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son wrote:
台灣真的照他說的把台灣資源用在發展基礎技術
像半導體機台自製或汽車工業之類,台灣垮定了.
不知是誰慣壞他的,外行人說內行話,民粹主義的表率.
原來還有人不知道發展基礎技術的重要性丫…難怪台灣的現況就是如此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泡菜國的LG 公司來說,孤陋寡聞的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牌子,
他賣的是冰箱、洗衣機,這種東西台灣早就有自有品牌,而且也賣得「不錯」,
但當LG 賣的是「智慧家電」,並且功能、操作皆有做過設計,一下就襲倦世界的家電市場,
難道冰箱、洗衣機不是基礎技術?台灣一開始有輸人家嗎?智慧家電不是LG發明的,
早在2、30年前,微電腦的時代就有人在提了。但是美國人失敗了,台灣人沒信心,認為做不到,
所以也不發展,但偏偏韓國人轉了個彎就行了,試問,韓國垮了嗎?似乎還比台灣好…
韓國汽車在台灣人的嘴裡,總是那麼不堪,但是KIA、現代,可都是外銷世界的汽車,
豐田也承認因為韓國的競爭,導致成本控制因素,因而造成品質下降,試問,韓國垮了嗎?
去台灣各大學的網站上,看一下那些教授的研究主題,有哪幾個是「Leader」?
至少超過90% 都是「follow」國外的研究。阿同伯在他的序裡面,已經直接點出來問題所在,
當然,這與台灣人短視近利有關,否則勞團現在並不會為了最低薪資只加600元還在抗爭,
633 也不應該在2008 年的大選上被提出,因為這是本來就應該要達到的目標…
台灣的技術當然沒問題,問題是台灣最厲害的技術是什麼?就是代工!「兩兆雙星」就是專門做代工,
不要以為台積電多了不起,還不就是代工,你叫他自己設計一顆 CPU 來跟 Intel 拼丫!?
友達、群創、奇美他們的面板多了不起,他們生產的面板,很多還是賣給三星、LG咧!
便宜的賣面板,但三星、LG 可以高價的賣出品牌的電視,誰賺得多?
現在要台灣才開始做機台、做汽車,台灣會垮嗎?確實有可能會,因為我們已經落後人家太多年了,
但是20年前我們在買機台,20年後的現在我們也還在買機台,相信再過幾個20年,我們也還會再買機台,
韓國不也是如此嗎?韓國的機台可都是外銷的,台灣用多少我是不曉得,但我知道台資在大陸的廠,
用的可不少…
charleskcl wrote:
台灣的技術當然沒問題,問題是台灣最厲害的技術是什麼?就是代工!「兩兆雙星」就是專門做代工,
不要以為台積電多了不起,還不就是代工,你叫他自己設計一顆 CPU 來跟 Intel 拼丫!?
請不要亂砲, 晶圓專工業是革命半導體產業鏈的新商業模式.
專注在前段製程技術的研發, 裡面很多material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and modeling.
技術門檻可不是你以為的"代工".
至於設計CPU.. functionality 就交給其他的IC design house, 大家各有專工.
台灣之可以成為IC設計重鎮, 消費性電子產品可以進步這麼快, 這麼便宜.
這可是重大推手.
台灣有很多好的企業, 在世界舞台上很有競爭力, 在賺了錢, 財務沒有問題之後, 將經費轉向前瞻性的
研究, 這是一步步來的.
一般路人只看得到"品牌", 卻不知道在一個沒有內需市場的島上要自立更生搞世界性的品牌有多麼艱辛.
很多人提到韓國, 但韓國數得出來的那幾個牌子其實都等同國營事業, 沒有國家的支持, 早就入土為安.
而其間有多少檯面下官商的利易交換?
從10多年前, 韓國人就義無反顧買那些在歐洲人口中"crap"的韓國車, 台灣有多少人願意啊?
自從小蔣逝世之後, 台灣其實進入十多年, 接近20年的鎖國式民主, 精力都花在莫名其妙的意識型態爭論.
十多年垃圾般的教改, 養出一堆垃圾等級, 害怕競爭的大學生.
二次工業革命? 先看看什麼時候可以開放陸生, 陸幹, 陸勞, 革掉心中的意識型態, 打開心胸, 納天下英才吧.
aron.yang wrote:
至於設計CPU.. functionality 就交給其他的IC design house, 大家各有專工.
台灣之可以成為IC設計重鎮, 消費性電子產品可以進步這麼快, 這麼便宜.
這可是重大推手....(恕刪)
當初聯電要做聯電牌U5SX 486DX-33/40 CPU,被Intel搞了一下,就不敢做電腦的CPU了!
而台積電專注於代工,現在還是代工為主,
但聯電被Intel搞過後,也學到IC設計必須要分家,不能把IC設計掛在聯電裡面,
IC設計分出去後,就算被告倒,也不太會影響到母公司代工的業務。

其實竹科一堆IC設計公司,都是聯電扶植或分出來的,
像聯發科、聯詠、聯陽、智原、揚智、欣興...傳說台灣IC設計有1/3產值都是聯家軍。
聯發科則是聯電把股票賣得差不多後,獲利了結,也獨立出來了!
聯電把聯發科生出來後,現在聯發科長大了,過去的小孩,現在也變成是聯電的大客戶!
很多人拿聯電和台積比,雖然聯電IC代工就是比不過台積,EPS也比台積要差,
但台灣的IC設計卻是被聯電搞出來的。
要是當初聯電沒做CPU,沒被Intel搞了一下,搞不好台灣就是聯電/台積整天在晶圓代工上互相廝殺..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當初聯電要做聯電牌U5SX 486DX-33/40 CPU,被Intel搞了一下,就不敢做電腦的CPU了!
而台積電專注於代工,現在還是代工為主,
但聯電被Intel搞過後,也學到IC設計必須要分家,不能把IC設計掛在聯電裡面,
IC設計分出去後,就算被告倒,也不太會影響到母公司代工的業務。
其實竹科一堆IC設計公司,都是聯電扶植或分出來的,
像聯發科、聯詠、聯陽、智原、揚智、欣興...傳說台灣IC設計有1/3產值都是聯家軍。
聯發科則是聯電把股票賣得差不多後,獲利了結,也獨立出來了!
聯電把聯發科生出來後,現在聯發科長大了,過去的小孩,現在也變成是聯電的大客戶!
很多人拿聯電和台積比,雖然聯電IC代工就是比不過台積,EPS也比台積要差,
但台灣的IC設計卻是被聯電搞出來的。
要是當初聯電沒做CPU,沒被Intel搞了一下,搞不好台灣就是聯電/台積整天在晶圓代工上互相廝殺..
揚智不是聯電搞出來的,若你知道揚智的英文(ALI)的"A"是什麼,就知道是誰投資成立揚智了,只是它經營不善,被聯發科併購了,而併購揚智的聯發科,早就不是聯電的子公司,所以揚智與聯電無關。
還有,欣興電子不是IC design,它是PCB廠。若你想提IC design house,應該加入原相,它也是聯電的子公司。
另外,聯電當初就是因為做CPU被Intel告,而他們自己沙盤推演的結果不可能逃得過,所以才放棄了,也因此,聯電才徹底死心而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若它做CPU成功了,就不會將IC設計部分獨立出來,而會繼續維持IDM的形式。
另外,所謂的晶圓代工,目前來說其實是錯誤的名詞,應該稱做晶圓專工才是,因為它們是專注在高難度的晶圓製造上,毛利率動輒50%以上。若沒有Mark打在產品上的都說是代工,那從最上游的光罩廠、晶圓代工廠、到下游的測試廠與封裝廠,都是代工,因為它們都沒有打Mark在終端產品上。唯一有打mark的,只有IC設計廠,但IC設計廠除了前幾大之外,往往是這個產業鏈中規模最小的。
charleskcl wrote:
原來還有人不知道發展...(恕刪)
感謝你的觀點分享,小弟我可以感受到你對台灣的期望,很甘心阿!
台灣的人力&天然資源有限制,且經濟規模也不大,策略真的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不過阿同伯輩分高到不會自省的"意見領袖"就免了吧)
也因為條件不同,每個國家適合的策略會不同,像是南非應該不會把挖鑽石的預算用在
研究如何登陸月球一般,台灣也應該有最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而我個人是認同現階段
以台灣的條件比較有利於把重心放在發展創新的服務業.
另外,也容我提醒一下,大家可以思考關於毛利/獲利/規模的意含,對一些產業
有誤解真的很可惜,例如毛利低如鴻海但EPS卻可以比九成IC設計業高,再屏除一些爭議
鴻海也養活幾十萬人,這些也是隱形的獲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