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韓國 想想自己
雖然代工廠可以養活一拖拉庫人
但同時也失去自己的競爭力
乾脆把彰化那塊準備好的地
看國內有哪間車廠願意自主研發車款 有心打入國際市場
送他們好了...
至於福斯
真心祝福他們不要某天嚐到大陸製的惡果...

hcpine76 wrote:
品牌之路很辛苦,但絕...(恕刪)
這點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小至食品、大至汽車工業,只有創出自己的品牌,才是能活下去的路

就如同前面的各位大大所說的,定位不同,在比較上本來就不同。就好比手機,單純只是要打電話發簡訊,
多的是一堆幫約0元且月租費不會太高的手機一堆,但也有人要的是聰明更多功能的,當然要花的摳摳當然會多。
那這要怎麼做比較呢?我自己的答案是沒得比較,你要一位連自己編輯電話簿都有困難的人拿一隻哀鳳跟拿一個0元手機
有什麼差別,我的答案是沒有,因為不會用還是不會用不想搞東的還是不想搞懂。
撇開這些不談
回到這篇的主題,我只會說相關的問題還有很多沒有解決或是良好的配套方案及措施,

所以告吹,我是一點都不意外啦

四季無糖少冰 wrote:
因為政府不希望台灣賺...(恕刪)
這句有常識就不會那麼講了。至少正面可以看到政府是支持的,不然ECFA就不會強勢求列入早期清單了。
如果今天台灣沒簽定ECFA,VW壓根不會考慮在台灣設廠,市場不大,賣也沒日系車賣得好。
福斯當初打的主意就是台灣不少高品質的零件能力,及裕隆曾經組裝別克及凱迪拉克高檔車的能耐,最重要不會山寨。
一方面因為ECFA,日後台灣製造運到對岸,近幾免稅的條件之下,高檔車又有良好的高品質,何樂不為?
然後福斯考慮及擔心自然也多,一方面技術合作的條件(裕隆有LUXGEN製造),成本等等。
當然可想而知,VW在大陸深耕多年,甚至大陸產的中低不少款車遠比台灣便宜,而台灣的優勢在哪裡?
而台灣人工貴,也只適合做VW中高檔車,問題在於雙方所提的條件底線在何處?
因此雙方合作,自然在生產成本及品質要求來講,VW考量的必定會比較多。原計劃生產高價車,再運往大陸賣。
但這點你想其它競爭商不會有其它條件吸引嗎?(例如對岸,當然VW更怕技術被山寨)
當然換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德國人來說,台灣前政府因以前趕跑「杜拜案」,對於德國人不能說沒不好印象。
有時候想想不少人真的是「智盲」,明明什麼都不了解,就掛個愛台趕跑多大的投資,看美國杜拜做得多好?
話拉遠了,不好意思。

VW其實長期來說,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加上他又算官方公司,一方面要降成本賺錢,一方面要創造高利潤。
考量不能說不高。裕隆想合作,當然希望能在技術上有互補,問題在於VW願意不願意用技術交換。
而裕隆也放話出來,說並未完全破局,可見問題點在於雙方合作的條件還未談好。這自然不會是政府因素了。
而很多人總想拿韓國來跟台灣做比較,但重工業台灣要發展的先決條件,很難比得上韓國。
韓國可以到日本挖人,而且不要的臉開兩倍薪挖人,而台灣公司鮮少有這種決心,中船也是。
韓國政府可以以軍事軍備為重,花大把鈔票發展軍事及量產武器,可是在台灣~軍費立委總想刪。
韓國境內有部份鐵砂,甚至由對岸買好運往韓國,而台灣鐵礦貧缺,幾乎全靠進口。
韓國政府公開支持財團發展經濟,甚至總統親自要求對岸支持三星及現代,用政府力量為財團壯大。
而台灣政府就算要支持,也會被仇富者罵官商勾結,如何能發展?也因此~台灣貧者愈貧(想不通的),富者愈富(跑對岸發展而回鄉)。
我似乎話題又拉遠了。所以韓國超越了台灣己久(政策不是三五年能看到效果的),台灣再不醒,晚點就無望了。
討厭韓國又如何?我們自己要嬴韓國的本錢在哪裡?現在大概除了壓寶ECFA及談FTA,不然真永遠被比下去。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