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我對 luxgen mpv 幾項批評~~煩請理性討論勿嘴砲(10/24補貼電動門照片)

itrs wrote:
一個好的設計應該要以滿足90%的使用者為目標,如果需要使用者調整使用方式來配合,那就是一個不好的設計!所以我對那個儀表板的設計,其實是很不滿意的~

您駕駛過1980年代之義大利車嗎?
我看了超過20年的某汽車雜誌車評,「早年」均指稱如Alfa Romeo、Lancia之流
其駕駛姿勢皆有「手長腳短」之憾,這並不符合台灣「一般」駕駛者之姿勢
Alfa Sprint、Alfa 33,鑰匙均是從方向盤「左邊」插入後,用「左手」發動車輛
愛這種車的車迷,就會習慣這樣之鑰匙插入方式,習慣這樣的駕駛姿勢。
但不喜歡的人,是不會去買這樣「難搞」的車。
不過,我認為愛這種車之人 ,一樣會開得很高興。但以上車款可以說這些設計您所謂之「不好之設計」嗎?
Afista應該都不會有意見的,他們只會擔心這些車的水溫、冷氣是否不會出狀況,車子是否跑得比別人快...這些問題而已
所以藉由調整駕駛座椅、方向盤等找到「適合」之駕駛姿勢,本人竊以為應屬合理之舉。

itrs wrote:
我好奇的是之前開SAAB在低轉行駛的時候不會出現這種動力忽大忽小的問題....(該說是turbo lag嗎?)
可是lexgen7 在2500轉上下的動力曲線是非常Steep的....(抱歉找不到適當地形容詞)
所以才會出現踩不踩油門都尷尬的狀況....想請問您這是跟洩壓方式有關嗎?


至於您說之狀況,以我粗淺之見解,渦輪增壓車而言,無論汽油或柴油之渦輪增壓車
不止渦輪開啟之轉速時機,工程師在安排自排變速箱之齒輪比是否能與引擎輸出搭配,亦是相當重要之課題
這也是為何傳統行星式齒輪變速箱檔位「愈作愈多」之故
因為檔位多,工程師在安排變速箱檔位切換時機,更有揮灑之空間

Lexus LS-460剛上市時,有些歐洲車評認為,M-Benz「七速自排」已經上開行星式齒輪自排變速箱之設計極限
到底「有無必要」再多一檔位成「八速自排」?還是這僅是Lexus以這為銷售「噱頭」?
結果今年BMW新7系列,一樣搭配由ZF所提供之「八速自排」,且新引擎740i、730d,均是渦輪增壓車款
您可以去試開看看,應該就可以瞭解為何檔位愈作愈多之故
也許我認為這部Luxgen Turbo車款應該搭配「六速自排」會比較無您所稱之「Steep」狀態產生

但基於「成本」考量,「五速自排」我倒認為,以這部車之售價來說,該公司已經具相當誠意
君不見T牌新年式之二代W車「依然」使用「四速自排」被批評之聲浪
目前已經將近2010年,自排變速箱,我認為「五速自排」或「CVT」方式應為自排車之「標準配備」

懷舊有益身心健康、80年代永遠不死...
haha717 wrote:
那你一個人就代表那9...(恕刪)


我記得同學老哥的Volvo 850 T-5,有附「渦輪增壓磅數表」
好同事的Alfa Romeo 159 1.9 JTDM,亦有附「渦輪增壓表」
「1992年」即上市之Alfa Romeo 155儀表板內就附有「機油溫度」與「機油壓力」二表
(但我不明白,為何1998年上市之Alfa Romeo156取消上開二樣監控儀表?)
懷舊有益身心健康、80年代永遠不死...
Lin-Lemon wrote:
我記得同學老哥的Vo...(恕刪)

有附壓力表跟你所說需付的3.4種表(把「增壓磅數表」、「機油壓力表」、「機油溫度表」都要附上。甚至連「變速箱油溫度表」都要附上,)差很大吧?

附上golf iv 1.8t儀表板

tiguan

何況訴求不同,(跑車化跟家庭式車)當然有附是很好
tiguan


我是沒開過啦,不過由圖上看來應該都不答你的標準吧
ivanshih12 wrote:
想必這位大大 也是納智捷的擁護者
我的發表純屬個人想法囉
中華威利卡...哈
也不錯呀
至少比起新廠牌
它來的保險多了


引擎是同一間做的,你覺得會有差嗎?新牌子!?這不過是老嚴把裕隆集團的人拉出來做而已,裕隆中華的保修通路多到不行,不曉得你在寫這些跟Luxgen有啥關係...
沒有一部車是完美的,尤其是第一部自行開發的車子,

身為台灣人,我們當然應該給予很大的掌聲,感謝那些默默為台灣付出的人,

要踏出第一步真的不容易,而嚴董的第一步就差不多有七八十分的水準,甚至更高,

真的是很不容易。

但是,在給了很多掌聲之後,我們就該冷靜下來思考,畢竟它還不是一百分,

就還有努力的空間,就需要大家來一起努力找出問題,然後改進,

而不是一昧的只給予掌聲,太多掌聲而沒有批評,很容易讓嚴董陷入自滿的地步,

而阻饒了未來進步的空間。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也許甲覺得坐椅硬好,但是乙未必認為,這就是進步的空間,

怎麼在甲跟乙之間取得平衡,甚至都滿意,就可以讓這台車更進步,而不是說服甲座椅

軟一點好,或說服乙座椅硬一點好。

有批評就會有進步,大家一起找出它的缺點,讓他可以往一百分更進一步。

Risk production 跟 mass production 不一樣,大家一起努力的用,努力的找出問題,

期待他越來越好,越來越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為台灣爭光。
Lin-Lemon wrote:

我記得同學老哥的Volvo 850 T-5,有附「渦輪增壓磅數表」
好同事的Alfa Romeo 159 1.9 JTDM,亦有附「渦輪增壓表」
「1992年」即上市之Alfa Romeo 155儀表板內就附有「機油溫度」與「機油壓力」二表
(但我不明白,為何1998年上市之Alfa Romeo156取消上開二樣監控儀表?)


大部份的“原廠”增壓表是假的。

只不過是讀取了MAF 感應器回報的進氣量 “換算” 成壓力。

我的 Eclipse GSX 也有一個增壓表﹐後來被我改 ECU 變成了其他用途﹕ 防盜﹐點火正時顯示﹐離合器放開前最高轉速設定顯示 (比賽依照場地狀況調整用)

當然小弟也另外裝一個真的壓力表。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hhcherng wrote:
沒有一部車是完美的,...(恕刪)


不過有些評語有點怪,例如椅子太硬支撐性差,應該要弄軟一點,事實上支撐性好的椅子都很硬,沒有軟又支撐性好的,因為軟就是等於沒支撐性,還有人嫌後行李箱下緣縫很大,最好你是能找到一台縫不大的給我看,那是設計上就是要留縫當作緩衝,每台車都是一樣的,批評不是問題,問題是不懂還瞎扯就有點誇張。
Pachilla wrote:
大部份的“原廠”增壓表是假的。
只不過是讀取了MAF 感應器回報的進氣量 “換算” 成壓力。


一般而言渦輪車會有兩組壓力感知器,一個給增壓前的負壓,一個給增壓後的正壓,比較先進的設計,會把壓力與溫度感知器做在一起,你說進氣量用算的,這個我絕對同意,目前只有日系車仍然保留,流量感知器這古董,不過進氣壓力可不是用算的,那是真的有感應器在感應。
haha717 wrote:
有附壓力表跟你所說需...(恕刪)


觀您之署名,我猜您也應該是樂觀之人,所以哈哈「haha」,是吧?

世界上沒有一部車是符合「所有人」之需求
因此才有改裝套件出現
就儀表而言,市面上有Defi、VDO....等等
當然我買車時,車廠能竭盡所能符合我的需求最好
不過「一樣米養百種人」,這是不可能的,如同我所開的車若是不降低車身,我是不甘願的
即便歐洲車的原廠避震器之設定已屬上乘,我一樣降低車身的

車廠沒給我我想要的配件、套件等,我就自己改裝啊
如同音響、喇叭、排氣管、煞車....等等

您圖示之VW車款,如果是我的車者,我一定會「加裝」我想要的套件,盡量達到我的需求
這樣回答您滿意嗎?

我想說的是,如果要用「顯微鏡」檢視Luxgen
請這些人以相同的標準,去檢驗他自己所開的車還有其他品牌的車輛
懷舊有益身心健康、80年代永遠不死...
Pachilla wrote:
小型渦輪本來就容易在低轉速啟動﹐個人見過最厲害的是 VW 的 1.8T 引擎﹐車子在倒車入庫﹐時速 5km/h 都可以聽到渦輪加壓...(恕刪)


1.8t原廠K03小渦輪超輕推,渦輪車車子一發動渦輪就跟著轉了,只是能不能達到正壓時機而已
負壓狀態放油門也會有洩壓聲是正常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