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以國家的資源發展台灣汽車產業

可惜三陽越南汽車收起來了,但是服務體系還留在越南,聽說第一批T880小貨車里程數幾乎都超過百萬公里,引擎卻還活的好好的,車體是大陸製的似乎無法跟上引擎的耐久性,生鏽磨損,漸漸的我想SYM的小貨車在越南就自然消失了吧!可惜呀!

SPITFIRE02 wrote:
記得艾科卡曾在“反敗...(恕刪)
可以投資引擎工廠,不一定汽車引擎,最快速可以得到技術就是合資(現代重工就是如此)
以臺灣的量其實可以發展小型引擎3-5種,中型引擎2-3種.大型卡車引擎1-2種
由國家提供人材(可與中科/工研./中鋼合作)
一定要全國營才不會有第二個像車測中心一樣(政府徵地出錢結果變小股東)
專利不可100%賣出或拿去大陸生產,L牌M牌就是在臺灣研發引擎拿去大陸生產
勁揚丫德哥
材料工程不強的國家,

產品耐用度差,

根本別想搞汽車工業.
直接做電動車好了

不需要引擎 只要馬達 零件又縮減到1000個

可惜

又沒電池技術 更沒寫電池管理軟體人才
台灣要發展汽車工業的重點是在電動車
油車的關鍵原件 引擎 變速箱 的技術
其他國家領先台灣太多了 別人都跑50公里了台灣才站在起跑線上
能追的程度很有限 還不說你在跑時別人也在跑

反觀電動車
多數國家也才剛起步 台灣沒落後太多
機械結構上也比油車簡單
關鍵在於電池
快充速度 電池容量效率
不過這技術也太新且剛起步
造成成品跟現在習慣油車的消費者
有期望上的落差

是說最該發展電池技術的公司
我覺得不是車商 而是中油
通路已經有了 用油比例減少是個驅勢
中油應該把握開車沒能源就往加油站跑的這習慣
這樣依然能獨佔這能源市場經濟

在這過渡期 油電車是讓汽車公司拖時間的好方案

SPITFIRE02 wrote:
記得艾科卡曾在“反...(恕刪)



台語說: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



中國之所以強盛,來自於極大的內需市場,讓它有條件談判
台灣只有不到2400萬人口
就算所有開車族群每四年換一部車,也是一個小型市場
能有組裝廠就是政府補助了
嚴凱泰肯定是瘋了一半才會搞Luxgen
正常的那一半放眼中國市場
無奈事與願違

國艦國造基本上是笑話
IDF 能弄出來已經是萬幸了
當時的人才多半是小蔣留下來的資產
換成現在,執政者跟旁邊的人貪都來不及了,還人才勒

拿政府資源補助我可以接受
但如果想打造品牌
先看看tesla賠多少了
smallcatmm wrote:
引擎車就不用了,已經沒什麼可以跟別人競爭,也爭不過呀,直接發展電動車吧!


我也覺得直攻電動車比較有機會
引擎當然做得出來~只是做得出來 外面做得很好的已經太多了
歐美日一大堆對手
而且世界上越來越多在喊什麼2030禁燃油車
到時候燃油車市場空間又更小了
阿斗車 wrote:
開放陸車進口 大家...(恕刪)



中国當前為台灣首要敵對國,你認為在國防戰略上及經濟戰略上可能引進敵方的經濟物資?
何況不同關稅領域,阿六仔的市場價格=進口方賣價?
你的想法太天真無敵可愛了,真的...


全民公敵兼兩岸天敵 wrote:
toyota畢竟是..

日本的2億人口你覺得他會要多少車廠才會夠他們國民使用,7家國際級的車廠
.(恕刪)


日本人口只有1.2億
對比台灣的2400萬
台灣可以養活一家
可是要靠這種含金湯尺的
阿婆生小孩比較快
地球是平的 大家有機會

照你這樣說台灣內需市場小 所以 手機也不用研發了 筆電也不用研發了 台積電也不用研發了 不用賣了 ??


做得起來的大車廠還不都靠國際市場衝量

美國德國日本大陸韓國有哪個車廠只靠自己的國內市場維持生存的

做不下去的就是倒閉(SAAB/蓮花/MG/ROVER)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