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您考慮電動車嗎?Luxgen預計2014年開始銷售電動車。


gladiator wrote:
Luxgen要出的應...(恕刪)


這才是王道


車載發電機是當然
不然沒電要用拖吊車喔


台灣加油
不用充電站辣
每天通勤回家就充電阿
大樓有車庫的地方
社區裝設個充電插頭就好了
您說的是目前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的方式

Luxgen EV電動車電池重達300公斤,
一輛電動車的電池體積也很龐大
您確定您這種換電池的方式可行嗎?

-趙雲- wrote:
設置電池交換站,沒電直接更換電池模組

1.電池交換站有數顆充飽電的電池,每顆皆個別放入上鎖之透明充電箱
2.欲交換電池的車主透過客服取得密碼開鎖
3.取出充滿電之電池,並將換下之電池回充
4.關上充電盒,系統會自己記錄取用者資訊
5.充電盒充飽電:綠色 充電中:紅色
6.拿取每顆充飽電的電池,系統會自動向車主寄出繳款單,依規定時限內繳付即可
7.大絕招:直接和便利超商合作,將據點設置在店內或店外,密度之高可媲美加油站

我想這個方法如果配套措施規劃的夠完善的話,比設置充電站實際多了,換顆電池不用花費車主5分鐘的時間,就可滿電上路
如果家庭只有一輛車,不建議買純電動車,油電車反而比較適合,但如果家裡第二輛車定位於短程上下班、接送小孩、買菜、大賣場採購等,電動車反而較合適。

對了,基本上我比較不看好TOYOTA的並聯式電動車的設計,應該加裝一條家用110V或220V的充電插頭,這個設備應該用選配,而且政府要補助。

油電車〈或稱電油車〉,應該用串聯是較佳,引擎只負責用最高效率來發電,平時開的時候,僅用電力,同時也有加用插頭可提供回家後的充電。

電動車應該關稅、貨物稅全免,如果車價100萬的進口車,單單關稅與貨物稅就被課30萬以上,所以電動車應該只要負擔牌照稅與5%營業稅,而油電車應該負擔一半關稅、貨物稅與燃料稅,政府應該有擔當一點,能為空氣品質盡一份心力,就要讓一些稅少一點,而會增加空污的車輛,如4級以上的油耗,就應該加重稅負。

balance wrote:
不是危言聳聽,也沒有...(恕刪)


許多鋰電池過充電或遇擠壓變形會有造成內部短路而引發高溫燃燒的危險

但是台灣製造的您就放心啦

工研院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投入大量資源

研發出 STOBA 技術.解決了鋰電池自燃的問題.

且已已經在世界上主要工業國都獲得了專利

國內幾家大型鋰電池製造廠,

已經獲得工研院的此一技術轉移


hcpine76 wrote:
不得不佩服TOYOTA當年決定全力發展油電車的深層考量,當然了不能忘了HONDA才是最早堅定要推出油電車的,可惜還是TOYOTA強,現在許多人已把油電車和TOYOTA畫上等號。

電動車所須解決的問題真的很多很多,許多人都曾為小孩子買過電動吉普車或類似的玩具,真的是沒電就沒電,那層憂慮肯定一直深印在許多人心裡。


Toyota的決定之所以正確,主要還是在燃料電池開發速度不若預期,美國車廠孤注一擲全投在燃料電池車上,確實是很大的風險,不過假設今日成功的話,美國一舉就可以便成全世界的環保國家,更別說可以把日本跟歐洲車一舉踢出美國市場,成功後面的利亦可以說是龐大到嚇人。

電動車的問題其實也就是那幾個,不過從來就沒解決過,電容量、價格跟週邊設施,除非電動車能夠充電一次實際能跑1000公里,價格能夠降到一般汽車價格,即使週邊設施配合的不好,也應該會賣到翻過去...
每次談到電動車這個話題 有些因素總是固定的 也總有些固定的其他意見出現。
比如說充電站建構與車用動力電池的規格統一化 以及初期電動車款普及化的問題 幾乎除了納智捷也沒有其他車廠足以擔當了。
這個案子看似很有前景 但是若把這開發案扔給其他車廠 他們能接嗎?
不能 因為他們充其量只是代工的 要推動這種計畫 在台灣的國產車組裝廠根本沒有必須的技術根基。
而且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並沒有為台灣開發的電動車型 短期內也不可能為台灣開發。
不只如此 其他代工的車廠也都是一樣的狀況 沒有例外。
所以老實說在台灣要把電動車實用化 以四五年內而言除納智捷之外並無任何其他車廠或品牌足以勝任。
但每次一提到這個決定性因素 通常反對意見就只會往圖利特定廠商的方面扯 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共識。
基於以上原因,
電動車的實用化一旦真的開始動作 充電系統架構與通用電池研發完成 恐怕對於其他車廠而言會有蠻大影響。
目前電能供應的問題 台電對於電動車的應用已經有腹案 於民國100年7月25已對經濟部提出簡報 簡報內容請至台電網頁搜尋電動車或GOOGLE"台電 電動車"。

簡報大綱:
一、電動車推廣使用已蔚為風潮,世界各先進國家皆爭相推動相關計畫及設定階段目標(例如美國西元2015年預定100萬輛)。
二、依我國「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及行動方案」所訂目標,至擴張期(民國114年後)國內智慧電動車總量將達150萬輛以上,屆時各類型電動車於國內運行,對於電力供給能否符合電動車成長需求成為重要議題。
三、本於公用電業立場,台電公司有義務提供充裕及穩定之電動車充電電能,並依上述方案分工事項,負責評估充電站對電力供應之影響。
四、綜上所述,本公司對於滿足電動車充電之電力需求及兼顧電網供電之充裕及穩定,提出對應之電能補充策略。

除了充電站之外 電池方面 納智捷約一兩年前就已經完成某品牌的鋰鐵電池組車用規範測試 對於純電力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組特性與管理系統也有獨立開發能力 已經可以投入試量產程序。
以前四處開會瞭解電動車開發應用進程 總覺得現在大概只獨差政策與建設面的配套 其他部份的問題其實已經多數有解 不再是個空洞的構想而已。
不過台灣就是這麼回事 為了要動這一下卻可能要斷了其他人後路的時候 總是有些奇奇怪怪的風聲或阻礙會浮上來。
如果2014納智捷真的會上純電動車 那想必有些準備工作已經開始默默的動了
個人想法,會買電動車,但不會買剛出來的電動車,
新產品習慣觀望一下。
電動車的好處是安靜,還有可以幾乎瞬間爆發最大扭力。

但我不覺得電動車比汽油車環保,汽油或天然氣進入火力發電廠發電(若是核能發電,長期對環境破壞可能更大),再傳輸至附近變電所,再轉至充電站對電動車充電,再將電能轉化成動能,相對於汽車(汽油直接給汽車引擎產生動能),多次轉換能源損耗率一定比汽車高的多。

電動車只是把都市的汙染轉移到鄉下(通常發電廠在鄉下),都市人眼不見為淨,就以為環保。

luzibin wrote:
對了,基本上我比較不看好TOYOTA的並聯式電動車的設計,應該加裝一條家用110V或220V的充電插頭,這個設備應該用選配,而且政府要補助。

油電車〈或稱電油車〉,應該用串聯是較佳,引擎只負責用最高效率來發電,平時開的時候,僅用電力,同時也有加用插頭可提供回家後的充電。


如果你去了解一下toyota的PSD, 就會發現這套並聯式系統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其他作法都是為了規避專利而繞路.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