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納智捷是由台灣人管理, 大陸的可有一半是大陸在掌控的。 一開始設廠時,前三年是由台灣掌權,但後面可必須放給大陸的管 (只有負責人是台灣人沒啥用)。 供應商也從台商製造 慢慢變成大陸在地廠商,品質也就變得開始有疑慮 (雖說一開始的車種品質確實也不太好)。 但在大陸人多數只認高價位品牌, 不在乎C/P值, Luxgenu也就不會是個優先考量的品牌。 相較於豐田, Luxgen少了很多加盟的營銷點, 而沒記錯的話, Luxgen盡量走直營(後期不太確定有沒有改), 故點少當然賣的也少, 知名度當然更小。而報導指的3000多台, 講真的,那是很多台商在對岸力挺Luxgen的所創造出來的, 所以只看表面的報導, 很容易忽略後面的辛酸。
何絣絣 wrote:
我跟你說,
就是這個宣傳,
就是這個宣傳,
就是這個宣傳,
納智捷自己把自己的口碑給做爛掉了,
做為一個新品牌,
卻把自己抬高身價,
只會用愛國主義洗腦台灣人要愛用國貨,
結果呢?
從網路,從親友,從同事,從親車主所得到的消息大部份都是負面的。
花了這麼多錢買這台車,
卻得不到他牌該有的品質。
光是用聽的嚇就嚇死了,
還敢買嗎?
恨鐵不成鋼
倒了也罷
就是這個宣傳
就是這個宣傳
就是這個宣傳
有多少個不是車主的人,
搞得好像自己摸過車一樣,
不斷的在形容這個品牌有多爛,
結果........一個個的露出馬尾巴一樣,
就是沒開過,
你一直聽說 聽說 聽說~
卻不敢鼓勵別人,去車商去原廠展間去跟別人借來親身試駕,
你害怕嗎? 你害怕別人去試駕後,
跟你講的不一樣嗎?
abu dhabi wrote:
沒法子,台灣本土產...(恕刪)
其實這則大陸新聞雖然寫的刻薄了點,但確實也寫出了納智捷的困境。
扣掉老歷史的歐洲車廠跟日本車廠外,有確實自己爬起來的大概只有現
代。
而現代在當時掘起的算是傾全韓國之力在幫,因為那時的韓國是對進口
車設下諸多限制跟稅賦,現代車才能存活的。(並不是韓國人就比較愛
國所以買現代車,這點是跟中國人和台灣人一樣的,基本上還是誰的cp
高買誰的)。剛好又遇到各大車廠在整併,讓現代車有時間跟有空間地慢
慢的從低階市場爬了上來。
把焦點放回納智捷身上,單靠台灣無法把它養去世界舞台的,這是個很
現實的問題。韓國一年汽車銷量以2016年來看大概是158萬輛(含商用車),
而台灣可能只有55萬輛(我用2016年12月的銷量大概估的)。
再加上要打台灣這塊市場搞不好比打大陸市場還難,品牌問題,所以納智
捷不那麼重視台灣市場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效益太小。
而另外大概可以看出納智捷在大陸就是走低價跟豪華配備來吸引人,但就
如新聞說的,這個其他家品牌都能做,而且還能做的比你便宜。加上人家
有雄厚的研發資金可以燒,人家能自己做引擎跟其他重要組件,但你做不
出來的時候,到時只剩被淘汰的份而已。
你沒那個資金燒,你要想做出自己的引擎跟重要組件的可能性就低,不可
能現在這顆渦輪用一輩子吧。這顆渦輪跟NA引擎比感覺蠻威的,但跟其他
廠的渦輪比就......
現代是挖歐洲車廠的人,大陸自有品牌是挖大陸合資車廠跟日系車廠的人。
納智捷可能可以彷效,但很怕他的錢不夠燒啊,東西還沒弄出來就GG了。
個人對請水野來是贊同的,但根本的技術沒解決啊,他來是能把你既有的
東西調整的更好,但如果你既有的東西太爛,那調整幅度也是有限啊。
坦白說,想不太到納智捷的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