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巿民 wrote:
真羨慕中國人可以用一...(恕刪)
請問您有讀大學嗎??高中有畢業嗎??
文章裡頭就寫著,因為「排放標準沒有達標」,加上庫存不多,所以打算出清,
這種只符合舊法規的商品,如果不賠錢出清換現金,到最後就是廢鐵,
所以不要用「非正常情況」來打壓台灣市場....



以前今周刊常常報導台廠在大陸商品賣不好,虧錢的新聞,
後來我寫了一信給他們,才慢慢的改了這種「看好戲」的心態,
今天還是把這個觀念再說一次,
台灣跟大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台灣台北到高雄只有300多公里,快一點4個小時就會到,
從廣州到北京要2200公里,不休息也要30個小時左右,
不算其他油錢、過路費等,光時間成本就差了快8倍,
所以台灣人無法理解,每天開車1~2小時上班的生活(每天新竹到台北上、下班),
台灣企業也無法理解,兩天就可以從廣東到北京,為什麼還要在上海、北京建倉庫(因為消費者都希望付了錢趕快拿到東西),
大陸市場跟歐洲、美國市場很像,都是「大面積」的市場,
跟南韓、日本這些「比較小一點」的國家不一樣,
所以日本經驗拿到台灣,改一下就好,但是台灣跟日本企業到美國去,通常都水士不服...



台灣比日本、南韓好的一點,是「大陸市場」對台灣企業「相對」日本、南韓企業是「比較友善」的,
加上還有「語言相通」的優勢,所以台灣企業有「大陸市場」可以「練兵」,
今天台灣品牌要成為國際品牌,不是要從大陸市場「賺錢」而是要學習經營「大面積市場」的技巧,
很多在台灣「固有的習慣及成功的經驗」,拿到大陸去是會水士不服的,
所以台廠在大陸失敗是「應該」的,也很少有成功的,
因此我們對於這些有志「外擴」的公司,檢討失敗的原因,讓其他台灣企業減少失敗是好事,
可是抱著「看好戲」、「落井下石」的心情做評論,只會讓台灣企業失去「外擴」、「成長」的企圖心,
或是讓更多有企圖心的公司,又重覆犯一樣錯誤,然後讓台灣母公司受傷....



還有不要再帶風向修理裕隆了,裕隆以前是受了政府不少的保護,
可是現在裕隆集團應該是每年從大陸匯錢回台灣的前幾名公司(每年都上百億),
比一些知名的「愛台灣」企業還多,
不要為了修理而修理,多拿出一些具體改善意見,
就算「納廠真的爛不受教」,您的寶貴意見或許可以讓一些其他廠商少受一點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