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未免太小看消費者的認知了,但前面還是有不少人買單幫他說話啊。國際車廠的慣例算法就是氣廉整排算一個,整排氣廉模組本來就有可能很多個串在一起,例如很多是A, B, C柱上都有,這樣算一個,不會算三個。而且上市在前的U6, U7的氣囊數算法也不是這樣,不得不讓人家覺得M7 Turbo是為了6而6,算法呼嚨一下就是了。誠實標4氣囊會怎樣嗎?本來非常讚賞的,因為這樣的小動作(或許是失誤)而對新M7的印象大大扣分了。
我到認為這是原先車體沒設計給側氣簾的空間、現在硬塞進去的結果。M7的這種氣囊數目算法就很香港,香港會把氣簾前後分開算成兩個,但依照台灣一般的慣稱,M7這個功用也只能算是4SRS。而且,沒人注意它的氣囊為何那麼短小嗎?一般不管是MPV、SEDAN的側氣囊涵蓋範圍都會到側窗下沿,例如下圖的Estima(Previa):搭配前氣囊/側氣囊,能將乘客完整包覆,不似M7這樣『湯耕』,它的側面防護能完全發揮像正常大尺寸側氣簾的效用嗎?
denniscool wrote:因為它的是photoshop出來的心想: 既然photoshop出來的為何不修大一些? 即使是PS,也是得依照真實情況來合成啊...哪有哪家車廠這麼謙虛,會故意把大氣囊修圖修成小的?
denniscool wrote:所謂的六氣囊不會是左右氣簾算四個沒前座 一台百來萬的國產車車主看的不會只有被動安全引擎動力輸出及運轉精緻度變速箱與引擎的匹配 車身剛性 底盤油耗 組裝品質 隔音 妥善率等綜合以上 相信在01大受好評的m7應該如往常般 銷量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