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銷售持續低迷,LUXGEN是否會收攤?

22october wrote:
LUXGEN銷售量...(恕刪)

不可以收攤
有多少家庭將頓失收入

台灣之光

也是嚴董遺願
繼續耕耘下去
當裝配廠
就好了
KPIV wrote:
韓國有沒有國外車廠?? 有, 一個,雷諾三星!!
有沒有日本車廠? 福特? 通用? 克萊斯勒? BEMZ? BMW? 豐田TOYOTA? NISSAN? 三菱?
答案是通通沒有?
看看韓國, 再看看台灣!
在台灣,這叫官商勾結, 罪無可赦!(恕刪)


https://itw01.com/U3NAEKN.html

韓國的進口車可多了

賓士已經成為韓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進口汽車品牌,2017年同比增長22.2%,
全年銷量達到6萬8861輛,在韓國進口車市中擁有29.54%的市場佔有率。
也就是說10輛進口車中就有3輛是賓士。 而且今後韓國汽車市場,進口汽車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寶馬汽車2017年韓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3%,雖然相比賓士差一些,但是單一進口車型銷量冠軍卻是寶馬520d。
它使用的是2.0T柴油發動機,動力強勁而且省油,在歐洲和韓國都有不錯銷量,但是中國市場並沒有上市。

此外雷克薩斯ES300h銷量排名第二,它是一款混動車型,追求的也是燃油經濟性。
第四名賓士E200d,第7名寶馬320d,都是柴油車。可見韓國人買進口車也十分看重油耗。


韓國人又是德國車,又是日本車

可是賣得很火熱

2017年時進口車在韓國一年賣23萬台

BENZ賣6.8萬台,BMW賣5.9萬台






進口車排名第三的是歪L,第四名的是豐田

韓國人不買日本車?

韓國人買日本車買到進口第三名了


https://read01.com/2xNGA3.html#.WetwNjBx1Pa


韓國汽車維基
https://goo.gl/aZfRgJ
1962年5月,韓國頒布了《汽車工業保護法》,並制定了汽車工業發展5年計劃,
一方面通過進口許可制定保護國內汽車工業,另一方面通過整合國內汽車工業
為實現汽車國產化做好鋪墊。
同年8月,韓國與日本尼桑合作建起了第一家現代化的轎車裝配廠,
以KD方式組裝1500cc排量的「藍鳥」轎車,開始了韓國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生產。
1965年6月22日,韓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本成為韓國重要的汽車合作夥伴。
1966年,新進汽車(後發展成為大宇汽車)開始與日本豐田合作
生產1500毫升的「CORONA」轎車。
1973年,起亞汽車開始與日本馬自達進行技術合作,組裝馬自達轎車。
1967 年底,現代汽車公司成立,並在1968年初與英國福特公司(美國福特公司的子公司)
簽訂技術合作協議, 以CKD方式組裝「CORTINA」小轎車。
1969 年,亞細亞汽車公司開始組裝菲亞特轎車。
在政府的扶植下,韓國汽車工業出現了新國、新進、亞細亞、現代等
與歐美汽車公司合作組裝進口汽車零部件和半成品的汽車企業。


對照一下台灣的情形

1960年裕隆設廠後,和泰即於1962年與豐田汽車共同合作方式,
以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名,資本額定為新台幣4000萬元,
擬生產汽車及零件,惟當時政府基於外匯短缺,避免新工廠「濫設」等原因,
未經審議即予否決。


韓國政府扶植了至少四家車廠跟外國組裝汽車

台灣只能有裕隆,不許別人設廠


再來看看韓國
1969年12月,韓國製定發展汽車工業基本計劃,提出1972年實現小轎車國產化,
1974年大轎車國產化的目標。
1970年,韓國製定了《汽車工業育成計劃》,並制定145種汽車零部件為國產化對象,
68家零部件工廠為國產化工廠,以提高韓國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
在韓國第三個經濟五年計劃(1972-1976年)中,整頓和發展汽車工業被列為重點之一。
1973年初,朴正熙發表《重化學工業化宣言》,將汽車工業列入「十大戰略產業」之一。
同年,韓國頒布了《汽車工業扶植法》。
1974年,韓國出台了《汽車工業長期振興計劃》,
隨後又在1975年頒布了《中小企業系列化促進法》和《生產分離措施》等法規政策,
進一步將轎車生產放在首要位置。
通過整合,韓國汽車工業形成現代、起亞、亞細亞和高麗通用四大汽車生產企業的格局
韓國在1969-1975年政府扶植四家車廠,互相競爭也分別培植



再看一下台灣

1960年和泰設廠被否決,因為要扶植裕隆

1963和泰被否決,因為政府要豐田達到60%的自製率才可以設廠

可是當年裕隆只有可悲的20%自製率就可以設廠

1967年和泰設重車廠被否決

1977年10月和泰再度與光陽工業公司研商,由其與豐田汽車公司技術合作,
生產1,000cc小貨車及1,200cc小轎車,否決


韓國政府開放四家互相競爭
而台灣政府一直保護裕隆

https://read01.com/2xNGA3.html#.WetwNjBx1Pa

韓國政府曾嘗試過「單一化」的方式,試圖讓一家企業負責全部的汽車生產,
以達到規模效應。但效果卻並不理想,由於單一企業獨霸市場,很快就出現了不進行研發,
完全倚賴外國進口產品的再加工。


於是從1967年開始,韓國政府擴大汽車生產企業的牌照發放,

才出現了現代汽車、起亞汽車。



http://auto.big5.anhuinews.com/system/2015/01/20/006660350.shtml

在韓國,迄今已向汽車工業投入資金350億美元。
為了使汽車工業繼續向前發展,
韓國政府已明令汽車生產企業可將銷售額的5%用作技術開發資金


韓國政府其實沒有多保護自己的汽車產業

只要車廠沒績效,政府會立刻介入讓大吃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韓國汽車工業

1997年,韓國汽車工業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韓國由危機前的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下滑到第八位。
為走出危機,韓國汽車業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調整。
1999年,現代汽車收購了起亞汽車成立了現代-起亞汽車集團;
大宇汽車收購了雙龍汽車,合併了大宇國民車,但由於無法擺脫財政困境,最終被美國通用汽車收購;
1999年,雙龍汽車從大宇分離出來後,5年後被中國上海汽車集團收購;
三星汽車在2000年被雷諾汽車收購,成立了雷諾三星汽車。


照韓國政府做法,烙賽的車廠是直接賣掉,賣給外國人也無所謂
照韓國政府做法,我們囚牌不是賣外國人就是要被和泰併購的

Luxgen萬一沒成功,對台灣的汽車自主品牌,是有一點打擊,以後很難再有第2例。

應該要鼓勵來代替責難,不管如何,人家可是自掏腰包、自燒鈔票在玩的。

如果還有心繼續,短期又沒有新車,應該先降價開始,拉高市佔率。

從M7、U6、S5開始,還是有機會的。

LUXGEN加油。

strong1210 wrote:
Luxgen萬一沒成功,對台灣的汽車自主品牌,是有一點打擊,以後很難再有第2例。
應該要鼓勵來代替責難,不管如何,人家可是自掏腰包、自燒鈔票在玩的
如果還有心繼續,短期又沒有新車,應該先降價開始,拉高市佔率。
從M7、U6、S5開始,還是有機會的。
LUXGEN加油。


燒鈔票是有的



燒了一百八十幾億

錢是哪來的?

當然是台灣人身上來的,再拿一百八十億去大陸燒

燒得乾乾淨淨一毛都沒匯回來




話說裕隆給華創車電開發設計費,為什麼會給到人家帳面價值變負的?

當年趙鐵頭成立中鋼後
要一併發展汽車工業
那時的韓國還在摸索中
台灣還保有一些戰後補給潮的資源可發展
但硬是被裕隆這個拉機擋下來
想要獨大台灣汽車工業
結果
搞出今天這後段班成績單
別說延畢
大概是直接被市場退學了吧
我是車主,納智捷收不收攤都不在乎,沒原廠車壞外面修就好,不能修就報廢,沒什麼的。
沒了納廠怕是你人生變無聊吧。

22october wrote:
LUXGEN銷售量...(恕刪)
靠集團旗下其他的子公司來養
養到撐不住了頂多就來個組織重整,把領很多的管理職處理掉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l6632154j wrote:
如果同樣的價格,買進...(恕刪)

就是價錢的問題,消費者覺得同樣的價錢有更好的選擇,早期賣得好確實是被配備迷惑的,賣了一波大家都醒了,消費者重新定義納智捷的價值

schwallbe wrote:
燒了一百八十幾億

錢是哪來的?

當然是台灣人身上來的,再拿一百八十億去大陸燒

燒得乾乾淨淨一毛都沒匯回來(恕刪)


誠心請教, 一百八十幾億是台灣人身上來的
意思是裕隆賣台灣人汽車賺的錢, 或是台灣人繳的稅?
資料出處為何?
妥善率? 基本的東西做不好還想當高級車賣,又不是做先鋒的純電車,

別人的零件拿來抄都抄不起來,偏偏自以為聰明設計那什麼爛零件來用,

新車半年進場大修,我還真不知道現在哪個廠的車敢這樣搞?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