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台灣產業升級最大的瓶頸
台灣應該很多公司的"設計"部門,是修改<現有的>或是<別人的>產品來做設計
當然有些產業是專利擋道,但是很多公司是以製造養設計,而不是靠設計養製造
或許這些公司是希望以製造賺取的毛利再來搞設計吧......
但是設計燒的錢真的是無底洞~~
Lexgen雖然很多零件是外購,但最少還是個自有品牌,我待過的運輸機械業,那就真的是全自製,沒有一張圖來自國外
這應該才是台灣走的方向,Made in Taiwan可以如大創39元商店或是IKEA一樣,是自己的牌子,但不管產地!!
台灣很多創意人才,但一但到了這些公司的"設計"部門,難保不會變成"改圖"的高級工程師

jgpnsgan wrote:
忍不住回了這篇文,其...(恕刪)
台灣的產業難以集團化,相對國際廠商資本額不高,在錢都花在刀口上時,幾年時間內能否獲利確實相當重要。
因此,一直以來台灣都把一些重要的研發交給或委託政府的研究機構來做。當然,我們的政府也一直想要扮演協助研發的角色。
交給政府以目前來說反而風險更高,因為選票要投給誰,大家都無法預期。改朝換代或討好某部分政府認為務必要討好的對象時,政策能否持續或改變,隱隱約約有個未知數。簡言之,目前的施政似乎都是以討好選民為主要目的,而不敢去做一些可能幾年後才有效果,但現在做卻有許多批評聲浪的事。
民主很好,但太以政權能否獲得為主要目標(當然不獲政權誰理你),在施政上難免綁手綁腳。
我個人也很懷念孫運璿先生,也懷念他當行政院長時社會那蓬勃的生命力。但在民主時代,以民意為依歸為前提下,歷選票考驗才能爬到某個位置的洗禮下,候選人原有的豪氣干雲不知因為太多的妥協而能剩下多少。
強人政治有強人政治的好處,但萬一強人不好,那產生的問題根本無法處理,也無法申訴,因為大家都不敢。有時候不能因為強人政治的決斷力,帶起一個台灣的奇蹟而一直去懷念那時代。民主不是一直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嗎?
比較下還是民主好,不然大家就不能想砲就砲了。
回到原點,李家同先生能講出來總是好。或許某部分想更有作為的企業家或有潛力的企業家看到此書,能激起更加奮鬥的決心,也不一定。
我個人的意見是,能點出台灣的一些問題,讓大家有深一層認識或多一些看法並能有討論的機會,都是好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