐田與凌志車款,其市場佔有率達33.8%,在臺灣相關業者中排行第一[1]。

創立

和泰汽車大樓
1947年9月,黃烈火以新臺幣81萬元為資本創設「和泰商行」。1948年8月,和泰商行取得豐田汽車與橫濱輪胎的臺灣地區總代理權。1952年,和泰商行取得日野汽車臺灣地區總代理權。1955年4月25日,和泰商行改組為和泰貿易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10月,和泰貿易新莊工廠動工。1968年1月,和泰貿易更名為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開始進口、與六和之關係
1969年4月,和泰按中央信託局專案代理進口第一批豐田車輛產品,乃第二、三代可樂娜與第三代皇冠,三種車款共計803台,當時市場佔有率達31%。1970年2月,豐田汽車與六和汽車工業技術合作生產美力士(MiniAce)輕型卡車、可樂娜(Corona)轎車等兩種車款,但銷售業務交由和泰處理。此段合作關係維持至1972年2月結束,而六和汽車工業則因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在中華民國經濟部壓力下1973年4月與豐田汽車合約屆滿後不再續約。

政策影響
1974年5月,中華民國經濟部宣布全面禁止進口日本轎車,和泰只能進口豐田中小型卡車與日野大型貨車。1977年4月,經濟部全面禁止日本車輛進口,和泰縮編裁員。1982年1月,和泰代理銷售三富汽車製造之速霸陸小貨車。1983年6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豐田汽車設廠投資案。1984年4月9日,和泰、中華開發信託公司、日野汽車與三井物產合資成立國瑞汽車;同年5月,第一輛日野巴士底盤車RK-174上市;9月,行政院會議通過終止豐田汽車設廠投資案。

產銷結合、引入高級車系

1985年4月,和泰結束代理三富汽車之業務。1986年1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豐田汽車投資國瑞汽車。1988年9月,國產化之豐田瑞獅(Zace,即第3代豐田Kijang)商用貨車上市。1989年5月,國產化之豐田可樂娜(Corona,即第9代豐田Corona)轎車上市。1994年,年銷售量達10萬輛。1997年2月25日,股票上市,豐田汽車入股10%[2];9月,引進豐田旗下高級品牌凌志車系,引進車種為LS400 GS300。 2001年1月,開始經營豐田中古車買賣。2004年10月,獲得行政院頒發國家品質獎。2005年,年銷售量達15萬輛。2008年3月,該公司對國瑞汽車之持股由14.22%增至30%。2010年3月21日,創辦人黃烈火過世;6月,調整經營階層,蘇燕輝改任和泰集團總裁,董事長由黃烈火之子黃南光接任,副董事長為豐田汽車之代表平光敬和,總經理為蘇燕輝之子蘇純興。和泰汽車有四大股東,包括黃烈火、蘇燕輝、柯王家、張家等家族[2]。
--------------------------------------------------

澳洲汽車工業凋零,台灣車廠契機浮現
澳洲汽車工業始於20世紀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近十年市場銷量約在90-110萬輛,產量則以1970年代50萬輛為最高。近年因澳洲政府採取積極的開放政策,不斷消除整車進口關稅障礙,加上澳幣升值、整車生產成本提高以及受到規模經濟效益不佳等內外因素交錯影響下,澳洲境內現存的三間汽車製造廠,Ford、Holden(GM於澳洲成立之本土品牌)及Toyota,紛於2013及2014年初相繼宣布關廠計畫。

汽車進口關稅低廉帶給澳洲汽車工業極大衝擊
澳洲為現今全球汽車關稅最低國家之一(僅5%),澳洲積極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汽車製造大國如美國、泰國,出口汽車到澳洲均已降至零關稅。今年4月初,澳洲已與韓國完成FTA簽署,也與日本完成自由貿易談判,預計今年夏天簽署協議,日後,日韓多數汽車的進口關稅將調降至零,更加速澳洲汽車市場的開放,大大提升了進口車在當地的競爭力。

澳洲國產車競爭力不如進口車,產量節節衰退
2004年,澳洲車廠產量約40萬輛,到了2012年大幅衰退至20萬輛,除了進口車大舉入侵外,生產成本的提升才是主因,對整車廠來說在澳洲產製的國產車競爭力早已不如進口車;如Toyota所生產的整車,約有7成輸往海外,以2013年Toyota的22萬輛銷量中,其中國產車的比例僅有13%;從整體市場來看,澳洲國產車的市占率約10%,最終汽車製造商仍難敵成本壓力、進口車競爭及調降進口關稅等多重因素,紛紛決定在未來兩三年內關廠,使得澳洲車市將在2017年後正式邁入全進口市場。
神咲 七海 wrote:
樓主如今也買了納智捷 M7

不知道是否可以分享一下
使用心得 或對於想對納智捷說的心得


我是M7車主,2014至今里程10萬up。
個人感想

1.除錯效率太慢
M7、U7剛上市不久就有渦輪易故障、方向機異音、碟盤易變形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拖了好幾年才做設計或用料變更,導致相關負面形象一直在市場流傳,直接影響了銷售量。
我這台是2014改款後有重新設計渦輪相關的構件,到目前為止上面三個問題都沒發生過,也沒修過引擎。

2.設計要實用
方向盤僅上下不能前後調整,方向盤會擋住儀表,這是錯誤的設計。

第三排收納後竟然不是跟車地板保持在同一水平而是斜的,這讓置放貨物時很困擾,貨物很容易往前滑動,這問題一直都沒有改善,甚至2017改款也沒有,更離譜的是把頭枕改成平板式,這讓乘坐時的頭部舒適性降低。

M7滑門門口把手是用皮帶,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設計,我之前在板上及跟公司疾呼應該變更為硬式把手,這樣乘客上下車時才能有穩固的把手可以握持,這問題直到前幾年才做變更改為硬式把手。

2014改款的M7拿掉了第三排閱讀燈、AV端子、12V電源。而第一排的中央置物盒竟然裝了CD、音源端子等裝置,導致置物盒非常浪費空間同時又不好置物。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聽說的-----》在新車有一年內高速的時侯方向盤會跳抖動,誇張一點說法從車道不知不覺開到另一車道設計或零件品質的瑕疵,很多人改買當時的進口車如龐蒂克,雪佛蘭,奧斯摩比,喜悅汽車,雷諾,雪鐵隆,愛快.....
飛羚的底盤是真的不優,但是開起來真的好玩啦!
我想我是年長的人,應該有資格說…
飛羚改款成精兵收山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 日產汽車不再提供鑄鐵缸體!
這個 CA18N/NE 的縮小缸徑的缸体是日產專門為台灣裕隆修改生產的!
所以呢?
像 LXG U6 每月銷量百台,裕隆還是組裝的很高興的啦!
當年如果日本繼續供貨汽缸座的話,飛羚/精兵應該還是會繼續生產啦!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