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求勝 wrote:
你敢保證其他廠牌都沒...(恕刪)
其他廠有用大陸零件用到變成這樣嗎?

smchen wrote:
第一裕隆接手的是東風...(恕刪)

jeff0720 wrote:
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BlueSky5230 wrote:
產品品質是指:
功能(Performance):冷氣機是可以產生多舒適的空氣品質;洗衣機能把衣服洗得多麼乾凈;電視機的畫面有多麼清晰好看。
特點(Features):像冷氣機附有遙控裝置,具有直角畫面的電視機,附有安全氣囊的汽車,比較上就有較高的品質。也就是指較低的不良率,這就比較單純是指生產上的品質標準是否達到。
可信賴度(Reliability):每次買到產品其品質是否具有一致性,尤其是電子產品,如果常常買到有問題的,或是品質不穩定的產品,自然消費者會失去信心及信賴感。
耐用度(Durability):耐用度是指產品可以使用的年限,像早期的大同電扇,就具有很高的耐用度,金龜車也是,VOLVO車,BMW車也都具有耐用的品質印象。
服務度(Service ability):是指銷售產品時,服務優劣的程度,像7-eleven提供24小時的服務,日本汽車的售後服務,都提供了較高的服務度,這也是品質認知的一種。
高品質的外觀(Premium Image):單純從外觀上看,是否具有高品質的感覺,也很重要,因為這是消費者能以肉眼去判斷的地方。
量化的品質定義
Q=\frac{P}{E}
Q:產品/服務的品質(Quality)
P:提供面產品/服務的功能(Performance)
E:需求面顧客的期望(Expectation)
與設計毫無關係,與管理比較有關
多數台灣消費者的價值觀(少支出)是左右製造業品質的關鍵,這與經濟環境有很大關聯。如果每個人收入很高的,對於金錢的支出寬鬆,相對會在意用料的好壞與穩定性。
台灣商人求高利潤、高營收(沖量)與消費者求低售價產生極大衝突,造成材料的使用是很低廉與(組裝、性能、系統)不穩定。
在同樣的生產線,假設物料不變人力不變情況下,只能從人事成本去提高利潤。可是中國使用的物料或配方是不是與台灣一樣,就得由台灣工廠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