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tank wrote:
去爬個文看看,那些公司,一開始就是做出口或幫國外車廠代工的嗎??
如果當初不是政府保護國產車產業,
讓他們可以從這些「被保護」的車廠手上取得訂單,
磨鍊技術、累積經驗,用國產車訂單撐過國外車廠3~5年沒有訂單的「認證期」,
他們會有今天可以做國外大廠的生意??
今天你認為不爭氣的國產車還是一直在持續在做這些事,
為什麼,因為有能力的廠商可以做出好的零件用比較高的價格賣給賓士、BMW等,
可是國產車廠用不起,只好去買其他技術比較差一點的「次級」小廠,
那天這些「次級」小廠又長大了,有能力做賓士、BMW的生意,
你認為那些「爛國產車廠」又要再找新的小工廠重新培養....(恕刪)
講得如此斬釘截鐵,如果您是業內人士,方便透露一些內幕嗎?
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都有練功的階段,存活下來的零件廠越做越大,國產車廠呢?關鍵技術在哪裡?尤其是主流車廠已經逐步停止內燃機的研發了。
既然自栩為龍頭企業,該做的事有做嗎?一部分人喜歡拿台積電來比較,那我們就來比呀,人才養成、專利布局,有做嗎?最近華創車電上了新聞版面,據說是做整車研發的,而華擎機械好像都沒聲音了,感覺上就是默默地在做沙灘車而已...
說什麼零件廠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給國外車廠,於是國內車廠買不起,你的訂購量那麼少,我怎麼把價格壓低給你呢?不然再去找立法委員嘛,立個國產車條款去限制零件廠的售價囉~
我進步了、你沒進步,卻來怪我賣太貴?
然後,又要講經濟規模嗎?這是陳年往事了,當年就有人提出大汽車廠的計畫,可是沒有辦法執行,這可不是酸民造成的喔~
再說,國內的規模如果不夠大,你可以外銷阿!如果你的產品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