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也稀 wrote:
纳智捷是严峻了,在...(恕刪)
中國車廠在設計上面不得不承認進步很多,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捨得花大錢請一線車廠的設計師來,
長城的設計總監是從BMW挖來,奇瑞從通用挖,比亞迪更是挖了Audi的Wolfgang Egger(Q7 /TT/ R8)。
個人認為十年內可能真的會有中國車廠如當初的現代一樣躍上國際舞台
Jason5636 wrote:
是這樣嗎?會不會太...(恕刪)
不可能, 因為市場結構變太大了, 回不去了. 台灣市場規模太小, 小到根本無法支持一個新創品牌. 之前, 一個大陸汽車廠老闆直接說, 台灣汽車廠根本達不到規模經濟, 直言根本不需有全車組裝, 全力發展零組件就行了. 全車都由中國進口即可 ....... 這話講得直白.
這就暗示, 如果沒有關稅保護, 台灣幾乎不會有國產組裝廠, 台灣如果只有零組件市場, 僅存的零組件工廠會再外移一次. 對台灣經濟的傷害不可謂不大.
其實那志節如果可以生存那最好, 不可生存實在太可惜了. 不值得大家東酸西酸. 不花錢的出張嘴. 我是希望納牌可以支持到我下部車換車時機, 只要油耗能有一般車市場水平, 重新換個新mark, 我會想換這牌子開開 .....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