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走過這一段路,相關法案的改善,與建立,才知道問題所在。立委以及政府真的有在關心台灣真正的產業發展嗎? 現在的立委都是在謾罵,找論文問題,說實在個人還是關心是否有真的立委提出產業創新相關立法政策。
現在的立委變成了財務監控立委,對於法案的修法還是以社會新聞的曝光率,以及政治利益為主。
半導體是蔣經國,李國鼎時代產物,後續的執政者喊了黃金十年,生技產業發展,從高端疫苗就看出是失敗,台灣只適合代工產業。道理簡單,科技含量越精確,投入的設備成本越高,人才成本也越高,研發成本高,台灣人口少,薪資普遍不高,資本額小,再加上政府對於國際組織的參與,一直無法解決關稅競爭問題,等於台灣要走的是附加價值高的技術,但台灣缺少基礎科學人才,法規建立也跟不上國外的競爭速度。台灣的法規建立都是參考美國或是其他國家的法規進行翻譯,再加入或是參考國內廠商意見,學者意見修改來的。
從台灣投入的研發成本是否佔整體營業收入來看是否有達6%以上,就知道企業是否真正的努力經營新科技,相信許多台灣的企業,大約在3%,都是停留在應用階段。
個人認為納智捷是有認真造車,國內相關驗證法規卻跟不上車廠的速度 (驗證測試過程水很深,涉及各廠商利益,競爭。時間,金額都是考驗廠商的耐心,光文件一來一往,處理的標準時間就是兩星期),配合市場拓展。但對於納智捷也有可能重心放在中國,台灣的充電樁佈局可能是想靠政府的公家停車場。
這點個人是認為納智捷問題是出在的市場充電樁的戰略經營,可能有考慮到成本太高,所以只想以最省成本的方式,透過公家停車塲佈局,但公家機構建立充電樁卻比特斯拉還慢,以及提供到府安裝免費服務,以至於失去了商機。 電動車都有旅程焦慮,但車廠有站在客戶想法幫忙解決嗎?
很少看到電動車出來,優先給公家機構用,是否是耐用度量化測試,還是領了政府補助款,要交代,很難講了?
自己覺得算有CP值囉!!同時期3年內家裡買了4台車!一台納智傑+2台Civic(9+9.5)+Outlander(已換成RX300)
以轎車對比,貴不到10萬,給渦輪+環景+螢幕 這點家裡2台Civic根本不能比(只有超小螢幕呈現倒車顯影)
因為家裡停車要倒車上坡進車庫,動力差異就可以很明顯感受;而且日系車開起來真的有種(空虛)感,老車更明顯,這種空虛感以前那台開10幾年老賓士都沒有過的,當然如果一輩子只開過日系車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另一台媳婦們開的Colt Plus,就單純只是便宜的代步工具,沒啥好比的,因為空虛到頂點了
RX300開起來感覺當然不一樣,畢竟車價上還是貴一點,只是4年下來只開3萬多而已,現在老人家要去比較遠的地方,都開來載老人家,不過個人還是習慣開轎車就是;上次介紹業務給朋友後來成交,那個業務一開始還悶不吭聲,後來才送個小禮物來,我爸還說,應該再跟他要個遙控車給孫子才對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