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您考慮電動車嗎?Luxgen預計2014年開始銷售電動車。

orangebear1006 wrote:
不用充電站辣每天通勤...(恕刪)


地下停車場設充電站嗎?
那社區的公電誰來買單呢?
就算社區每戶真的都換EV了
我開的多天天都要充電
你偶爾才會開車出門也久久才充一次電
那你願意跟我一樣繳相同的公電費嗎?

還有電動車在台灣根本也不環保阿
只是把污染都轉嫁到火力發電跟核能發電廠了吧
gti6 wrote:
地下停車場設充電站嗎...(恕刪)


那是沒納入汙染集中管控的概念

一來把發電的汙染集中在電廠端來處理效率較好(同時電廠得燃料>電力轉化效率較高),二來一般用車環境(市郊區)的空汙程度可以降低

這也是用電動車取代燃料車得主要理由之一,另外一點石化燃料有限,但發電方式百百種

eclair_lave wrote:
發電方式百百種 (恕刪)


沒錯,發電方式的確很多,但以目前的發電技術,各國在用電高峰期間的備載容量已經相當吃緊,如果再加上需要大量電力的ev車輛滿街跑的話,限電危機是可以預見的。

目前大多數的發電技術都有一些問題。
火力發電製造空氣污染就不用說了。
水力發電需要有豐富水源,而且會嚴重破壞流域生態。
風力發電需要有大量土地,以及長時間穩定的風源,風太大太小都無法發電,因此產出電力佔比重偏少。
核能發電(核分裂)因其廢棄物有極長久之危險性的副作用,先進各國都逐漸減少比重或不再興建新電廠。
地熱發電目前只有冰島因其先天環境有大量發展的成果,其他各地不是沒有,就是比重偏少
太陽能發電跟風力很像,不管是聚熱式或是光電轉換式,都需要大量土地,而且高緯度地區並不適合採用,晚上也無法發電(指光電轉換式。聚熱式可在晚上發電,但有其他潛在問題),發電量也不高。
潮汐發電量偏低,且需要有適當海岸環境配合。

當然,如果下一代的核能發電(氫原子核融合)或高效率(90%轉換效率)光電版等技術能開發成功,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這又回到與電池技術同樣的問題:沒錯,這技術在實驗室裡的確可行,但是還要多久才能讓大眾使用?以核融合為例,最接近商轉目標的托克馬克線圈技術已經走了超過10幾年,到現在才在開發第二代實驗爐,到正式商轉可能又要另外一個10年甚至20年。

現在純ev車發展,在關鍵技術尚未發展完成的情況下,很像當年保持捷發展油電車的狀況。如果消費者因某些先天缺點不買帳的話,好車可能不死,只是時機未到。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
當然,如果下一代的核能發電(氫原子核融合)或高效率(90%轉換效率)光電版等技術能開發成功,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這又回到與電池技術同樣的問題:沒錯,這技術在實驗室裡的確可行,但是還要多久才能讓大眾使用?以核融合為例,最接近商轉目標的托克馬克線圈技術已經走了超過10幾年,到現在才在開發第二代實驗爐,到正式商轉可能又要另外一個10年甚至20年。
...(恕刪)


目前有複合太陽能電池,效率可以達到30多%,不過即使到達100%,太陽能的電力,以汽車的表面積來算,最多是八支吹風機的電力,依舊不足以驅動汽車。

核融合並非只有馬克托馬,目前看到有三種形式,馬克托馬只是目前最多人採用的,但是馬克托馬需要的溫度過高,恐難以提昇效率。
hcpine76 wrote:
我們越來越重視我們所...(恕刪)

本想進來看看大家對於電動車的看法及評論的
但是一點進此篇
就被美麗的風景所吸引了
我也好想出去玩啊!!!!!
gladiator wrote:
核融合並非只有馬克托馬,目前看到有三種形式,馬 克托馬只是目前最多人採用的,但是馬克托馬需要的 溫度過高,恐難以提昇效率。


目前三種方式中(高能雷射激發、『甜甜圈線圈』跟z機器),有辦法也最有效率讓融合反應持續進行的就是甜甜圈跟高能雷射。
而且三種方法都需要大量的能量來觸動反應。
(甜甜圈拿來加熱電漿,高能雷射加熱與激發原子,而z機器則是巨量電流形成磁場,迫使燃料丸潰縮來進行壓縮。)

據我所知,目前後者還未觸發過融合反應,而甜甜圈則是產出的反應數量太少,所得能量與創造融合反應所需能量還無法打平。
(理論上來說,如果能觸發夠多的反應,讓電漿溫度恆定不下降,此時甜甜圈就僅需電力控制磁場與持續導入電漿即可,發電的效率會是三者間最好的。)

至於z機器,因其原理關係,除非拿來做武器或其它需瞬間極大能量的用途,否則個人後勢不看好,就更不用說拿來發電了。

這是因為目前z機器運作需要用到鎢為耗材,而且假設能做到完美的等比壓縮,所得到的能量會比較像炸彈,一次就全部迸發出來,而不是持續性的定量輸出。這一點對於發電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Z機器還有個問題是發動壓縮時會產生極為強大的震波,對硬體設備的耐用度來說,是無比嚴苛的考驗。

除非z機器有辦法改良到變成像內燃機的運作方式,且不再需要耗材做壓縮,否則個人看法可能會往研發下一代的氫彈方向發展下去...

扯遠了...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現在純ev車發展,在關鍵技術尚未發展完成的情況下,很像當年保持捷發展油電車的狀況。如果消費者因某些先天缺點不買帳的話,好車可能不死,只是時機未到。


現在發展電動車沒什麼不對
技術的累積是一點一滴的
一項新的產品不可能一推出就完全可以取代舊產品
也是需要不斷的改進
目前的電池技術、馬達技術都發展的很快
也慢慢的成熟
如果只是因為能源轉換效率不如傳統汽油就不去發展電動車
也實在是很奇怪的理由

難不成大家都不要開發
等到油用光了之後再從頭開始研究嗎
如果花了10年的時間才發展出可以上路的電動車
那中間10年大家都不要開車了

如果像你說的時機未到
那什麼時候才是時機呢?
日本Nissan都已經推出純電動的市售車了
關鍵技術已經不是問題了
未來只會愈來愈好
而且進步的速度也會愈來愈快
即使是目前的發電技術仍然很落後
產生的污染仍然很嚴重
但這都不是不應發展電動車的藉口
如果充電站能跟四大超商合作,未來就算是純電也都不用太擔心沒電的問題吧~
不要把純電"汽車"當成是手機在充電
光停車空間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更不要說充電時間....

阿榮0214 wrote:
如果充電站能跟四大超商合作,未來就算是純電也都不用太擔心沒電的問題吧~
rice7361 wrote:
現在發展電動車沒什麼...(恕刪)


台灣納智捷電動車的問題是沒有可以配套的環境。
不然不管是LUXGEN MPV EV或還沒問世的SUV 論開發程度已經可以實用。
一些歐洲國家如英國已有些實績與建設 他們車款的開發進度目前依據產業消息來看 與納智捷是相當。
如何使電動車普及的做法很多版友都講過了 要不然用充的 要不然就是做電池交換的方式。
但是以上的兩種方式目前台灣都沒有實際動作 也不是單靠民間團體或公司可以做到 更何況還有一些稅制問題。
電動車發展的障礙目前看起來不像跟技術有關 與政府政策比較有關。
如果要能把充電的手段實用化 或使用交換電池 電力的消耗都會很可觀 電廠的儲備容量也要增加不少。
雖然台電對於這點有備案 但也還沒有真正動作。
不過不論如何電動車的開發與改良都不應該停 因為這是個必然的趨勢。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