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cules6681 wrote:哈哈哈~被您搶先了...(恕刪) 我實在想不到郭董有甚麼理由要跟裕隆合作,即便兩人可能熟識,就算郭董要做應該也是偏向於新能源的智能車,就像您所說的蘋果自駕車,郭董所投資的公司以及後續收購的多半都是3C或是材料商,汽車這塊非其專業,賣產品的作法也與前者相異,重點是國產品牌長久欠缺關鍵技術,與裕隆合作不如另行成立品牌直接引進國外品牌或是技術,但從當年台朔做法,你做石油、塑化業的跨行來賣車,僅是仗著母公司有錢就沒有策略,引進的還是當年品牌還在學習的韓系車,難怪做不起來,當年如果引進是日本或是歐洲甚至是美國品牌,或許現在台朔汽車還會在,無奈當年思維不同啊。東風的官網是真的有把裕隆納智捷列入其集團的車款中,所以應該在中國是裕隆的大股東,我也同意樓上某些人的說法,先撤人在撤資是有可能的,納智捷在中國月銷不破一萬(相關報導),在這麼大的市場本來就是不正常的不是嗎? 只能拿張板凳坐著等看戲了。我想有些人開始要出來反駁大家了,小心喔。
余志乾 wrote:但還是沒提到東風裕隆...(恕刪)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ar/4mbon82.html「對於目前東風的各個自主板塊,在市場驅動和銷售渠道生存壓力推動之下,它必然走向整合。」這份「418」深化自主品牌改革決議,東風公司正在用行動一步步兌現。日前,東風公司知情人士透露,東風公司將對東風裕隆做出撤人不撤資的舉措。「未來,東風公司只是作為東風裕隆投資方參與運營,在內部管理、決策上或由裕隆集團占據主導。」....可以看到,東風裕隆未來的部分業績還將納入東風公司考核,但是內部決策權、管理權、市場規劃將逐步轉移給裕隆集團,這意味著東風裕隆正在從東風公司大自主規劃「版圖」里慢慢剝離。「未來不排除進行撤資全面退出的可能。」該知情人士猜測到。....「東風公司做出整合東風裕隆的決定,最直觀的原因就是近幾年糟糕的市場表現所導致。」事實上,作為與台灣方面以50:50成立唯一合資車企,2010年才誕生的東風裕隆曾一度咄咄逼人,首款產品納智捷大7在2011年進入市場後,也曾贏得市場追捧;2012年,在僅僅成立兩年後,東風裕隆就實現了盈利,納智捷也成為東風公司勢頭最猛的自主子品牌。過去的三年內,東風裕隆經歷了人事大調整、經營戰略失誤、產品競爭力弱化、營銷工作坍塌等一系列的坎坷,終在市場轉型中逐漸迷失自己,銷量急劇下滑,並造成了巨額虧損。
四月新改款的U6,看了幾位車主分享,最大的油耗問題沒了,其他方面也頗為激賞,這次定價CP值很高,眼下最高折扣甚至達兩萬人民幣,但銷售卻拉不起,看來品牌名聲真的搞爛了...現在是留校察看,自負責任,離退學只有一步之遙...加油吧!搞自主,做品牌,艱難~從現在才要開始~
台灣用關稅壁壘保護了超過30年,一走出台灣或是到對岸跟別人競爭,就是完全沒有競爭力⋯⋯在台灣代理的牌子又只會坑台灣人⋯看看裕隆代理的N牌和M牌⋯沒比較便宜,安全配備也不給⋯2017還有沒ABS的車在賣,台灣這畸形的市場,年銷40萬台,有50%被和泰和裕隆吃掉⋯躺著都爽賺,陽春麵當牛肉麵的價錢賣⋯
華擎在幹嘛?下一顆引擎在哪裡?下一世代的底盤在哪裡?自己研發?還有誰要賣給你?請鬼抓藥單的建議如下:放下偏見採用評估過不錯的陸製引擎+底盤+變速箱趁水野還在,再加以調教先衝量了,沒量,沒有任何動能搞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