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試駕完U5後,毫不猶豫決定放棄U5了

感覺樓快歪了,引出一堆不看鏡子?!
齋楓羽 wrote:
去買一片超大的後視...(恕刪)
這確實是一個點,對我的觀點和你類似啊.........
https://youtu.be/pzuLyyCQrDM請將它看完後就知道未何不看後鏡了

天企晴 wrote:
看到一些留言說煞車...(恕刪)


這跟開的車種多寡沒有相關,有的人一輩子就只需要開轎車。
單純只是U5這種跨界休旅不適合樓主需求,而樓主的標題跟內文太過尖銳罷了。
而那些提出貨車、遊覽車的更是無俚頭,普通人日常生活不用接觸貨車、遊覽車,那麼當然是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方式開車。
我自己就是靜態賞車+試駕U5之後也遇到同樣的瓶頸。因為我現在開的車是20年前的款式,傳統車型的後窗視野跟現在流行款的差異頗大。

近年的新款跨界休旅無論是國民車還是奢華品牌,都有因後窗角度過平或是過小導致視野限縮的問題。
而納智捷U5則提供了AR-VIEW來進行互補,這是百萬以下的國民跨界休旅所沒有的,這點必須讚賞!

但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還是有,如果要彌補後窗視野,就必須將12吋螢幕設定在AR-VIEW的前→後視角。
那麼螢幕就被佔據而無法使用導航或是手機鏡像,如果這麼多功能的12吋螢幕如果只能當作輔助後照鏡來使用未免也太大才小用。
希望納智捷能夠在之後提供韌體更新讓車主能夠自訂分割畫面或是發揮納廠最擅長的電子顯像技術來搭配後攝影機的獨立電子後視鏡。

納智捷必須不斷的進步,現在U5已經有逆境突圍的態勢,但是好還必須在更好。在強敵環伺的汽車產業只要一日鬆懈,就會步入hTC的後塵...
Martin.F wrote:
這跟開的車種多寡沒有...(恕刪)


請納廠業代幫忙配送一個電子式後視鏡可能比較快,看前面以經有網友分享了,比傳統式更好用

天企晴 wrote:
有行車錄影嗎?你跟...(恕刪)


真的是很多人以自己的經驗作例子,但是少了客觀數據的案例,參考價值相對低那麼一些

你感覺的快,是多快?
你感覺的急煞,是多急? 煞車距離呢?
你感覺後車會煞不住,那麼後車到底離你多遠,他相對速度多少?他車重?

仔細想想,這些你成功躲過車禍的案例,是不是該歸因於你的偶發性看後照鏡與運氣?難道不該感恩seafood嗎?
還是只願相信自己真的就是反應一流,經驗老到的優質駕駛?

我真的希望未來的車輛都能導入輔助駕駛科技,藉由sensor偵測,MCU/VCU運算並介入,車內黑盒子紀錄,會比車主們繪聲繪影的討論成功事蹟更值得令人相信

markg wrote:
真的是很多人以自己的經驗作例子,但是少了客觀數據的案例,參考價值相對低那麼一些

你感覺的快,是多快?
你感覺的急煞,是多急? 煞車距離呢?
你感覺後車會煞不住,那麼後車到底離你多遠,他相對速度多少?他車重?

仔細想想,這些你成功躲過車禍的案例,是不是該歸因於你的偶發性看後照鏡與運氣?難道不該感恩seafood嗎?
還是只願相信自己真的就是反應一流,經驗老到的優質駕駛?

我真的希望未來的車輛都能導入輔助駕駛科技,藉由sensor偵測,MCU/VCU運算並介入,車內黑盒子紀錄,會比車主們繪聲繪影的討論成功事蹟更值得令人相信

我舉的例子不是急煞喔
車多大概時速不到50

踩了煞車看後視鏡後放開剎車再開一點

後車是發財車,煞不住也是看後視鏡才知道,看完捏了一把冷汗

前面有人說的防禦性駕駛,在前面有空間時看一下後照鏡,不難,一個習慣而已
新領悟 wrote:
看了一堆試駕影片,...(恕刪)



標準無病呻吟
要不就是沒開過太多車
不過就是個後視鏡
嫌小花個幾百塊就解決了
你去開歐洲車試試
哪台不是後視鏡小不拉嘰的
bus.mister wrote:
右轉時,後視鏡能補...(恕刪)


加+1
我也是這麼做,加大鏡子後,喬到可以看到B以後的後窗視野
盡可能減少死角
雖然說U5的科技配備不少
不過關於這個是關於安全性的配備,
應該還是不要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做過多不符合現有使用習慣的設計比較好

雖然是細節,不過樓主寫得很中肯
裝一個有前後鏡頭的行車記錄器不就好了
  • 6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