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什麼比亞迪大膽 裕隆確保守呢

Leon19680819 wrote:
就個人特質來說, 比...(恕刪)

這是裕隆第二次機會..可能也是最後一次的機會..

對於電動車市場 重要的是怎麼打開它
吾為台中人 不食台中米
BYD的王姓老闆和目前CHINA老大胡先生是同鄉.有這樣的後台在後面.富士康訴訟都不怕了.還會怕啥...
棒球迷 wrote:
比亞迪第一款電動車 ...(恕刪)


不知道是不是訊息的關係....其實在看到商周的報導之前,我一直以為比亞迪只是做電池耶.....還有巴菲特投資它...

但是看完商周後,只覺得雷聲大雨點小.....當初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是因為看好電動車的潛力,巴菲特一投資完,股價大漲超過十倍,但其實它的電動車卻一部都沒賣出去。

它在大陸的電動車計畫也一直讓人摸不著腦袋....

老實說,他們到美國到底有多少市場,接受度如何,其實真的是未知數。

-----------------------------分隔線-----------------------
文章來源:商業周刊1163期

股價炒高十倍,產品上市計畫卻一再跳票
股神錯愛?比亞迪電動車銷售掛零
撰文者:韓斌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例行每年給股東的一封信剛發表,其中最受矚目的投資是中國大陸的比亞迪,短短十八個月,獲利高達七五六%。尷尬的是,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是因為看好電動車的潛力,然而比亞迪一副電動車概念股龍頭架式,股價大漲超過十倍,電動車卻一部都沒賣出去。

根據比亞迪證實,F3DM(油電混合車)上市一年多,沒有向個人用戶銷售,只對深圳一些政府機關和企業小量銷售,進行試運行。

F3DM油電混合車上市計畫推遲再推遲。第一次是在二○○八年十月大陸深圳,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十二天之後,王傳福在深圳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宣布,F3DM將於半年後上市,並在深圳投資建造一百個充電站。但二○○九年六月,在深港清潔能源大會現場,比亞迪僅向香港特區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交付了十輛F3DM。

把責任推給政府不補助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在會上宣布九月起對個人用戶銷售,到了九月,依然還是沒有上市。

到了二○一○年初,王傳福改口說,F3DM從原先第一款商業化量產的電動車,成為過渡性產品。他說,一輛油電混合車F3DM售價達到人民幣十四萬九千八百元,比汽油發動機的F3(比亞迪汽車的一款車型)貴了一倍,沒有政府補貼不可能賣得動的。記者三次撥打比亞迪集團新聞發言人王建鈞電話,對方都拒絕評論。

比亞迪的電動車計畫在大陸飽受質疑,上下游廠商也都莫測高深,但是,在股票市場,已多少反映這部分的題材。二○○九年十月二十三日,比亞迪股價從高點反轉,股價從最高點八十八.四港幣,最近四個月暴跌三二%,最低才只有五十二.二五元港幣。對於二○一○年業績預期,新加坡券商大華繼顯表示,比亞迪在二○○八年末及二○○九年末推出混合動力汽車(F3DM)和電動汽車(E6)。然而,由於高價和缺乏汽車電池,銷量落後於目標,對E6銷售持懷疑態度,故調低比亞迪二○一○年銷量,建議「賣出」,合理價應為四十港幣。

比亞迪借助巴菲特投資綠色電動車光環,電動車沒賣出一部,卻把傳統耗油車賣得風風火火,二○○九年,比亞迪汽車賣出四十萬輛轎車,光是F3一個品項就賣出二十五萬輛以上,成為中國單一車型銷售最多車款,打敗長居於第一、二名的福斯汽車、通用汽車。

王傳福今年初又開了一張支票,要在二○一○年第一季向深圳個人用戶出售F3DM,之後再向國內其他城市推進,純電動汽車E6將於一季度在國內市場銷售。會不會再跳票,到時候股價會說話。
先放個消息然後測試水溫,企業常有的手段
不過大陸做的消息更加放大無數倍,報喜不報憂是那裡的常態,看多就習慣了
其實就是中國市場雖然要進去,不過也要做最壞打算,中國政府為了保護自主品牌是不擇手段的,萬一納智捷真的遇到中國政府阻礙,不妨放眼世界市場,中國人再多也不過只占五分之一,就像台灣不能只求大陸客來滿足觀光產業,真的要做到吸引歐美人士來台觀光才是成功,挑剔的歐美旅客都能買單了,搞定大陸客只是小菜一碟,用最高標準來做汽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不是指要做出法拉利保時捷,而是做出全世界市場都會買單的車,同樣的理念套用到台灣每個產業都適用,台灣不是只跟中國競爭而要跟世界競爭,還有非洲人加愛斯基摩人可沒有十億市場懂吧,理由太瞎~駁回~下一位~
個人對車沒研究,直覺就是比亞迪須人力還無法量產,說錯請指教


還有...各位大大討論的東西被對岸的拿來取笑了喔,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33167.shtml


作者:看自由時報長大 提交日期:2010-3-13 00:07:32 樓主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44&t=1459294&p=1
  
  這是一篇討論兩岸電動汽車產業的文章,本版好像也討論過,其實事實是再明顯再簡單不過的,可是依舊引起了很大的爭論,著實讓人吃驚。為什麼吃驚呢?
  
  通篇看完他們的發言,無非就是:1:台灣的電動汽車部件、技術都是很好的,比大陸肯定要強(只要一提到技術基本都是這樣)。2:大陸的某某公司哪個技術哪個部件還要靠我們台灣的某個公司呢。3:報紙或財經類刊物登載了台灣某個公司又掌握了什麼電動汽車技術。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他們的報紙的財經板塊上演著,編織起來維系著尊嚴和自信,你甚至能明顯的感覺到這是一種發自內心不由自主的行為。要知道,自信的人群是不會這樣采寫新聞的。所以,你見不到他們的媒體對他們的產業或技術的任何檢討或批評。
  
  其實,台灣的汽車產業尤其是電動汽車跟大陸比起來就幾乎是零,他們有的只是一些汽車上的電子器件的花活。嚴格的說來,台灣就沒有什麼汽車產業,更談不上電動汽車的什麼技術,包括電池(跟大陸相比)。
  
  但盡管如此,不妨礙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他們的證據就是他們的媒體報道過,就這樣循環論證著。因為活在一個長期以來編織的夢中,這個夢關系著尊嚴,關系著優越感,關系著自信的維系還是徹底摧垮。
  
  夢終究是夢,遲早會破滅的,只是在這個破滅的過程中,極其難受,不能接受,不願接受,破滅的過程對自尊,對優越的摧 殘甚至是 血 淋 淋 的。
  
  要是哪天大陸的所有技術都遠超過他們的話,你能想像他們是什麼心情麼??
  更何況大陸是他們長久以來的仇人,敵人,下等人,要攻打他們的人。連這些人都超過我了,我可怎麼活啊。
julian2000 wrote:
其實就是中國市場雖然...(恕刪)


搞定大陸客只是小菜一碟
從一開始就輕視對方,按照你的理論,我只能說,驕兵必敗

無論是從進軍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市場的拓展,裕隆都慢上不止半拍
沒記錯中國車5,6年前就在東南亞,非洲,東歐,南美,北美設立本地工廠了
之前去馬來西亞新加坡旅游,街上都有見到吉利,奇瑞之類的車
雖然不多見,但每過幾條街道都會有見到

我相信中國政府為了保護自主品牌是不擇手段的
那么如何把不利因素轉變為有利自身的因素,才是決策層需要努力的方向

另外這個世界不是只有競爭關系的
也有合作關系
裕隆和吉利合作,各取所需,把不多的資源投入到更需要開發的領域,何樂而不為

中國市場是否有吸引力,見仁見智
你不相信中國人的數據,美國人的總不會假吧
美國Autodata市場調查公司的最新數據
2009年美國全年汽車銷量1042.95萬輛
2009年中國前11個月汽車銷量1223萬輛,由于時間關系,第12月的數據還為公布,他們預估會超過1300萬輛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第一市場,并且這個市場還在不斷擴張,潛在市場巨大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希望裕隆管理層別這麼傻,產品賣掉能賺錢才是成功,誰買都一樣

冰箱賣給非洲人和愛斯基摩人,有差嗎?賺錢就可以...(恕刪)


我到覺得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會比較好.....起碼他們不會抱怨冰箱不冷..

想進美國市場小心跟....TOYOTA一樣...
美國太保護消費者了,很多東西售出後又被退貨....廠商損失很大...,不過做消費者確很幸福啦..
julian2000 wrote:
其實就是中國市場雖然...(恕刪)

光吉利一個車廠09年汽車出口就是10萬輛 相當于臺灣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 不知道臺灣哪個車廠能去競爭?? 當全世界都希望在中國大陸賣車的時候 您卻說不在乎中國大陸市場 而大陸地區今年汽車銷量很有可能達到2000萬輛 連被您們看不起的我們阿6都無法競爭 怎麼去跟世界競爭???
太沉重了吧 印象中裕隆牌去年是把中國盈餘匯回才轉虧為盈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