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鴨/living這類小車,因駕駛室搶引擎室空間,您注意一下此車的避震器固定螺絲,甚至被擠壓到貼近玻璃,要拆它還要拆飾板,然後極小的引擎室擠壓設備空間,引擎變速箱當然不能縮,只好縮轉向輪的轉動角度。關於輔助問題應該有幾個部分:(1)政府獎勵舊車換新與新能源車,這部分是不分廠牌。(2)政府由節稅方式獎勵廠商研發,這部分只有幾家有資格,也是最黑暗部分,詳如~商人愛捐醫院大樓還有認養分隔道行道,夠會玩這部分可以玩很大,花樣百出玩很多年,黑暗部分在那請自行爬文。(3)政府直接給錢輔助研發,也許金額不高,但這部分也沒幾家能拿,如牛頭這種廠是一毛錢都拿不到,汽機車代步車都有份,納牌老闆講得只是這個部分。(4)結合其他方案與節稅,讓廠商或活動採購國產的電動車,嘉義高鐵<>故宮接駁車就是這類,還有躺在電子廠地下室停車場電動車貌似也是這類,買車節稅買了不好用也有車。(5)建廠優惠...現在很夯,玩很大也很黑暗,拿了優惠土地蓋廠房,廠房完工貸了錢再向對岸跑,然後二邊優惠都一起賺,空空大大廠房可能只是倉庫...納廠老闆不怕優惠問題,他最怕是2020年二岸的新環規/排放/綠能車的銷售比,會搞到很多沒技術沒專利沒資源車廠,所以現在再抱怨啦~(油電車/插電車/電池產能/電池採購權/稀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