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龐德訪問水野和敏關於U6 GT220

嗯嗯,個人認為納牌不像其它台廠手機降規格給台灣人,而且車身真的很堅強,在大陸我注意多年大貨車追撞新聞,幾乎無一幸免。但是當大陸評比將納牌引擎形容成落後一個次代,我沒接觸過納牌,想必他的引擎性能不夠,還好不到一年就雪恥了。若是能再改款更新車體設計,應該大有可為。不過大陸市場不喜歡納牌的設計風格,他們喜歡方正的貨車(五菱宏光),致使叫好不叫坐,品牌沒做起來,這方面納牌吃了大虧。
nibanibaniba wrote:
其實台灣有民間改裝高...(恕刪)
買這車維修等級應該很高,後勤有辦法處理嗎?真的很好奇。
當水野講雙渦流,怎麼跟我知道得不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u98uxQFP0

CLA45 AMG wrote:
別鬧了,就拿225...(恕刪)


阿不是要原廠比原廠~~~

我給你6000~~你去搞一顆原廠1A2B 18吋輪胎來

記得要給我原廠發票~~~別搞安托華的

CLA45 AMG wrote:
那為何kuga245...(恕刪)


哪有為什麼?各吹各的號~~~有的廠喜歡搞特規~~有的廠喜歡搞便宜貨

每廠的KNOW HOW不一樣,定位也不一樣~~~負擔的起就買,負擔不起就去買便宜貨

這應該沒什好爭的吧?

一葉扁舟 wrote:
我很好奇一點這些改...(恕刪)


台灣是真的設計不出來~~~台灣改裝廠是土炮改法~~~光靠台灣那薄弱的引擎設計基礎~~真的有困難~~要走的路還很長

amanti88 wrote:
哈哈...等你回原...(恕刪)


有什麼樣的屁股就吃什麼樣的瀉藥

如果承受不起!~~~建議買U6 GT就好~~

千萬別像一些年輕人打腫臉充胖子買了雙B,結果每個月往凱汰廠跑

不過我是真的配服納智捷能做出這樣高cp值的產品,

我也很仔細的聽完龐德對水野的專訪,

不過另一方面也是很感嘆,看完專訪也了解這些高端的內燃機技術,

主力仍全數是掌握在日本人手上,用的是水野的人馬和技術,加上東銘引擎的協力開發,

這代表說,這些引擎所有相關的元素通通都由日本人牢牢握死死的,

對國內的納牌也好,任何的車廠也好或是零件工廠來說,得到經驗值能升級的機率仍然是趨近於零。

我們把這些東西引進來,有學到任何設計了嗎?

有學到任何調校的技術了嗎? 有掌握到任何材質的開發能力了嗎?

什麼都沒學到,也沒得到,只是單單花了大錢請日本人做了一套無法技術轉移的東西。

就跟台灣高鐵一樣,我們花大錢只是買了整套的系統和車箱的軟體、硬體,

但對高鐵的車箱設計、材料、焊接工法、等等,所得的通通都是零,

只是單純的花錢買成套的東西,但卻無法趁著這麼大規模的投資一齊升級國內的相關產業技術。

等到五年十年後,台灣仍然是台灣,仍然學不會做高鐵和高端內燃機,乖乖給國外繳規費。

非常可惜。

火星塞全球可能只有1~2間有在做~~~~

這對我來說可能有點太過特規了

U6 GT 也是這樣嗎???有沒有大大可以解惑??

red violin wrote:
不過我是真的配服納...(恕刪)


之前都沒想過大大說的這問題⋯
以U6GT220來看,引擎為水野花了一年多與「他」的團隊共同研發出來,
避震器也是Bilstein依據水野所提供的數據進行OEM生產,
可見所有的所有都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上⋯

真的⋯若哪天水野與他的團隊一票人走了,納智捷還剩什麼呢?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