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東東 wrote:裕隆過去大陸賣車,不是在賣台,如果賣一部打著台灣組裝的車賣去大陸,
給大陸的觀感就會比當地組裝的車高級些了!這是善用自己的優勢,
好比VW,德國產的跟泰國產或墨西哥產的,台灣人就會想選純德製品,大陸人就不會有這種概念?
去大陸不用多,只要能在前三五年得到百分之一的市佔率,就是十萬的數量,
當年市佔率可以想辦法努力到百分之五,那五十萬的產量就等於台灣的總合,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足夠的獲利來投入研發嗎?不需要再一天到晚被人嫌只會代工!
這不就是未來該走的路嗎?
我們是很依賴出口歐美帶來的獲利沒錯!
但這也是以往大家努力的成果,到處爭取商機,不斷的鞠躬哈腰的爭取訂單得來的!
怎麼換成是去大陸就有這麼多不可行?
現在去大陸所要做的,跟當初去歐美爭取訂單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醒醒吧!趁現在台灣對大陸還有吸引力的時候,打點底做基礎,我們可是比其他國家有優勢多了!
時間是不等人的,前面已經失去先機,再把自己鎖到失去良機,那我們以後還有什麼?
这就很有点自HIGH的味道了,台系品牌的产品除了电脑的主板 机箱在大陆还有高端的味道外
其余的都是中低端的为主,面板、内存之类的这种台湾算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大陆都是低端形象
同类产品高端的是日本sharp 韩国的三星 海力士 这些 台湾产品的总体形象在大陆就是略高于本
土山寨厂的低端厂家
台系不要说跟欧美日韩比 就是本土的主流大厂比都没什么胜算,举个例子 奇美的电视和海尔的同尺寸液晶电视
即使奇美的产品比海尔的便宜百分之十 大陆百姓都会选择买海尔 因为海尔在大陆百姓心中算是国货大厂
历史悠久 有保证 奇美则是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山寨厂 大陆百姓很务实的 要么你就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大牌子
人家会买你帐 比如日系的家电 德系的汽车 你要么就是物美价廉的国产大厂 性价比高 老百姓也会买你的账
这些印象都是根深蒂固 经过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就像日系家电 德系的汽车其实就是大众 80年代就开始耕耘
大陆市场 基本上可以说是伴随着大陆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 台系呢 牌子没国际大厂响 价格一般都比本土
大厂贵 高不成低不就 知名度又低 布局市场的时间又迟 所以百姓根本就不会买台系品牌的帐 就更谈不上
什么高不高端的了 之前在台湾几家算很名的什么大同电锅 声宝电器 奇美电视 还有那个卖类似可乐饮料
的 都是雄心满满的登陆想一展宏图 结果都亏得丢盔弃甲 铩羽而归 还有那个通路商 叫灿坤的 也是亏得
差点卖裤子…………
不过声宝 奇美这些还算是很务实 痛定思痛后 趁着这次家电下乡的机会 在大陆起死回生 开始给海尔这些大厂代
工的代工 卖面板的卖面板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经营之道
在大陆创品牌的机会 对台湾来说已经错过了 已经失去的 就不要再去想多了 还是老老实实是的代工赚钱卡实在
还有台湾千万不要高估 自己的产业竞争力 因为很多东西台湾也是找人家技术授权的 唯一的优势是 在接近
国际大厂产品质量的同时 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这条代工之路 基本上走上了就不要想有回头路
既然一开始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代工路 最好是心无旁骛的继续走下去 作为代工厂 台湾是国际大厂的
经营伙伴 但要想转型成品牌商 那你就是捞过界 成了国际大厂的竞争对手
毕竟这个世界能做代工的很多 但真正把品牌做成了的 很少
代工厂 没有订单就是死路一条 而且有很大的替代性
作为品牌拥有者的国际大厂则不同 他们既然能靠下单 把台湾的代工产业扶持起来 也意味着
他们可以靠抽单 把台湾的代工产业完全的摧毁
所以想抢人家蛋糕以前 要先考虑 是不是有命抢 没命吃
很明显 想在大陆创台湾的品牌 抢夺市场 分食蛋糕 第一个跳出来的不会是大陆本地厂商 而是那些国际巨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