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納智捷已成眾自主品牌反面教材 太失敗

October22 wrote:




https:...(恕刪)

納智捷在2013進入俄羅斯,2014年就不堪虧損退場了,哪來什麼俄羅斯,已經被淘汰了。


納智捷現在唯一的海外市場只有一個,中國
一個全年銷量世界第一2500萬台以上的市場。
然後比在台灣賣的還差⋯


在台灣拿補助又被關稅保護數十年,結果爛泥扶不上牆。
yohocafe0124 wrote:
台灣車市,除Luxgen還能稱國產車,其他都是外來品牌

像Mazda直接進口了

依我的分類法,你還可以分出第三類嗎?


我比較好奇想問,除了歐洲品牌跟你講的Mazda,

還有那一些車是進口的,依您的高見路上除了納智捷,

其餘都是進口車今天讓我上了一課了 謝謝!!!


看看U5對岸賣多少? 國產品牌賣給台灣人又是賣多少?
沒實力又硬要賣得跟有好幾年歷史的品牌差不多的售價?
台灣國產車坑台灣人
說實話

光看M7的第三排就覺得納廠不夠用心

同樣7人座的車

納廠的第三排根本就是...

還有左側A住的死角

這我也不懂為何會如此之大

好幾次差點撞到人還好我都是慢慢轉彎

希望納廠真能好好加油

以現在消費者的需求真的不是要買拼裝車

是要買台安全、穩定、容易駕駛的車

性能車真的不是每個人要的!!!







meowmeowcgb wrote:
既然納智捷的生死門...(恕刪)


幸好我2010買了, 才知道這全部不是真的, 是阿共的陰謀
yohocafe0124 wrote:
回31樓,台灣車市...(恕刪)


針對"國產車"三個字,只要是在台灣本地生產的都叫國產車,不論品牌,不知您對這段敘述有沒異議?若哪天政府開放大陸整車進口,納廠若也在列的話,納智捷是否也就變成外來品牌?

若要討論保修費用,也不是國產車就一定都較便宜。要看車廠是否鎖料件,現在我不知道,但以前納廠是鎖料件的,所以保修費用有沒有因為納廠加入車市而降低?我個人是不這麼認為。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噗 我還以為薪資高低是與能力有關 現在又多了個信心是不?
我想其實你心裡也清楚 就算台灣企業每個都做到鴻海那麼大 台灣人薪資也不會提升啦
勞基法就擺在那裡 老闆會說我依法給薪資何錯之有?
所以就別拿這種不相干又本末倒置的原因來借題發揮
台灣的薪資門檻取決於資方和政府而不是台灣人支不支持自己產品
要馬跑得快應該是先給馬吃好吃飽 而不是馬要先跑得快才給馬吃好吃飽
不是台灣人媚外台灣才變弱 正是因為台灣弱所以台灣人才會媚外
弱國崇拜強國 這道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嗎?

Sung Pan wrote:
所以薪資普遍也符合身價啊!!

打打鍵盤偶而動動嘴是要領多少????

台灣人不媚外,只是對自己比較沒信心而已,

永遠認為只能做出次級品,薪水當然只剩下次級薪了

對自己都沒信心是想要領多高的薪水???(恕刪)
納智捷的外型和耐用度都達不到我的標準,所以不會考慮這品牌
我先修正,避免誤會

我指的是國產品牌

先前原本福斯規劃在台設廠,如依你的邏輯

也叫國產品牌嗎?

各日系國產車究竟有多少領組件是國產?

關鍵性的都是進口件

所以,台灣整車的實力目前也就是如此

在大陸也是比不過在地品牌

但,一個台灣企業發展自有品牌

大家以使用者觀點及經驗提出異議和質疑

促進車廠進步

或者,它倒了,台灣車市和汽車工業會更好

那我支持!?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