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car wrote:嚴董要去"認識認識"...(恕刪) 拿也"按捏"....呵呵呵......媒體呀媒體......孔老夫子說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記者不過是搭上媒體平台而得以發聲的一個人而已,其言可擲地有聲,也可淪為笑柄......立言者--慎之;聽言者---思之!
最近的牛奶事件讓我決定以後商周我只會在書店看免錢 不訂了...揭發的內容與數據內容空洞 主編還在前言說自己能力不足複查他們有錢有人有資源 可以找專家學者給意見 這不是記者報導最基本的?一句能力不足就出刊這種能力不足的報導.... 花錢看這種能力不足的刊物 讀者不就是低X...
商週1354期。在十一月初頂新假油還沒爆之前,商周也是吹捧魏家啊!標題:「頂新征戰新版圖,豪宅,電信都要賺。」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52247再看看10月底的,1352期。標題:「味全中國出運,賠20年孵出雙金蛋」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52139後來1357期,風向轉了,頂新假油爆了。商業週刊標題馬上落井下石:「頂新魏家不讓你知道的霸道真相」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52477今年十月底看了類似吹捧新聞的人去買了味全的股票,真是要跳樓了!十月29日(57.1元)掉到十一月11日(43.9元)。
台灣市場小,所以不易培養出自有品牌,這句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中北歐除德國外,幾乎人口都比台灣少,而且還少很多;過去的成功造就現在的失敗,台灣以代工方式在過去成功的領域,現在想要轉型成品牌在相同領域成功,就算骨子能轉換成功,環境可能都不允許;更慘的是台灣國家社會的資源繼續以這樣錯誤的思維方向在浪費,因為是過去成功的那些人在主導資源分配;科學園區廠商免稅,鴻海毛3毛4,都是用社會資源去成就少數科技貴族銀行免營業稅,土地資源特別珍貴的台灣卻讓建商這樣蹂躪我一直覺得發展飲食產業是台灣的優勢,全世界有那裡飲食文化能強過台灣,結果最近一連串的食安才讓我們知道台灣的食品業不但不爭氣,還黑心先自問,台灣社會真的需要投入資源養出一個汽車業自有品牌!?至於商周,現在我不確定,以前的了解,一家雜誌社也沒多少人,一篇報導除採編自己採訪撰稿,也沒太多支援/資源(恐怕遠低於壹周刊),刻意誤導應不至於,但有3分寫8分是一定要的,不然雜誌怎麼賣,講難聽是誇大,講好聽是領導潮流先知先覺
商週的水準我早就看破了,根本就反指標來著。當年陳由豪欠了一屁股債時,商週專文報導他多麼有心再起,平常過的多簡樸之類的,然後那期刊出沒過幾週,他就丟下幾百億債務逃到中國了。後來亞世的鄭綿綿、博達的葉素菲都是如出一轍的報導打臉模式。姑且不論它講別人黑心是真是假,它自己就是黑心媒體無誤。
MichaelCorleone wrote:商週的水準我早就看破了,根本就反指標來著。當年陳由豪欠了一屁股債時,商週專文報導他多麼有心再起,平常過的多簡樸之類的,然後那期刊出沒過幾週,他就丟下幾百億債務逃到中國了。後來亞世的鄭綿綿、博達的葉素菲都是如出一轍的報導打臉模式。姑且不論它講別人黑心是真是假,它自己就是黑心媒體無誤。...(恕刪)
我知道在這邊講 Luxgen 壞話可能不是很妥當 XD但我覺得記者也沒說錯阿這文章就是以他跑汽車業界的新聞多年的經歷來分析Luxgen未來不看好而已如果Luxgen讓他跌破眼鏡? 那很好阿.端出來的牛肉好 品質實在 自然大家有機會去買單(這次的U6不錯 除了完整安全配備要在頂級款才有讓人有點不爽....)如果市場行銷策略正確 在目標市場每年穩定提高市占率 像是中國那大家都會給Luxgen應有的掌聲.難道沒有先開箱自己有一台 Luxgen 就不能說 Luxgen 的缺點嗎?(抱歉Seadan cp實在太低沒必要買一台開箱才能砲他吧........)台灣人就是太合善太"溺愛" 所以很多東西沒辦法突破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