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LUXGEN的扭力樑一定比獨立懸吊差嗎?

簧下質量是甚麼?若以此標準,LUXGEN的扭力樑不但避震效果很差還很重~對岸車評都講出"上世紀80年代貨車底盤水準的工藝..."如果硬梆梆就是性能好,那輕量化、多連桿...的設計,豈不是白癡?!內行看門道,外行看唬爛報...扭力梁若輕量化,那也是優點一個,最少簡單、便宜,但LUXGEN的粗壯的扭力樑...真的是上不了台面。
獨立懸吊比較能夠兼顧舒適性與操控性,可做的調教變化也比較多,但成本高(要修的時候也是)
配備獨立懸吊但開起來像屎一樣的車也是有,獨立懸吊並不是神話

非獨立懸吊要有好的操控性,必須犧牲很多的舒適性
要做到像獨立懸吊一樣舒適,難
可是不影響車室空間、成本低,而且除了避震器彈簧以外幾乎沒有東西要更換維修的

我並不覺得非獨立懸吊就一定不好,要看開的人喜不喜歡車廠做的設定

hkteng wrote:
簧下質量是甚麼?若...(恕刪)


看了以上許多先進的回覆,我覺得客觀上來說,應是適用標的的不同而已
本質上沒有絕對的良莠、好壞之分

但如果我的S5可以用上多連桿獨立懸吊系統,那當然是更好,
畢竟目前平路的碎震感真的不太舒服,尤其是有載人的時候!

我發這主題只是想知道,若我的S5能搭載獨立懸吊是不是會更好
但並沒有要雙方擁護者彼此攻擊之意阿...

您可以參考Bimmer大大的回覆,我認為是最客觀的!
其實簡單講,原廠馬三(後獨立懸吊)對上 改裝強化賽道版ALTIS(假設有) 去賽道跑,ALTIS的操控一定是優於馬三的,所以可以想像很多原廠後非獨立懸吊的車款,也可以透過強化的方式讓非獨立的操控變好,只是原廠出廠設定不同而已。

至於非獨立跟獨立先天上還是有差別,包含路感、後座晃動感等等的,當然是可以透過強化去將缺點改掉,只是費不費工而已。

假設ALTIS目標就是舒適大空間,車廠一開始就不會往後非獨立懸吊去選擇,相反,馬三可能當初就以操控為主去開發,就直接採用獨立懸吊,納智捷車款想要空間&操控兼顧,所以選擇非獨立然後強化,也沒什麼不好。

其實我個人覺得後座滿載的時候非獨立開起來比獨立穩..

e1299129 wrote:
其實簡單講,原廠馬三(後獨立懸吊)對上 改裝強化賽道版ALTIS(假設有) 去賽道跑,ALTIS的操控一定是優於馬三的,所以可以想像很多原廠後非獨立懸吊的車款,也可以透過強化的方式讓非獨立的操控變好,只是原廠出廠設定不同而已。

至於非獨立跟獨立先天上還是有差別,包含路感、後座晃動感等等的,當然是可以透過強化去將缺點改掉,只是費不費工而已。

假設ALTIS目標就是舒適大空間,車廠一開始就不會往後非獨立懸吊去選擇,相反,馬三可能當初就以操控為主去開發,就直接採用獨立懸吊,納智捷車款想要空間&操控兼顧,所以選擇非獨立然後強化,也沒什麼不好。

其實我個人覺得後座滿載的時候非獨立開起來比獨立穩..


感謝大大的回覆!
所以用上獨立懸吊真的會占用很多的空間嗎?
這會不會就是馬3後座腿部空間窄小的根本原因呢?因為車子看起來不小阿,當初試車時就覺得很奇怪
我是U6-GT的新車主,在選擇U6前也對他後懸吊選用扭力桿拖曳臂感到可惜,確實多連桿不論是舒適性跟操控性都是比扭力桿拖曳臂來的優,這是無庸置疑的~後來之所以還是選擇買U6因為評估過自身開車用車的條件,覺得即使是扭力樑的懸吊,若調教的好都是夠我自身開車使用了,在這樣的前題下又能加大行李箱置物空間跟後續維修保養較低(針對懸吊系統而論)等等額外優點,所以我還是決定買了U6~當然如果U6的後懸吊一推出就是使用多連桿,相信會讓人更愛他的。
可是,U6受限於造型設計,行李箱空間可不理想,實際可利用空間可以說是排後段的。

aikenlin wrote:
又能加大行李箱置物空間...(恕刪)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誰可以解釋一下,為何Peugeot 208 GTi
這種懸吊那麼強!

還有雷諾 CLIO 也是莫名其妙啊!

而且納智捷跟法系車廠有很多關聯呀
其實買車每個人切入的角度都不同,舉例來說:行李箱空間以新版CRV來論一定比U6表現來的好,但CRV屁股突兀的造型我個人是不喜歡的,但是會買CRV的人就喜歡他的造型加上又有行李箱大空間。多元化的車市就是提供消費者多元的選擇,從預算、使用人數、安全性、車型、馬力、操控性、妥善率、維護成本...等多層面去比較出適合自己的車,沒什麼好壞之別,只有合適不合適自己的問題。

nicnick0613 wrote:
感謝大大的回覆!所...(恕刪)

MAZDA3後座空間小是因為車頭太長

引擎室空間蠻多的!!

如果你看過CIVIC 8的引擎室應該就能了解了

短車頭引擎室塞滿滿!!

車廠為了外觀該犧牲的地方還是要犧牲

------------------------------------------
至於懸吊部分我兩台車都獨立懸吊一台雙A臂一台多連桿

唯有速度達到扣牌標準以上在變換車道時就知道差異(上面那兩台給我的感覺還蠻穩的)

沒有開過扭力樑的車...所以不參於討論!!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