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創業維艱....台灣加油!!!!

應該是要分為國產/合資與進口三種,這樣以前大家認定的國產,會變成合資。非國產。
SPITFIRE02 wrote:
台灣汽車產業的困境:...(恕刪)
SPITFIRE02 wrote:
台灣汽車產業的困境:
一、內需市場太小:要發展汽車產業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夠大的內需市場,有夠大的內需市場,廠商投入的研發費用才能回收。一個小池塘是養不了大鯨魚的!!!
二、政府腐敗無能:台灣政府高關稅保護台灣汽車工業的作法最該被檢討!!!!!一者、政府該保護的應該是有決心發展台灣自主品牌、自主技術的廠商!!!!而不是只想終身當外國代工廠的廠商!!!!這些外國代工廠的廠商,有現成的設計圖,不須花大把銀子搞開發,它們先天就有不公平的優勢,把它們列入"國產"廠商之列,讓它們瓜分有心發展台灣自主品牌與技術廠商僅存的內需市場份額,難怪政府保護這麼多年,台灣汽車工業仍難見成效!!!看看對岸政府傾整個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台灣這個王八蛋政府及藍魔鬼綠魔鬼真該死!!!!!另外,台灣腐敗政府花天文數字的銀子搞什麼"國機國造"、"潛艦國造"、"國艦國造"對台灣有什麼鳥幫助??? 關鍵技術仍然在外國人手裡!!!.......:...(恕刪)

(1)


人口:1千0,07萬1,000


(2)


哥特蘭級(瑞典語:Gotlandsklass)常規動力潛艦。它是世界上第一艘裝配斯特林發動機絕氣推進系統(AIP動力系統)的潛水挺。

2005年於太平洋海域的一場演習中,哥特蘭號避開了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所有水下偵測,突破了最後一線的反艦防禦進到了紅區,拍攝了多張雷根號航空母艦的照片將其「擊沈」!


(3)


JAS 39「獅鷲」(瑞典語:JAS 39 Gripen,英文:JAS 39 Griffin或Gryphon,中文又譯「獅鷲」)是一款由瑞典紳寶集團研製的第四代戰機,JAS 39具有多功能、高適應性特點,這關鍵在於先進科技與有效的人機工程相配合。輕巧而結實的結構(有1/4的複合材料),三角翼設計,人工強化與全天候線傳飛控的飛行操縱,包含後燃器的發動機RM12(GEF404),高性能的輕型的雷達及其它系統,都以適於飛行員操作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最後結論:

人口僅有1千0,07萬1,000人的小國之汽車業,2018年全球共銷售了超過57.1萬輛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汽油渦輪
排氣量:1969c.c.
最大馬力:254hp/5500rpm
最大扭力:35.7kgm/1500~48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八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雙A臂
後懸吊結構:單體式
輪胎規格:275/45R20
車身尺寸:4950mm x 2008mm x 1776mm
軸距:2984mm
車重:2040kg
台灣售價:333萬元


PK





預售價 85.8萬元起跳

人口:23,78萬0,000
aa11zzxx wrote:
只會拿台灣市場太小來...(恕刪)


美國賣的是用千萬輛來算的
SPITFIRE02 wrote:
台灣汽車產業的困境:...(恕刪)


請起立!!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schwallbe wrote:
美國賣的是用千萬輛來...(恕刪)


我實在愛死特斯拉這台皮卡超跑了⋯⋯😍
相比之下其他都是垃圾!! 🤣👍🏻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沒有裕隆爛了幾十年,哪有豐田的稱霸。
台灣給裕隆的時間夠多了!
本田
1948成立,1986 F1冠軍,1986 品牌 Acura, 1996 NSX TYPE-R,2012 造飛機。現在.... (鋼彈呢?)

裕隆
1953成立,1986飛羚101,2009 luxgen 品牌。2010進入中國市場,現在....

現代
1967成立,1986打入美國市場,2006世界第6大,2011世界第4大。現在...
watchdog01 wrote:
沒有裕隆爛了幾十年,...(恕刪)

台灣給裕隆很多時間了
是裕隆自己不爭氣搞出來的
賣不好落後一直怪他人
看看GOGORO一開始不但不被看好
後面逐漸起來原因是什麼?
還不是為了市場趨勢而做改變
但裕隆呢?不但不改變市場趨勢還拼命走錯路
aa11zzxx wrote:
只會拿台灣市場太小來說嘴,以比例來看,

美國3.3億人口一年約賣160萬輛,台灣2千3百萬人一年約賣43萬輛,

美國平均每206人才買一輛車/年,台灣平均53人就買一輛車/年,

市場密度是美國4倍,市場根本就不小,

不檢討自己只會檢討別人,全台灣43萬年銷售配額納牌占幾成?

這根本不是市場太小,而是東西太爛。


這兩個數字舉得真好,我還從來沒想過這回事,一直以為平均每個美國人買車比台灣人多很多

不過從製造廠角度來看,這沒有意義,三十年前投資研發一台全新汽車用不了多少錢,小市場一樣可以養出本土車,賣個十幾廿萬輛就OK了。現在投資研發一台全新汽車,如果是市場主流等級的,我估計整個投資好幾億美元甚至十億美元都可能,所以現在要攤平一輛新車的研發成本,至少要在兩三年內賣上百萬輛才行,小市場就是沒辦法

這中間很多錢是給Tier 1開發專用零組件,Tier 1再分拆給Tier 2開發專用零件與材料,而台灣的汽車零組件供應鍊非常弱,大概只能供應1/100的創新型零組件和1/20的傳統零組件,所以這個開發費大多是流到國外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本土市場小,工業化歷史短,人力短缺,台灣無論如何不可能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鍊

Tier 1要做大,需要很多車廠的信賴,將大量開發工作包給他們做,如果你在本土都沒有大客戶,出門想找大客戶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在目標市場生根,那台灣對這家公司而言又不是本土市場了
whitesox wrote:
而台灣的汽車零組件供應鍊非常弱,






我不知道原來一年兩千多億的產值
將近九成外銷

是非常弱的意思


像這種外銷沒半台



只會用進口貨
傷害台灣產業






最後賺台灣人的錢
挖去給阿六爽的車廠



算是什麼等級?
chernann wrote:
(1)人口:1千0,07...(恕刪)

瑞典確實是很強,我也常拿這個國家做例子,人家還有更多強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方:
SKF:世界最大工業軸承公司,早年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瑞典的優質鐵礦
Sandvik:世界最大或最先進的刀具公司,高精密度車銑加工,無論核彈航太半導體(設備、模具)都見得到他
Ericsson:世界前幾名電訊設備、軍用雷達廠
H&M:全球流行時尚品牌
IKEA:不用我說明
SAAB:戰鬥機、飛彈(反坦克反艦)、潛艇、魚雷、匿蹤巡邏艦、汽車
Volvo:汽車、戰機引擎(GE合作)

更強的是,瑞典是高稅收高福利國家,一般上班族40%左右收入進了政府口袋(光是退休金提撥就18.5%),平均週工時30~40小時而已,通常這種制度下的國家是沒有競爭力的,就像法國,然而瑞典的競爭力就如上所述是如此的強大

然而,即便如此,在早期得利於先發優勢而取得「全球性品牌」地位的Saab和Volvo汽車,仍然做不下去要被人收購了,可見汽車工業發展之困難,沒有巨大本土市場就是不行。相比於對成本和量產性非常不敏感的軍工、研發投資很低的消費品,汽車是個高研發投資成本控制嚴格量產效率極高的行業,要有本土市場本土供應鍊和大量的產業工人才撐得起來。

結論:在汽車領域,只有1000萬人的瑞典曾經行過,現在也不行了,台灣沒有根基更加不行。我認為納智捷收掉把這錢拿去別的更有成功機會的領域,對所有人都比較好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