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稱改善財務結構,納智捷將減資再增資

錢坑關起來自然就會漲了~~~~~
donhsueh322850 wrote:
又增資! 真是打臉納...(恕刪)


增資購買車型技術不就是把錢直接過手給華創買斷的意思嗎?
qwzxopnm wrote:
虧損減資大眾一起減
優惠增資公司自己增
(恕刪)


鬼扯一通,納智捷是裕隆100%持有的子公司,跟"大眾一起減",你是指VW嗎?

增資的目的是增加現金流量以支應未來商業活動,而減資再增資在財務上可以視為將原有資本打消,先承認投資損失,同時避免財務指標被稀釋失真。裕隆減資後再增資,對自己作為股東的權益並沒有被稀釋,而虧損是既成事實,已經在裕隆財報中認列過了。
BigMac4Diet wrote:
鬼扯一通,納智捷是裕(恕刪)


問一下是否是這概念~ 就是舊的虧損都攤提完成了! 另外增資進去的部分~ 其實就算是裕隆本身投資的股份!

所以這樣裕隆本身擁有的股份又更大了是嗎?
panker wrote:
所以這樣裕隆本身擁有的股份又更大了是嗎?


應該是虧損又更大了
所以又要更挖台灣人的錢過去給大陸人爽了



panker wrote:
問一下是否是這概念~所以這樣裕隆本身擁有的股份又更大了是嗎?
(恕刪)


首先你要說清楚"股份又更大"是什麼東西?這種說法代表你對"股份"概念一知半解。股份是指公司發行的股票,如果你說的是股本,那就紀錄來看是縮水的,因為增資的金額並不足以弭補減資的數字。
如果你說的是股權比例,這不知道有何意義。裕隆的財報已經顯示100%的子公司,意思就是權力就是100%。減資再增資還是100%。股權比例不變。

對公司營運而言,股票發行數多寡沒太大關連,而是要看現金是否足以支應營業活動,也就是所謂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來源就3個,1是營業獲利,2是借款,3是來自股東投資。

對公司而言,增資是取得營運資金的一個方法。就納智捷的虧損狀況,挹注資金是必要的,否則很快會有現金流量不足的問題。其他方法,發行公司債或銀行借款,在持續賠錢的狀態下大概都不太可行。

這種公司虧損的狀態,要增資時,實務做法會先減資,讓淨值接近票面價值,而非折價發行。這樣股本才不會虛增,也是一般說的瘦身。當減資時,原股東折回現金,但是取不回當初投資的等值比例。國內有許多渾蛋奸商,在借殼入主時就喜歡玩這種減資驅除小股東的惡劣手段。

不過納智捷的這種做法,沒有太大問題。因為盈虧本來就都要由裕隆集團吃下,而納智捷減資後各項財務指標比率會比較好看 ,長遠上就公司管理而言,好處較多。
BigMac4Diet wrote:
鬼扯一通,納智捷是裕(恕刪)


執行方向方法都不變的話,過去會虧損,未來一樣會很快虧損光光的,尤其是好人才都跑光光了,良禽也是會擇木而棲的……
砍掉重練還比較有機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