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空業看,如果班機搭乘率不高,可是客戶滿意度卻很高。業務高層難道不會覺得奇怪?
為什麼滿意度高?空服人員服務態度親切?地勤人員處理機位及行李託運正確?
為什麼機位賣不出去?機票價格沒有競爭力還是航線不吸引人?機艙座位不舒適?紅眼航班?
這些問題難道一定要搭乘過的人才能參與討論?如果搭乘過的旅客有負評,都巳經反應餐食不佳、地勤不専業、空服人員不親切......我為什麼還要強迫自己一定要搭乘一次才能參與討論?
只要給負評的乘客一定是人品有問題,對認識的空服人員投訴就是空服人員比較倒楣?
就像「復興航空」,為什麼結束營業?高層不處理問題,難道要求員工一定要鼓勵親友「來機場櫃檯假報到也行」,不一定要真的買機票搭乘?
說不好聽的就是網軍、就是酸民?如果你們堅持臺灣要有自主品牌,那為什麼復興航空結束營業時,你們不悍衛?你們在做什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