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石油沒了純電動車就好過了嘛?

show749 wrote:
其實地球的石油蘊藏還...(恕刪)

我們很難耗盡化石燃料,我們只會耗盡石油。如果石油價格持續高位不下,那麼就會有人動用一項古老的技術,煤合成石油。

煤很便宜,並且目前發現的儲量也足夠支持我們幾百年。這對OPEC來說是個壞消息。煤合成石油的原理很簡單,煤是碳,水裡有氫,煤+水就可以轉化成石油,就是這麼一回事。

這種技術在二戰的時候德國已經使用過,因為那時候他們被封鎖而得不到石油。南非也用過,工廠現在還在。美國現在還沒有這麼做,主要原因是投資這種工廠太貴,而目前無法保證油價能一直居高不下,美國政府又不願意在油價回落時給投資者補償。

所以耗盡石油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們還有煤。只要我們能接受高油價,液體燃料就不會耗盡。如果我們被迫放棄化石燃料,只可能是兩個原因,要麼是新能源很便宜,要麼是環境後果太惡劣。即使完全沒有新油田被發現,所有油葉岩和重油砂也都不可開採,我們的煤還可以堅持好幾個世紀。儘管許多人鼓吹氫經濟和太陽能,但對OPEC來說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煤,因為它太便宜了。

kichid wrote:
不如我們早點關電腦去...(恕刪)


您最貼切!
阿德Sky wrote:
還有就是使用氫氣車再...(恕刪)


氫氣不像石油一樣,可以在自然環境下生成並埋藏,等待我們找到並開採——氫氣幾乎只能全靠人工辦法制取。

而這樣會產生的問題是,我們需要先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獲得氫氣,再把氫氣燃燒掉來獲得能量。這樣一來一去,能量會白白消耗掉百分之好幾十。如果電解水制取氫氣,再把氫氣燒掉,我們只能獲得電能的30%左右的能量。如果用天然氣裂解制取氫氣,還是不如直接把天然氣燒掉來的實惠。

即使不考慮制取氫氣的問題,假設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大量的氫氣可供使用,氫汽車仍然是一個很麻煩的東西。

很簡單,現在的汽車上有個油箱,那改成氫汽車,氫氣放哪?給它也弄個氣箱?

在相同重量下,氫氣所含的能量的確比汽油更多,但問題是,氫氣太輕了。即使我們能夠不顧超級巨大的壓強和超級低溫而把氫氣變成液態氫,並灌滿整整一個油箱大小,它還是太輕了。每加侖石油的能量是每加侖液氫4.5倍。

或許能有別的解決辦法,比如像幾十年前的公車一樣,在車頂上裝一個巨大的氣包——如果你能忍受這種造型的話。但這樣又會有別的麻煩事:為了裝足夠的氫氣,你必須造一個足夠大的氣包,而巨大的氫氣包又會產生巨大的浮力,於是你需要加大汽車重量以防它飄起來,這樣一來又降低了汽車的速度和續航力……現在你暈了嗎?
多說兩句吧。

普通人之所以蠢,不是因為他們一無所知,而是他們所知道的,大多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

石油有各種各樣的壞處,它燃燒造成環境污染,破壞臭氧層,還有很惡劣的氣味,世界各國為之爭鬥不休,為什麼我們今天還沒有全面普及電動車或者燒氫氣的車?是傳說中某某主宰世界組織的陰謀嗎?

有一個數需要記住,在相同重量下,汽油所能釋放的能量是TNT炸藥的15倍。

沒錯,TNT所含的能量其實很小。怎樣?另一個更讓人不好接受的事實是,在相同重量下,普通食物(比如巧克力)中所含的能量都比TNT高!炸藥真正的優勢在於,它可以把能量在極短時間內全部釋放,而汽油或者巧克力只能夠慢慢地燃燒。

猜一下,一公斤汽油的能量比一公斤乾電池的能量多多少?答案是前者是後者的1000倍。筆記型電腦裡的電池稍微好一些,相同重量下能夠蘊含1%於汽油的能量。

所以電動車不好用,與是不是石油公司的陰謀都無關,我們熱愛汽油,只是因為它能量高而已。我們所能造出來的最好的充電電池,也只有汽油能量的1%.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動車只能當個玩具來用。
太陽能偵察機是可能的,但是太陽能汽車?很抱歉,那永遠都只是個玩具而已。在新聞上出現的那種,尤其是自己造的,基本就是電瓶車的放大版,有的還沒有電瓶車好用。

我做出以上論斷是基於兩個假設:一,你不太可能會去買一輛頂著比車頂還大好幾倍的電池板的車。二,你不太可能會去買一輛功率還不如自行車的車。

太陽的能量確實很強大,在每平方公里上所接收的太陽能大約是12億瓦特。平均到每平方米上,大約是一千瓦。

於是我們造一輛太陽能車,在它頂上放一個巨大的電池板,目前電池板的轉化效率很低,一般不到20%,如果電池是個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那麼它就將釋放一百多瓦的功率,大約和人蹬自行車差不多。而目前普通轎車發動機的功率是上面那個數字的幾百倍到一兩千倍!即使你只買最輕型的迷你車(比如甲殼蟲),你也需要大約350倍於太陽能的能量。

那如果技術改進,太陽能電池的轉化率增加,我們有可能開上太陽能汽車嗎?抱歉,還是不能。就算我們可以100%的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把汽車前後左右全部鋪滿電池板,整輛車也只能獲得1500瓦左右的功率,沒有再增加的餘地了。

所以雖然太陽能很強大,但具體到一小塊面積上還是很小,更麻煩的是太陽不是每天都在我們頭頂照耀,把時間因素考慮一下,太陽能的轉化效率就降到了只有百分之幾。因此,我們未來也不會有太陽能汽車來取代今天的汽車。

當然小功率畢竟不等於不存在,看專門為太陽能汽車舉行的比賽,有的車採用了昂貴的高效電池板,所有的車都低矮圓滑以避免風阻。憑它那幾百瓦是跑不快的,也幾乎不能爬坡——除非給它裝上預備電池並事先充好電。
ivanr wrote:
我只知道台灣如果真的...(恕刪)

公眾對核的恐懼來自無知,而不是來自知識。人們對這些輻射的恐懼來源於「輻射」這個名詞,恐懼的根源不在於物理學,而是文字遊戲。

公眾對放射性的恐懼,其實可算是榮格理論的新驗證:害怕看不見的東西。就像小時候害怕巫婆和床下面的怪物一樣。

有一部紀錄片叫《車諾比之心》,把車諾比地區兒童的一切生長缺陷歸結於核事故,但問題是廣島和長崎的兒童並沒有表現出類似的情況。對此的另一個解釋是高加索居民固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酗酒等等。當然,製片人只關心片子賣的好與不好,他畢竟不是科學家,沒有義務向公眾講述其他可能性。
無關反核挺核 只是照台灣人的思維去問這問題

假設 今天核四停建了 核1~核3也停止運作了

台灣剩下其他的發電廠 然後電價 一度飆升到十幾塊

台灣人會接受嗎??~~~

不就又要出來抗議台電坑錢??

許多人不都是 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三山直文 wrote:
公眾對核的恐懼來自無知,而不是來自知識。...(恕刪)


不太對,應該是媒體,天天報導日本核災,誰不怕?

hahahrhr wrote:
不太對,應該是媒體,...(恕刪)

第一,媒體的從業人員往往是新聞系而非物理系出身,他們在科學方面的知識未必比普通民眾強。其次,媒體作為生存的需求,不可能向公眾表達「其實你們一點都不懂」,而正好是要迎合公眾的無知以及由無知引申出的想像。
我印象中福島禁區是半徑20KM
別忘了北部不僅核四,還有核一、核二
其中一座出問題的話另外兩座應該也沒辦法緊急停機
更不要說還會有人自願去顧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