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更新) 不同級距不能放在一起比啦!

id1773567 wrote:
一台很貴的toyot...(恕刪)



+1,一針見血

幾年前去泰國出差,當地售服就是開著掛Toyota logo的車來接我,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RX350的外表,logo 是Toyota

bcn2718 wrote:
開個2000公里,你...(恕刪)


是嗎?我的cefiro開2萬公里還沒有甚麼聲音(連引擎聲都很難聽到)
到是開了20萬公里才2266.

atenza.ken wrote:
認同+1...(恕刪)


超認同 +1

指重視外觀 不注重內在....的確無法跟人比.....
當 2頓的Lexgen SUV (結構鋼性 over 20,000 NM/degree,,BMW X5 is 29000) 以時速 120 Km
無煞車從後側撞上 Lexus RX350(結構鋼性 under 5,000 NM/degree)==
The result is : Lexgen SUV 引擎 直接 撞到 Lexus RX350 駕駛坐,,, Lexgen SUV - ABCD柱變
形不大 ,,,Lexgen SUV 車主開車門下車,,


當 Lexus RX350(結構鋼性 under 5,000 NM/degree) 以時速 120 Km 無煞車
從後側撞上2頓的Lexgen SUV (結構鋼性 over 20,000 NM/degree,,BMW X5 is 29,000 )==
The result is : Lexus RX350 引擎 直接 撞到 Lexus RX350 駕駛坐,,, Lexgen SUV - CD柱變
形不大 ,Lexus RX350 引擎 直接 撞到Lexgen SUV 後行李箱至Lexgen SUV後輪主結構鋼樑處 ,,
Lexgen SUV 車主開車門下車,,


通常車測機構 評定安全的方式 是以 正常人反應並緊急煞車 約略(1800公斤 x 時速50 KM) 的慣性力去做為最基本的要求,,安全汽囊&安全帶此時發揮作用,,,避免人的頭部及胸部應為位移被變形的車體撞擊...

所以 BMW X5 and W牌 Tourage 結構鋼性 over 25,000 & 30,000..

所以 汗馬 結構鋼性 over 40,000..


期盼下一部" Taiwan SUV"可以挑戰BMW X5.......

Andreewchen wrote:
當 2頓的Lexgen SUV (結構鋼性 over 20,000 NM/degree,,BMW X5 is 29000) 以時速 120 Km


回去唸唸高中物理再來唄

Torque

Torque has dimensions of force times distance. Official SI literature suggests using the unit newton metre (N·m) or the unit joule per radian.[7] The unit newton metre is properly denoted N·m or N m.

搞清楚NM/degree是什麼,再來說這些事吧。
Dear BeeBee,

個人認為 :

汽車結構鋼性 由 A.車子大樑 (70-80%) & B.車體板金(30-20%) 設計 所組成

A.車子大樑 = a.井字形大樑(底盤)+b.井字(底盤口 ,ABCD點) ABCD柱樑+c.車頂樑 +d.引擎防火牆樑+e.後輪CD柱構面樑 所組成 ...

Andreewchen wrote:
個人認為 :



汽車結構鋼性 由 A.車子大樑 (70-80%) & B.車體板金(30-20%) 設計 所組成



A.車子大樑 = a.井字形大樑(底盤)+b.井字(底盤口 ,ABCD點) ABCD柱樑+c.車頂樑 +d.引擎防火牆樑+e.後輪CD柱構面樑 所組成 ...


然後咧,這跟扭轉剛性有何關係?

順帶一提,你想要一台車在與其他車輛對撞時車體保持良好,乘員粉身碎骨嗎?

要是真如您想像的愈強愈好,那車體幹嘛設計潰縮區,車輛碰撞是一門關於能量吸收的學問。
Please check....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orumid=3648

車體剛性(torsional rigidity)本身的定義在是很清楚的,

他指的是把車子的左前方 跟右後方(或右前跟左後)先固定住,然後從其中一個角落出力直到車體產生1度的扭曲,這個測試得到的數值叫做車體剛性。



意思是當車體剛性越大,當撞擊時車體會產生扭曲來吸收越大的 "撞擊慣性力"

Andreewchen wrote:
Please check....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orumid=3648



車體剛性(torsional rigidity)本身的定義在是很清楚的,



他指的是把車子的左前方 跟右後方(或右前跟左後)先固定住,然後從其中一個角落出力直到車體產生1度的扭曲,這個測試得到的數值叫做車體剛性。







意思是當車體剛性越大,當撞擊時車體會產生扭曲來吸收越大的 "撞擊慣性力"




真的不知要怎麼說了,就假設你真的不知道吧,或者高中物理課本不見了。

剛性也就是所謂的Stiffness 或者 Rigidity。
拿一個紙箱子來做解釋好了,如果在箱子的前後施以相同方向的力量把箱子折彎,單位力量所造成的變形叫做bending stiffness,單位是NT/m。這個值代表箱子被折彎的難易度。(彎曲剛性)
要是照你說的(或是u-car說的)在左前&右後施力(這時候是施以一個力矩)然後去量單位力矩所造成的角變形,這個叫做Torsional stiffness,單位是NT-m/degree。這個值代表箱子被扭轉的難易度。(扭轉剛性)

回到您說的前撞或後撞,您認為它們的受力模式會跟上面說的Torsional Stiffness有關嗎?

而Torsional Stiffness在車輛上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並不是如你想像的那樣。前面有網友說了,跟操控性比較有關。

真的有興趣的話,去google一下torsional stiffness, monocoque, Ladder frame吧,有些越野需求的車反而不想要torsional stiffness這麼高滴。
回到對撞的問題,相信我,如果你開的是一台monocoque的sedan,你絕對不會想要去撞早期的Pajero,牛頭牌Innova,三菱的Zinger這類Ladder frame的車,它們的torsional stiffness可都是比您的monocoque sedan低很多喔。
marcvip wrote:
+1,一針見血
幾年前去泰國出差,當地售服就是開著掛Toyota logo的車來接我,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RX350的外表,logo 是Toyota...(恕刪)


閣下看到的應該是第二代的RX 第二代RX在日本有掛Toyota的Mark 名叫 HARRIER 

而 LEXUS在日本 2005年第三季就獨立分開
因此2005年後所發表的車款 在日本已經不會同時有TOYOTA的Mark 又有 LEXUS的Mark

目前第三代RX 在日本就看不到掛Toyota的Mark 只掛 LEXUS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