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裕隆LUXGEN會不會變成馬來西亞寶騰第2

koalatse wrote:
----------...(恕刪)


義和團是鎖國,我可不是哦,停止將和您立場不同的人扣帽子吧,這樣討論會比較理性哦...
我在台灣長大學英文的,考師大英文研究所的時候,英文是當期最高分
交過韓國女朋友,美國白人女朋友,和她們到現在都還是朋友
我哈雷的零件都是拜託她們幫忙買給我的...

稅20%算不算高咧?也許有人這樣覺得吧,
(現在也不是20%了,還是希望您做做功課...)
但隨便查一個好了,帝王蟹25%....
台灣帝王蟹養殖業真是太該死了,全部槍斃好了...
什麼?台灣沒有帝王蟹?
那25%怎麼來的,WTO裡面規定的

日皮台骨台皮日骨的車又如何,最重要的,就是幫台灣增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跟技術人材
所以我覺得很好啊,只是現在有個敢做夢的人下來做自主品牌
我覺得更好
最好以後和泰也下來,太子也下來,大慶也下來...
台灣的就業機會還能不多嗎?
到時也許成功的是和泰,也許是太子呢!
到時Luxgen沒競爭力,倒了也不干我事,只要台灣有自創品牌成功就好...

這個不提,
再舉依您神來一筆喊的汽車10%好了(我實在很想請您提提您的論証為什麼10%就是對的?)
關稅是以CIF的價格來扣的,
以Previa為例,
在日本當地的售價大概是350萬日圓
算台灣進口商能拿到的CIF價格是300萬好了,
關稅10%跟20%的差別是,30萬日元
也差10萬台幣而已
那Previa在台灣還是要賣到120萬到170萬
這樣算,Luxgen這個扶不起的阿斗,開的80~110還是很貴嗎?

您請不要再強調自已說的是事實了,我還沒看見您說到哪一句話是事實
尤其都不查資料不做功課,就到處放炮
您應該沒寫過論文吧,說話真的要有所本,不是自已腦中想的就是事實
我猜我之前沒有提,您連汽車銷售量的比例、關稅稅率,國家一般貨品稅率都不知道吧

我的工作是國際貿易、進出口含加工廠,我們公司在本業中全台灣第一大
我負責的組在公司裡第三大,我在這邊告訴您,20%的稅,在國際貿易中,不是很奇怪的稅...
如果您有能力查IP的話
我這一秒鐘就在號稱一個零關稅的國家中打著字,但這個國家的GST超高,所以零關稅也是假的,
因為實際上人民買到的,還是超貴
不要被稅級的假象給騙了
什麼是GST?我不想講了,還是麻煩您去查查吧

還有,應該沒有哪個義和團的,全世界從赤道到北極都去過吧,我的頭像就是我在北極坐狗雪橇的時候拍的,
我七月還要到大洋洲跟南美洲...

支持國貨的就是義和團,這個價值觀......唉....

rexone777 wrote:
獨門5缸引擎也沒其它人用啊~~~

福特有用吧!!!
手排狂 ..心態,決定一個人的氣度。
不歸路也得停、看、聽 wrote:


義和團是鎖國,我...(恕刪)


還是簡單回復
1.不需要自我介紹 扯東扯西.

2.請看看我的發言 我沒有反對自創品牌 我沒有反對關稅保護 但是我反對保護長期無法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你扯你自己如何如何 跟這有什麼關係?

3.我沒說愛用國貨就是義合團 而是你護航的心態像是義合團!
沒競爭力的 受關稅保護又死不承認 面對事實不丟臉 義合團式的護航才會是讓然反感的主要因素!
ps 其他討論串也是有人覺得本版似乎護航失去理性.

3.你提了那麼多數據 證明汽車產業有國際競爭力嗎? 有競爭力的出口產業是不需要這種關稅保護的

你還是搞不懂我在講你什麼 show些專業術語就表示 台灣汽車有國際競爭力?不需要關稅保護了?
老話一句"承認沒國際競爭力需要保護就沒事了嘛!" 如果這不是事實 你倒是提出來解釋一下啊
我是個很少發言的人 就是看不慣你那種護航方式開始回文的.

忘了你講什麼了嗎? 幫你回憶一下..

"為什麼有關稅就是保護?以前的稅極高是保護,現在,並沒有!!跟上時代吧!!"


ctth wrote:
電子業的毛利有多高....(恕刪)



沒有產業是永遠好光景的 除非有夠大的內需市場 加上高關稅保護等政策 . 你提的DRAM產業當初也
有電子業大老出來說不要救了google一下就很多討論串了....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沒自有技術 沒競爭力的產業都要救啊?
全球化趨勢就是這樣競爭 想要有好光景 就要不斷的產業升級.
jiern wrote:
LUXGEN也享有政府補助,而LUXGEN所需新購置的機台設備及廠房大多投資在大陸...(恕刪)

請問luxgen哪裡享有政府補助了?之前問你又提不出來?
納智捷研發生產都在台灣,關係企業華創桃園廠有多少人?裕隆製造為了應付那智捷訂單又增加了多少人?
相關協力廠又有多少人?去大陸設廠協力廠零件營收又多了多少?

電子業的毛利真的一定比紡織業或汽車業高嗎?
去看看nb,代工廠

haha717 wrote:

請問luxgen哪裡享有政府補助了?之前問你又提不出來?
納智捷研發生產都在台灣,關係企業華創桃園廠有多少人?裕隆製造為了應付那智捷訂單又增加了多少人?
相關協力廠又有多少人?去大陸設廠協力廠零件營收又多了多少?

電子業的毛利真的一定比紡織業或汽車業高嗎?
去看看nb,代工廠...(恕刪)


不好意思 插個嘴"租稅優惠"應該也算是政府補助了吧 裕隆可是享有租稅優惠+關稅保護的喔..
"電子業的毛利真的一定比紡織業或汽車業高嗎?" 其實毛利高低不是重點
賺誰的錢才是重點 電子毛利低但是賺老外錢 台灣汽車靠著關稅堡壘 賺台灣人的錢
套上"不歸路"網友的話 這是幫國家賺GDP嗎?....
拿在一起比這會不會有點諷刺
更諷刺的是嚴董穿著他代理的Armani 開個他收藏的Mercedes-Benz SLR McLaren Roadster出現在各大股東會時.....靠關稅堡壘這樣賺錢的話 還是低調一點吧....真的....別"得了便宜還拿賣乖"

ps.紡織大概也是賺老外錢 又沒什麼關稅堡壘 所以也比較沒人在講.....(台元紡織也是嚴董家的)


koalatse wrote:
不好意思 插個嘴"租...(恕刪)

受關稅保護的都是外國品牌,哪裡有台灣的汽車

而且LUXGEN不是在大陸設廠要去賺外國人的錢了嗎?
還有裕隆集團的中華汽車也投資大陸東南汽車賺大陸人的錢.



何謂保護.不就是保障弱勢.有人會去保護有強勢競爭力的產業嗎.今天一個專門出口的產業.本來關稅就會比較低.你關稅低相對的你的出口國基於互惠一樣能協商低關稅.出口國關稅降低也可使本國的出口商競爭力提高
而一些靠內需及進口的產業.就須用較高的關稅來保護它.讓外國少賺一點本國的錢.今天台灣的汽車業.充其量都只是組裝廠.以內銷為主.出口的量不大.當然要用關稅來保護它.為何要便宜外國車廠.今天汽車零關稅.那些日係車也不須在台生產.直接進口.這樣大家認為對台灣是好的嗎...
不管高.低關稅.都是一種保護策略.只是方法不同.靠出口的就是以低關稅來提升他在國際的競爭力.相對的靠內須的就須以高關稅來提升它在國內的競爭力.一些低汽車關稅的國家.都是汽車出口大國.如果有朝一日.台灣汽車業能走出國際.關稅自然會更低
今天不讓台灣人賺台灣人的錢.難不成要讓外國人來賺.幫助外國提升它的GDP.賣台灣的只要是在台生產.對台都是有幫助.最可惡的是那些本國品牌卻在外國生產賣回台灣的.有人提到NB.台灣已經沒有任何一條NB的生產線了.
說的很好.賺外國人的錢才是最重要的.但電子業真的是在賺外國人的錢嗎.建一個晶圓廠動輒百億.千億.裏頭用的設備90%跟國外買.然後來做毛利率只有幾啪的代工.到底是誰賺誰的錢.長期受政府租稅補助.壯大.現在利潤太低了.一堆整廠設備外移.政府扶植這麼久.稅也沒收到.工作機會也沒給人民.一些電子業大頭只會炒股票.搞的一堆電子大廠依股東結構來說已算是外國廠商了.在我眼中電子業比汽車業還不如
ctth wrote:
今天不讓台灣人賺台灣人的錢.難不成要讓外國人來賺.幫助外國提升它的GDP.賣台灣的只要是在台生產.對台都是有幫助.最可惡的是那些本國品牌卻在外國生產賣回台灣的.有人提到NB.台灣已經沒有任何一條NB的生產線了.
說的很好.賺外國人的錢才是最重要的.但電子業真的是在賺外國人的錢嗎.建一個晶圓廠動輒百億.千億.裏頭用的設備90%跟國外買.然後來做毛利率只有幾啪的代工.到底是誰賺誰的錢.長期受政府租稅補助.壯大.現在利潤太低了.一堆整廠設備外移.政府扶植這麼久.稅也沒收到.工作機會也沒給人民.一些電子業大頭只會炒股票.搞的一堆電子大廠依股東結構來說已算是外國廠商了.在我眼中電子業比汽車業還不如(恕刪)




又忍不住想回應一下這位朋友一些錯誤的地方
1.台積電不知道你有沒有查過? 毛利40~50%喔 不輸IC design house喔 ......毛利算是很高的
雖然機台是進口的被賺走了 但在掌握製成技術和高良率的專業代工下 又從老外那賺回來 整體是賺錢老外錢的
的 (機台是會被算在營運成本裡面的逐年攤平 如果賺的錢抵不過攤平費用 那就是賠錢了 臺基應該沒賠錢吧)
2.績優外資持股比例高 是因為電子業大頭炒股票造成? 我只能說wa~ 您知道裕日車(裕隆) 外資持股比例5/14 日收盤也有40%嗎? 按照你的邏輯嚴董也是炒股票囉?
3.最後你提的本國品牌NB雖然賣到台灣 不過賣到美國歐洲的數量更是多啊 賺老外比賺台灣人不知道幾倍了...
你可以去研究一下Acer 他在歐洲可是賣的好的很呢....

建議你要罵應該找DRAM廠來比才對..不過那就是拿汽車廠和DRAM廠在比爛了就是了...老是比TSMC Acer這些國際大廠....只會人比人氣死人....^_^

用最淺顯易懂的話來說明好了!
何謂高關稅?
韓國、馬來西亞就對進口汽車課了高關稅!
自己去查一查,台灣汽車進口關稅算低了喔!
汽車進口關稅更低的國家當然還是有,
但這些國家都是「汽車主要外銷國」,
韓國和馬來西亞才叫保護國產汽車產業,
台灣只會幫和泰河蟹而已!
台灣沒那種外交實力可以用關稅壁壘來保護自主品牌!
而且以到港價位課徵的關稅,以結果而言,常常不到實際成交價的5%
對事不對人,請成熟一些!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