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了看災情也大約都是電系的問題講真的這都只是小事情而已,原廠應該都會幫你修到好=_=煞車制動失靈、引擎變速箱故障、氣囊不會爆這些才是大事情...像我家的賓士四年壞兩次變速箱,修一次要價20幾萬,這才氣人吧
同樣的價錢,甚至在貼一點錢,可以買進口系列的品牌。對於裕隆自創品牌"納智捷"我個人倒是抱著不太理想的心態...不能說車爛,但是就因為他的電腦配備多到很誇張!維修不易...新品牌..就這樣吧!花錢買經驗..
Jasper888 wrote:文字誇張一些雖然無法...(恕刪) 若是坑自家人的品牌 我也無法認同如果國產車當進口車賣 唉感覺不成熟的技術 配給你很多電子配備來拱價格(電子的東西越多 出包率提升 維修更換又麻煩過保費用貴)但行銷手法不錯...配備感覺齊全 很高級 於是就變名牌車了聽說當初就是有人 官商勾結 逼走某電動車業在台灣的發展可能所以我無法把這牌當本土車來支持 害台灣車(產)業沒有競爭力的元兇之一轉1.宇昌生技愛滋新藥拿到美國 FDA 藥證,結果因為去年宇昌案,KMT為了勝選蔡正元罵何大一是深綠三七仔這個世界級的新藥現在變成在中國生產..........● 這兩年紅到翻天的 TESLA 電動車當年本來要以台灣做為生產基地結果裕隆跟國民黨當時的經濟部長尹啟銘一起把TESLA逼走現在TESLA 在加拿大生產上禮拜開始在中國販售● 當年以趙耀東為首的中鋼集團要和日本Toyota合作要在現在中科三期的土地合作設立Toyota 設計中心但是裕隆集團動用一切強大的政商關係阻止日本豐田來台」2.最近報章雜誌電子媒體主流新聞股市分析都會經常提到這個關鍵字“特斯拉Tesla“ 。包括愛車同好們愛逛的U-CAR網站最近也實車拍攝撰寫了一臺貿易商進口的Model S的文章。然後又看著對岸火爆的熱烈討論關於Tesla電動車開賣交車的新聞,不免注意到為何原廠對台灣這邊都沒有任何動作?當然你會說台灣市場太小人家看不上眼。那800萬人口的香港為何在熱賣的Model S推出前已經慘淡經營賣了兩年的 Roadster ?所以看來市場大小並不是Tesla 原廠感興趣的地方,開拓新藍海讓消費者接受電動車才是原廠感興趣的。另一方面看我們的政府環保部門也積極投入經費,建制充電站,試運行低碳之旅如:日月潭低碳之旅、新北市低碳之旅, 台中Nissan Leaf 電動公務車。無不想要透過公部門帶動民間的投入及消費。我不說你可能也不會注意到其實全台灣目前已經建置好300多座充電樁。光大台北地區充電樁就有100多座,也就是說你出遊要充電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是另外一點相當可惜的是那些充電樁都是蚊子充電樁,它們永遠等不到有電動車來用它。因為經過瞭解一來目前國內國產的電動車加上進口的Nissan Leaf 可行駛里程數讓人看了捏把冷汗大約只有160km左右。有誰會花了幾百萬買了一臺開車上路只能當作上班通勤的交通工具,當然是希望偶爾出遊來趟合歡山或是墾丁之旅時可以派上用場。好不容易出現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Tesla (可行駛里程最高450km),正常人一天開個300公里就已經腰痠背疼了。但是卻卡在我們的鎖國心態想要先保護我們的幼稚電動車產業(如裕隆電動車),居然訂一個針對純電動車貨物稅減半部分只接受個人進口的規定。公司機關大量進口無法減半,但是卻針對油電混合的汽車不在此設限範圍內(應該是台灣頭很大有特別關心過)。這是哪門子的規定啊?為何油電混合車可減半完全無污染的電動車卻不行?政府的這條法規不就是為了鼓勵大家購買省油環保車而設的嗎?為何獨厚油電混合車呢?難道人家對岸就沒有幼稚產業(比亞迪電動車)嗎?都什麼年代了還在搞這種鎖國政策,其實小弟也買不起訂價超過台幣500萬的Tesla。但是聽說過一陣子要出平價版的Model S(可行駛320km)。但是就是看到別人還有美美地展示間可以逛為何我就不行憤憤不平(Tesla已經在21個國家銷售)。至少你要敞開大門歡迎人家 不要用這些小動作限制一堆。希望這篇月經文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對那些鎖國心態的立法諸公施壓。3.全盛期, Tesla 特斯拉電動車有二五%的零組件來自台灣Tesla 特斯拉向台灣政府借錢補助,得不到我國政府的補助只好向美國政府借錢,想拿補助,就要把產線移回美國,創造就業機會。特斯拉收起龜山的工廠,供應鏈沒了結果台灣政府那時補助裕隆電動車,好像五十億,錢花完了,裕隆卻說要發展油電車Tesla 特斯拉前幾年也加利息還完了向美國政府借錢款可惜當初可能在台灣有生產線可能發展一個生產特斯拉為主的城市外銷東亞國產的特斯拉電動車也會比美國產的便宜許多但現在沒了以後生產的便宜款的特斯拉電動車,台灣買到時間也會很晚4.重點在"受到國家保護的那間車廠"很多事情絕對不像表面看到的簡單
車上電路會秀豆很多都是加裝防盜((電線沒包好塔鐵...或是點煙器接太多接頭照成過載((保險絲gg保養時其實比較見意車主在場看反正也可以多多了解到底換了什麼用了什麼如果項目太多會比較見意留車畢竟車廠不是只修一台車...
akiyasu91 wrote:2.最近報章雜誌電子媒體主流新聞股市分析都會經常提到這個關鍵字“特斯拉Tesla“ 。包括愛車同好們愛逛的U-CAR網站最近也實車拍攝撰寫了一臺貿易商進口的Model S的文章。 為何天下雜誌寫的內容跟你說的差很多,受訪的廠商也有說出他們的憂慮,Tesla追求便宜的供應商,也需要錢,如果可以由市場募資,為何美國政府說要補助,請回美國,就回去了。我國可能提供比美國更優惠的補助嗎?真的是裕隆從中作梗嗎?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