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關於 裕隆總經理給LUXGEN十年後的目標

其實查一下可以知道現代如何打入西方人市場

怕就怕Luxgen高層有網路那些反韓人的思想

不願意學習別人好的一面

反倒是一直謾罵...

有這種想法的話~10年我看也沒什麼搞頭
一台50W
我就買單了啦
哪怕沒市場呢
stran000 wrote:
1、沃尔玛 3.19億美金
2、高盛 3.15億美金
3、富国银行
4、美国银行
5、埃克森美孚
6、哈利伯顿公司
7、雪佛龙
8、摩根大通
9、GE
10、塔吉特 恕刪)


高盛!全世界最出名的金融機構.您可上google查詢
它的風評如何,社會自有評斷
只捐3.15億美金,真的很小氣
L牌第一手棋就錯了....

應該先出50萬以內的小車,再出60~70萬的1.8車系....

量先衝出來才是....一直要避開60~80萬之間的戰場真的是

總之祝福LUXGEN,出一款讓台灣人心動的車,我想會很多人買單的....
sai1268 wrote:
其實查一下可以知道現...(恕刪)


好的一面當然是必要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至於不好的手段要不要學
就見仁見智了
反韓大都是反韓國許多卑鄙的計倆(更正:是太過多......)
像韓國業代長期在各大討論區開大量分身、自問自答、反串點火、貶低他牌的行銷方式我就很反感
例如以下:
要等sony NEX-7還是要買samsung NX200呢?NEX-5n我看不上…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47&t=2492752&p=1

軒轅浩 wrote:
L牌第一手棋就錯了....(恕刪)

50以內小車能擦亮招牌嗎?50以內小車 公司能花錢投入的品管可能更慘
在設計開發跟車型測試上更別說 更沒錢做 可能什麼碰撞測試都沒有
而且車型與鎖定的對手本來就不同
先出50 再出1.8 一定會比較有量嗎?
這塊只是市場的餅比較大 不代表你去餅大的地方一定就會比較有餅吃
車廠沒有鎖定那個市場 為何就要被解讀為避開市場?
起初的熱銷 就是讓買家心動
閣下如何認定納場的車台灣人沒心動?
靠銷量決定心動嗎?
還是東西很好佛心價心動?
閣下定義的台灣人心動的車款是?
我周遭 很多人起初買SUV是有心動感覺的 少見的品牌 有別於其他國產車的外型 到位的主被動安全 以及內裝配備 只是大家後來對品質有扣分 要他再加油
而且現在所有車主我想重視的是質 納場現階段事實需要加強的是質 (我也是車主)
質做出來就會有很多人買
以納廠產品的CP值 只要做出質 就算今天他不是台灣品牌 都會賣得好
台灣的品牌只是會讓自己人比較會去注意 了解
但是不會有人買車 什麼都不管不比較而只是因為是台灣品牌就買的
買車是要花很多錢的 不是買個小東西 而且那些非常富有的人買這些車不痛不癢的也只有很少數
軒轅浩 wrote:
L牌第一手棋就錯了....(恕刪)


我覺得如果一開始就打進小車或是60萬市場才會慘...

這級距幾乎各車廠都有主打車種

一個剛創立還不熟悉的牌子如果一開始就殺入最慘烈的紅海

只怕還沒看到第二台車就掰掰了

而且這個5-60這種價位我看那些主打的電子配備大概也掛不上去吧....勢必被閹割



相反SUV跟MPV的路線倒是滿成功的

雖然這算小眾市場,但是有這種大容量空間的SUV市場並不多見

跟國內差不多價位的幾台SUV相比,光看軸距就知道車身大小有差了

新的L5感覺也是刻意避開主力戰場

大家都把L5跟T牌相比

但是在原廠如此宣揚車子的性能根掛渦輪的情況就知道他應該不會跟便宜又省油掛的T牌是相同的客戶群

感覺應該會搶到類似馬3這種強調跑格但是又沒有特別會跑的車


DT-SERVICE wrote:
完全同意!台灣輸的就...(恕刪)

完全超級同意!就是沒有這東西!!
雖然很討厭韓國,但還是要佩服他們!
在台灣說民族意識就被特定媒體打成~意識形態或不要泛政治化!
一個國家有人想當台灣人有的想當中國人這是大家的自由,
但最慘的是更多人不知道要把自己未來定位是什麼人!!
不統不獨保持現狀?世界局勢每天在前進,講這話和鴕鳥把頭插到土裡就以為安全是一樣意思!
台灣的特殊國際地位+短視近利的民族性
會輸給南韓是正常的!!!

軒轅浩 wrote:
L牌第一手棋就錯了....

應該先出50萬以內的小車,再出60~70萬的1.8車系....

量先衝出來才是....一直要避開60~80萬之間的戰場真的是

總之祝福LUXGEN,出一款讓台灣人心動的車,我想會很多人買單的....



我倒覺得它的策略是對的,先賣相對高價的,量不要先衝大,慢慢的debug

讓自身的技術成熟,然後再進入戰國市場

如果如您所說一開始就衝50萬內小車,量一衝大,加上技術還不成熟,一出問題的話

光召回的成本就可以把納廠搞倒了吧!

joelandtw wrote:
我倒覺得它的策略是對...(恕刪)


樓主專業.

很多事情真的要看很多面.

消費者一定會想. 一開始出便宜的車. 打亮招牌.

企業主一定會想. 一開始出小量的車. 搞定通路. 品管. 設計. 慢慢驗証.

一個品牌要建立. 真的不是喊喊就好.

至少目前為止. 感覺這個品牌走的方向是對的.

雖然跌跌撞撞. 加強的空間也還很多.

但. 感覺有慢慢站穩的趨勢.

加油~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