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納牌是打著台灣自有品牌去「國際」打市場。
賣到歐洲(俄國算東歐)去了,那邊車廠的規範跟民眾
用車的習慣,都是15000~30000KM才保養一次。難
道說,從台灣生產運過去當地賣的S7,要跟俄佬說,
我們台灣做的車比較尊貴,所以1000KM要保養一次、
第5000KM也要保養一次、再來10000KM也要。
講難聽一點,若你是俄佬,你會買單?
仔細跟著小弟的邏輯去推敲就知道了,若你是商人會
怎麼說?怎麼做?
所以,場景換來台灣,一台歐規車在歐洲任何一個
地方(包含極冷的北歐和極熱的南歐),都是30000KM
保養一次。然後來到台灣,跟你講1000KM要保養一
次、第5000KM也要保養一次、再來10000KM也要。
若你是台灣人,你可能覺得很正常。但若你是個歐
洲移民到台灣的歐洲老外,你在台灣買了某歐洲進
口車,你會相信1000KM要保養一次、第5000KM也
要保養一次、再來10000KM也要,的這種鬼話嗎?
應該會聽不下去啦!
總之,相信一件事情,若是台灣生產的車子落後歐
、美、日那麼多的話,真的讓人也支持不下去啦。
台灣的商人,若能誠實面對消費者的話,那該有多好!
airzard wrote:
臺灣四季如春,既無高溫也不下雪,怎麼談到汽車保養就好像臺灣環境多麼惡劣恐怖一樣。
四季如春? 你住的地方很特別啊。
台灣的氣候,高濕、多塵,海邊多鹽,全島冬天不冷但夏季高溫(山區除外)。
複合式機械,其實不怕高低溫,怕的是濕度與塵量,
攝影器材會擺防潮箱,飛機封存則是擺漠地.
許多國家屬於大陸型氣候,溫差雖大,但由於濕度低,溫感卻沒那麼大,
高溫時不會滿身汗,低溫時也不會冷。落塵量小,車子幾個月不洗也是乾乾淨淨。
有看過加拿大的小朋友,在攝氏2度還穿短袖,這種氣候才是真的"舒服",
當然,如果到了-20度,那沒人受得了。
總之,台灣的氣候環境,對機械的維護需求比較嚴苛,尤其對於需要潤滑的機械,
因為油品的劣化比較快。
不過對五年內會換車的使用者來說,沒差,耗損問題留給後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