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從htc 看納智傑


冰淇淋賣十年 wrote:
各位有點年紀的 我...(恕刪)



這個自稱自己是科技車的品牌,去連現在最基本的半自動駕駛都沒有 這樣還能稱科技品牌?
因为台湾在世界产业方面只有极少数站在顶端,绝大多数产业不入流,少数是站在半山腰上。

不入流的和半山腰的产业的产品,请问靠什么卖出高价?

楼主把你自己行业的情况推广到HTC和纳智捷并不合适
因为台湾在世界产业方面只有极少数站在顶端,绝大多数产业不入流,少数是站在半山腰上。

不入流的和半山腰的产业的产品,请问靠什么卖出高价?

楼主把你自己行业的情况推广到HTC和纳智捷并不合适

開心就拍手 wrote:
拿HTC來比喻納智捷很怪
完全不同產業
納智捷雖然不完美但是也接近完美了
油耗真有比安全重要?...(恕刪)



拼裝車接近完美??

一個研發經費只有佔總營業額0.3%的車廠,買現成零件拼裝出來的車接近完美??

那國際大廠福斯,雙B,雙田,馬自達,現代應該都要派考察人員來跟納智捷好好取經學習了,

每年投入幾十億美金的研發,成果竟然只是跟投入一千萬美金(3億新台幣)的納智捷不相上下??

全球汽車工業如果這麼好混,那改天龍巖集團或是美而美早餐連鎖店也要宣布成立汽車品牌了,

反正就是拼裝組成再加上服務業而已!!
m7科技車
八年過去 也要改款了
翻身 翻船 就看用什麼思維 去設計。
再來是保養廠 保固內態度 见到油漬 當做正常 有異音 說查無
好巧不巧 過保之後 樣樣要自費
次次回廠有驚喜。

m7的低速抖動 至今無解

管路接頭漏氣 原廠至今
無設備能測。
愛納論壇 一堆外廠抓漏氣成功文,難道是假的?

滿載油耗 其實還不錯,值得提。
等待M7 U6關箱文 再說個明白。

唯有改變現狀 才有翻身機會
多少車主 過保後 修到滿肚子火?
要讓車主賣車 也能推薦LUXGEN
而不是 賣了就極力不推買 這牌子。
這些問題 執行長都不知道嗎?
還是說 都被蓋掉了?
所以呈現給嚴董的 都是正面績效?
缺陷 問題 通通用烏賊戰術,
反正 車主也不內行,遇到內行的車主,再推說 車主太敏感了,這是正常現象啦。

小弟 客服常客 也是車主
M7 不錯的車 賣了可惜 留著燒錢

jojo7288 wrote:
拼裝車接近完美??...(恕刪)


前幾大車廠開發一輛車的成本至少百億
研發經費更不用說,絕對不會有小於1%這種數字,花大錢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台灣很多代工大廠的研發經費也高於裕隆集團
所以敢買捲L牌的,真的就是沒在做功課
HTC 研發很強阿
但問題是管理階層問題很大
這個眾所皆知的祕密連 google 都懂

真正讓他們爆炸的是想要清舊版CPU庫存
硬說自己調教一流,人家記憶體都1G已上了還硬要700M
還用上世代的
接著 Desire 系列爛到崩潰
本來支持的消費者信心全失
在這段期間三星蘋果一直向上衝
更不用說行銷爛到爆

到最近就變成這樣了
即使旗艦機性能超強
但已經來不及

cy111 wrote:
前幾大車廠開發一輛車的成本至少百億
研發經費更不用說,絕對不會有小於1%這種數字,花大錢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台灣很多代工大廠的研發經費也高於裕隆集團
所以敢買捲L牌的,真的就是沒在做功課...(恕刪)



鹽董算是典型的小聰明,把一些現成的東西拼裝起來再加上一些高級車的用的電子影音或安全配備通通塞進去,

然後再大打廣告,就成功把商品自動提升為高級品牌,

過去tobe m'car就試圖把吉利的帝豪用旗艦款配置,賣神車Corolla Altis入門款的63萬,

再大打現代大都會個性男子成熟理性的聰明選擇,選擇走自己的路,不隨俗流,個性化有主張,有自我品味帶點雅痞的品牌,

聽說後來是淪落到一個月賣30台都不到.......

現在是網路時代,你拿大陸平價車帝豪來台灣組裝,打個個性化形象,就想貴兩倍價差來賣,

你以為大都會個性化有自我主見的男人都沒再上網的嗎??

現在的S3跟U5弄了個中國廉價引擎,類似的手法跟包裝又來了,然後這次引擎又出包了......

鹽董出道以來這麼多年的商業手法好像沒變化多少,CEFFIRO時代讓你成功一次(當時好像是較台灣勞斯萊斯),

不代表這種手法可以讓你吃香喝辣一輩子。



冰淇淋賣十年 wrote:
各位有點年紀的 我...(恕刪)

很多人認為hTC強在研發,敗在行銷;我有不同的見解。
hTC剛開始獲利下降就想到cost down,因為銷售數量龐大,一支手機成本降低100,
與銷售數量的乘積效應驚人,但沒有做好品質測試就上線,結果當然問題一堆,
市場是殘酷的,消費者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全球排名就淪為Others,台灣排名節節敗退。
這跟食安問題容易發生在銷售量大的廠商、連鎖店是一樣的。

Luxgen的問題是不重視技術、研發,研發經費3億比台灣中型科技公司還小。
前幾天有人PO Mazda研發SkyActiv-X引擎花了8年,這種"沒有效率"的團隊
只要在裕隆待一年就會被Layoff,怎麼可能等你8年?
車廠研發一顆引擎要花2-3億美金,裕隆研發主管要存20-30年才能研發引擎。
所以當然買大廠舊引擎技術,回家加個渦輪就可以上市開賣。
也難怪直接買東風引擎本體,回家改一改就可以上市。
jojo7288 wrote:
鹽董算是典型的小聰...(恕刪)



其實真的現在資訊很容易得到

20年前 你說台灣製造不了引擎 我相信 現在呢 沒有人要花而已

好比當時我自組研發IDF戰機 結果研發出來之後 卻被那個老輝不用 美國看你可以研發 趕快說我F16賣給你
造成人才外移 都造福韓國了

當時韓國汽車 飛機都比台灣爛 現在呢 妥善率第一名 還是IDF 不管幻象 F16 都在待料 零件費用卻是很高


汽車其實也依樣 核心沒有最後只有比價比品質


不如鹽董可以去買TYPE R 那顆引擎 本田有單賣 報價19萬 再來自己組裝 搞不好可以拉攏一些客戶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