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h Coffee wrote:
PININFARINA在上海有分公司,地址就在上海的汽車生產重鎮,而且鴻海電動汽車未來的生產佈局就是在中國、美國和墨西哥,PININFARINA在義大利設計,中國組裝打樣有問題嗎?PININFARINA是設計公司,不是汽車工坊,你先去看他們的網站再來吹吧。
(1)
在中國、美國和墨西哥生產製造
還能叫“台灣國產電動車”摸!
(2)
唷~~~
等俺貼出了影片,你才來說PININFARINA
切記!PININFARINA在中國沒有車廠
中國自己的車廠名單如下:
吉利汽車、帝豪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紅旗汽車,北京汽
車,眾泰汽車,比亞迪汽車,東風汽車,寶駿汽車,力帆汽車,華泰汽車,東南汽車,
廣汽汽車.............
P.S.
Irish Coffee wrote:
.............
再來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台車是裝木箱的,底下結構是配合堆高機牙叉的,代表這輛車是裝貨櫃從國外(可能是大陸)運回來的。東風裕隆和東風納智捷早已經倒閉了,大陸富士康也沒有造車經驗,11月才向美國Lordstown Motors買下通用汽車舊廠,可以推測這輛電動車是大陸某車廠打造的。
chernann wrote:
(1)
在中國、美國和墨西哥生產製造
還能叫“台灣國產電動車”摸!
摸?是要摸什麼?Semi-Knock Down你應該也是要查Google才看得懂吧!
裕隆不就是擅長SKD,像是Tobe、東風引擎、ADVIA機車,到時候富士康賣零件和方案給裕隆,裕隆按照說明書組裝就好了,就像樂高玩具一樣簡單。不過可以搞到方向盤掉下來、引擎不熟悉台灣路況,真心建議裕隆去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你po那麽多職缺,哪個是裕隆或是納智捷招聘?

lucasntu wrote:
請問
納智捷有雇用研發人員嗎
納智捷的車從不改款
也沒在出新款車
只是原本車款降價改名繼續販售
這樣代表沒雇用研發人員啊
這樣人事成本應該比別家低
應該反映在價格上比別家便宜阿
大家說是不是?
一家車廠應該是不會沒有雇用研發人員
只是研發人員佔公司營運成本比重多寡
和研發方向來定義公司的類型
例如研發人員多是機械相關背景的
研發成本比重佔營業支出的10%
就造就了以引擎技術聞世的
"本田技研"
再來納智捷的車是有改款的
從U6 turbo到U6 turbo ECO Hyper
從U6 turbo ECO Hyper再到U6 GT
再從U6 GT到All new U6(URX)
納智捷的研發人員把心力都花在了拉皮上了
結果2014年的時候Luxgen U6 turbo
的入門款在當時只要73萬就可以入手
所以URX 就底盤、引擎的本質上來看就是U6 車系
最好還是改回叫All new U6 以正視聽
不要用這什麼URX 企圖讓消費者誤以為和
U6 無關係,身為在地車廠心思不要放在這種
行銷伎倆,把心思多多放在技術研發上
堂堂正正地用產品力來和消費者直球對決
建議Luxgen 快點把目前的URX 車系改為4款
售價調整到府合國人期待
URX 5人AR環景款:新台幣85萬元
URX 5+1樂活環景款:新台幣75萬元
URX 健康旗艦款:新台幣95萬元
URX 7人健康樂活款:新台幣85萬元
當初Luxgen高層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就冒然的去中國大陸建廠還設立研發中心
情勢的誤判和技術力的研發投入不足
導致十年後的今天全面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Luxgen當初應該先在台灣打好基礎取得台灣本島
市場份額的50%後再再進軍國際市場如北美市場或是歐洲市場。
不要好高䳱遠
消費者心中冀望的台灣國產汽車品牌
應該是努力提高在台灣本島的汽車設計技術投資
而不是把其他的營利收入全捐給對岸幫忙對岸
培養汽車工業設計人材
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