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由推薦李家同先生"我們應該有第二次工業革命"新書談起,Luxgen至少為台灣踏出自主汽車技術第一步

真是好文啊~
其實台灣的技術性夠,創造性也不差...但就差在總比別人"晚一步"....但偏偏那就"差之毫里失之千里"了~造成我們總是要循別人訂的遊戲規格"Spec."走~
我想台灣要走入國際,成為某項產業的領導,一定要有自製規格,且其規格確實要有其優越性以及特殊性,可以成為產業標準,那才有讓人"敬重"的地位~否則端看Intel之前與我們訂的WiMax 備忘錄,反反覆覆,無法成就,就知道那種看人臉色的冏境了~

其中,開發有價值的專利,應該是這條路的捷徑之一,另外,其實也可以看到中國目前也很有野心的要自創區域規範以獨立於歐美,或許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一條捷徑~
難啦 先從愛用國貨 支持本土企業做起吧 滿街的日本車 如果把那個錢拿來支持國產車 飛羚早就成功了 接下來站上國際的會有多少台灣車 哪用等到現在才在推納智捷跨入國際呢?
還一堆人冷氣非日貨不買 電視非日貨不買 冰箱非日貨不買 連電腦都要非日貨不買 有這麼多敗家子 台灣不用想發展甚麼甚麼的 因為完全沒有民族意識的廢人確實太多了!
這種民族性 國家是不可能真正進步的 別費心思了

一鳴驚人 wrote:
還一堆人冷氣非日貨不買 電視非日貨不買 冰箱非日貨不買 連電腦都要非日貨不買 有這麼多敗家子 台灣不用想發展甚麼甚麼的 因為完全沒有民族意識的廢人確實太多了!
...(恕刪)


建議您多去瞭解一些目前世界電子產業的生態, 這些東西, 不管日不日貨, 裡面都是一堆MIT. 台灣在某些方面是輸人, 不過贏人的地方也不少, 需要努力, 但是不需要妄自菲薄.
"設計"

這應該是台灣產業升級最大的瓶頸

台灣應該很多公司的"設計"部門,是修改<現有的>或是<別人的>產品來做設計

當然有些產業是專利擋道,但是很多公司是以製造養設計,而不是靠設計養製造

或許這些公司是希望以製造賺取的毛利再來搞設計吧......

但是設計燒的錢真的是無底洞~~

Lexgen雖然很多零件是外購,但最少還是個自有品牌,我待過的運輸機械業,那就真的是全自製,沒有一張圖來自國外

這應該才是台灣走的方向,Made in Taiwan可以如大創39元商店或是IKEA一樣,是自己的牌子,但不管產地!!

台灣很多創意人才,但一但到了這些公司的"設計"部門,難保不會變成"改圖"的高級工程師
忍不住回了這篇文,

其實我覺得,台灣能再出一位孫運璿,

我想他一定可以帶領出新的台灣!

阿桐伯只會喇屎,但是孫運璿是會擔屎!

講和做是不同的!
當教育部長這個夢成真之前,他還會繼續放炮.....
台灣設計也沒甚問題 luxgen 外型應該也是自我設計的吧 印象中裕隆某設計師也曾自行創業
幫中國SUV設計外型 題外話 台灣最強的時代反而是鄭成功時代 掌握整個亞洲水域 海上帝國
據說鄭成功海軍單是在廈門就有13000艘船

jgpnsgan wrote:
忍不住回了這篇文,其...(恕刪)

台灣的產業難以集團化,相對國際廠商資本額不高,在錢都花在刀口上時,幾年時間內能否獲利確實相當重要。
因此,一直以來台灣都把一些重要的研發交給或委託政府的研究機構來做。當然,我們的政府也一直想要扮演協助研發的角色。

交給政府以目前來說反而風險更高,因為選票要投給誰,大家都無法預期。改朝換代或討好某部分政府認為務必要討好的對象時,政策能否持續或改變,隱隱約約有個未知數。簡言之,目前的施政似乎都是以討好選民為主要目的,而不敢去做一些可能幾年後才有效果,但現在做卻有許多批評聲浪的事。

民主很好,但太以政權能否獲得為主要目標(當然不獲政權誰理你),在施政上難免綁手綁腳。

我個人也很懷念孫運璿先生,也懷念他當行政院長時社會那蓬勃的生命力。但在民主時代,以民意為依歸為前提下,歷選票考驗才能爬到某個位置的洗禮下,候選人原有的豪氣干雲不知因為太多的妥協而能剩下多少。

強人政治有強人政治的好處,但萬一強人不好,那產生的問題根本無法處理,也無法申訴,因為大家都不敢。有時候不能因為強人政治的決斷力,帶起一個台灣的奇蹟而一直去懷念那時代。民主不是一直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嗎?

比較下還是民主好,不然大家就不能想砲就砲了。

回到原點,李家同先生能講出來總是好。或許某部分想更有作為的企業家或有潛力的企業家看到此書,能激起更加奮鬥的決心,也不一定。

我個人的意見是,能點出台灣的一些問題,讓大家有深一層認識或多一些看法並能有討論的機會,都是好事。
相同的,不管您喜不喜歡Luxgen。他給在台灣的我們一個可以品頭論足的機會,您不喜歡就大砲特砲一番,如果言之成理,Luxgen有自己的工程師可能因此而去做修改,而不需看代工原母廠臉色。

但若您不喜歡TOYOTA、NISSAN、HONDA、Mazda、Hyundai,您所反應的事還要過原廠那一關,若原廠有一點點好像不care台灣人的看法,那感覺不會很糟嗎?i-phone4的例子大家可曾感覺舒服?

未來還未可知,所以不少人都會加一句:Luxgen 加油!
看到這篇文章使我想到,台灣缺乏的不是高階人才,而是提昇底下基層人員的水準,台灣沒有法律或是行政命令規定,國外出版的任何書籍,在三個月內必須要有正體中文版,導致基礎知識與國際觀很薄弱,有心向上的人想去學習常碰到語言障礙,有心想要翻譯的人卻得擔心稿費餬不了口,這才是最大問題的所在。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